吕家沟与朝阳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529
颗粒名称: 吕家沟与朝阳庵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2
页码: 813-814
摘要: 相传明朝弘治年间有一吕姓人家从距此西5里的乌沟常庄迁来。因村南有座朝阳庵,所以也取村名叫朝阳庵。后来吕姓发展兴旺,便改名叫吕家庵。1931年村人因庵字字义不好,便改名为吕家沟。1958年与邻村三赵村合并称为吕赵大队,1980年与三赵村分开,又独立成村。目前,该村已发展有吕、元、李、傅等八个姓氏家族,137户,361人,1075亩耕地。朝阳庵坐落在村河南岸,建筑年代不详。整个建筑由大门、围墙、正殿、偏殿、房屋及茶楼组成,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朝阳庵对所有路过官员的吃住全部无偿提供,庵内一切花销全仰仗庵周围40亩免除税收的土地。朝阳庵有不少传说,至今仍流传于民间。朝阳庵村还有个“半斗谷碾出尖斗米”的故事。
关键词: 刘家沟镇 吕家沟 朝阳庵

内容

刘家沟东南3里处有个村叫吕家沟。相传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8)有一吕姓人家从距此西5里的乌沟常庄迁来。因村南有座朝阳庵,所以也取村名叫朝阳庵。后来吕姓发展兴旺,便改名叫吕家庵。1931年村人因庵字字义不好,便改名为吕家沟。1958年与邻村三赵村合并称为吕赵大队,1980年与三赵村分开,又独立成村。目前,该村已发展有吕、元、李、傅等八个姓氏家族,137户,361人,1075亩耕地。
  朝阳庵坐落在村河南岸,建筑年代不详。它只有独门独院,占地约1500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大门、围墙、正殿、偏殿、房屋及茶楼组成,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大庙门朝北,门的位置在前墙偏东,传说当年大门左右各有一尊大铁牛,不知何年被洪水冲走。
  从红漆大门进去,沿着石铺小道往南约30米,再往西拐30米,便来到正殿,门前左右各竖有一座龙碑,碑高约两米,碑前面刻有“朝阳庵”三个大字,碑后面刻有碑文,据说记载了寺庙的历史,可惜龙碑早年被毁,碑文内容不得而知。院的南边和北边各建有偏殿一座,南偏殿门朝北,北偏殿门朝南,正殿的对面靠东墙建有房屋六间,门朝南,院内东北角有一座茶楼,供进香的香客休憩消遣。三殿均为木砖瓦结构,正殿高大,偏殿略矮,台基由块石砌成,墙体由块石和青砖砌成,殿内有四根圆柱。朝阳庵南有一口井,井深两米,水常年汩汩地向外流出,水质清澈甘甜。村民有好饮茶者,常拿器具来取水泡茶,味道极佳。遗憾的是建国后由于兴修水利,泉眼水线被破坏,井水早已干涸。
  朝阳庵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景色宜人。过去,这里是蓬莱至烟台的必经之路。各级官员路过此地都下轿、下马步行,观景喝茶,并在此庙烧香拜佛。朝阳庵对所有路过官员的吃住全部无偿提供,庵内一切花销全仰仗庵周围40亩免除税收的土地。
  朝阳庵有不少传说,至今仍流传于民间。
  朝阳庵里住着老少两个和尚。老和尚法号觉慧,小和尚法号觉明。庵里常年养了几头牲口,小和尚需每天上山去割草。奇怪的是他每天在同一地方割草,头一天割完第二天再去,草又长出来了,好像永远割不完一样。
  一天小和尚像往常一样在割草,突然地里出现了一个小红孩,陪着小和尚一块割草。小和尚觉得很奇怪,回去后就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明天你再见到时,就拽住他,别让他走。”第二天,小和尚看到小红孩时就拽着了小红孩的胳膊。两个人在拽拉当中,小红孩的胳膊被拽了下来,小红孩却立即不见了。不一会,胳膊就变成了一只金佛手。从那以后,庵里有了这只金佛手,用什么东西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两位和尚生活过得舒舒坦坦。
  朝阳庵村还有个“半斗谷碾出尖斗米”的故事。过去,朝阳庵村有一个小媳妇,整天被婆婆欺负,媳妇怎么做,婆婆都看着不顺眼。一天晚上,婆婆给她半斗谷,让她半夜起来压碾,天亮前必须压出一斗米来。小媳妇连夜将米压出来,但无论如何填不满米斗,小媳妇在暗暗哭泣中睡着了。天亮后,当她要拿着米去见婆婆时,却发现斗里的米变多了,变成满满的一斗米,还带了个尖。原来老和尚心肠善良,得知此事,他看不过婆婆欺负媳妇,就用金佛手帮小媳妇将半斗谷碾出了尖斗米。从此,恶婆婆再也不敢欺负小媳妇了。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付其生
责任者
赵先念
责任者
刘丽丽
责任者
吕振利
责任者
吕志腾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