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基东西赵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524
颗粒名称: 木基东西赵村
分类号: K878.6
页数: 3
页码: 805-807
摘要: 木基河的北部有东西两个赵家村,原来分别叫木基东赵家、木基西赵家,现在都将木基二字去掉,只称为东赵家、西赵家。据村史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有赵氏兄弟三人赵显、赵连、赵通自山西小云南大槐树下迁来,因为兄弟三人分住在东西两地,故分别取名为木基东赵家、木基西赵家。两个村均在1980年县地名普查时,因村名字数太多,去掉了木基二字,更名为东赵家、西赵家大队,1984年改名为东西赵家村。东赵家村有赵、刘、郝、王、张、孙、范共七大姓氏家族,104户,277人,646亩耕地。西赵家村有赵、李、张、刘、朱等十大姓氏家族,158户,436人,1341亩耕地。据说在朝鲜海域遭遇大风,18条船全被风浪吞没,无一生还。18条船,几十号人,几乎殃及家家户户。
关键词: 木基东西赵村 木基河畔 村庄

内容

木基河的北部有东西两个赵家村,原来分别叫木基东赵家、木基西赵家,现在都将木基二字去掉,只称为东赵家、西赵家。据村史记载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有赵氏兄弟三人赵显、赵连、赵通自山西小云南大槐树下迁来,因为兄弟三人分住在东西两地,故分别取名为木基东赵家、木基西赵家。两个村均在1980年县地名普查时,因村名字数太多,去掉了木基二字,更名为东赵家、西赵家大队,1984年改名为东西赵家村。东赵家村有赵、刘、郝、王、张、孙、范共七大姓氏家族,104户,277人,646亩耕地。西赵家村有赵、李、张、刘、朱等十大姓氏家族,158户,436人,1341亩耕地。
  东赵家村,东边临海,祖先以打鱼为主。20世纪40年代末,村里18条渔船去远洋打鱼。据说在朝鲜海域遭遇大风,18条船全被风浪吞没,无一生还。全村人哭天号地,悲痛欲绝。18条船,几十号人,几乎殃及家家户户。这一灾难成了东赵家村人永远的痛。老百姓发誓:宁上南山去当驴,不到北海去打鱼,并自此全村人弃海种田,这一警句在胶东沿海也广泛流传。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直到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风起云涌时,东赵人才重操旧业,驾驶着新时代的渔轮,劈风斩浪,捕获着丰收和喜悦。
  清代,在东赵村出了个“岁进士”叫赵光显,其传于后人的“岁进士”门匾,直到“文革”时才被烧毁。
  抗日战争时期,村里有个热血青年赵凤梧,原名赵德昌,还在读书时就投身革命,在蓬莱县大队工作,是胶东三军二路的发起人之一。其参加过解放蓬莱城战斗,后来在许世友将军的手下,担任过胶东军区第13团参谋长,参加过解放掖县城战役,后随解放军南下打福建、去四川剿匪,参加过无数次战役,立下不少战功。在1955年由于身体有病先去了南京军区,在许世友将军处养病,后又去了济南军区在杨得志将军处养病,在济南军区养病期间’济南军区成立了“八一”养殖场,养殖场设在蓬莱新港刘家旺,总部设在烟台,赵凤梧任场长,1965年部队成立蓬莱第一干休所,赵凤梧即从烟台总部离休迁至蓬莱部队干休所定居,于1983年去世。
  村西有个叫窖沟的半坡地,1958年“大跃进”时挖出几座砖砌鸡笼式坟墓’里面挖出一堆骨架、一些缸罐等。传说是宋朝“六十还甲子”的坟墓。
  西赵家村北依大海,南仰峰山顶。村子虽然不大,但却有不少传说和趣事。有人形象地用两句话来概括:寿村一侍郎,人洞甲山沟。
  寿村——人人羡慕的长寿村细心的人走进西赵村都会发现,村里的老人不但多,而且很少见拄拐杖和歪歪斜斜地走路的,个个身板硬朗。有心人最近做过统计,1990年到现在’全村10。岁以上的老人有3人,90^-99岁的老人有8人,80-89岁的老人32人。一个165户、446人的小村庄,出现如此多的长寿老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吧。周围村的人都羡慕地称“西赵是个长寿村”。还有不少人试探寻找村里人长寿的秘密,有人说西赵人遗传基因好,有人说西赵村的水好……列出理由有几十条之多,但没有一个是完整准确的。后经村中好事者悉心探讨,得出长寿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和谐。”是啊,村庄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村子与周围邻村和谐相处,全村男女老少尊老爱幼、互相敬让,家家人人和谐相处,能不长寿吗?愿普天之下所有人关爱自己的家园,关爱自己和他人,环境和谐,村庄和谐,人人长命百岁! 侍郎——“皇清兵部侍郎”赵相龄赵相龄生于1849年,自童年起他就铭记着先人孜孜不倦地读书的教诲,勤奋苦读,博览群书,成年后,他注重学以致用,坚持社会调查,编著了许多有关社情民意的书刊文章和私塾教材。他免费召集自家子弟和乡民子弟传授文化知识,被乡里百姓尊称为“三先生”。
  为求取功名,赵相龄29岁那年,赴济南参加清政府设立的“山东乡试”考试。揭榜后,光绪帝发布《诰命》敕封他为六部之一的“皇清兵部侍郎”,并赐予“肃静”、“迥避”等金字红牌和金瓜、钺斧、朝天蹬等执事制品。当时由于赵相龄突然发病,后来一直病魔和家事缠身,直到64岁归西,也没能赴京任职。光绪帝所赐执事用品后来一直摆设在其长子的南客屋里,直到1940年前后还完好无损。后因保管不善,到“文化大革命”后,基本全毁。现在赵相龄的遗物只剩下《山东乡试路程折》、《宗谱》和应试前的几页文章的手稿了,真是一大憾事。
  “人洞”——村民的保命洞 19世纪上半叶,清王朝腐败无能,再加上西方列强的人侵,政局动荡,胶东一带散兵游勇和土匪十分猖獗,经常侵扰民宅,杀害抢劫百姓。为防范他们的杀掠,聪明的西赵人在甲山沟的东沟(黄泥沟)陡崖峭壁上,开凿了三个能保护全村人的大洞穴,村里人都称为“人洞”。这些洞的洞口都开凿在绝壁的半山腰,离地面近两丈,洞口处都栽有针叶松或其他树木,使洞口更加隐蔽。从沟底上望,根本看不到洞口。洞里面修得很宽畅,每个洞都能容纳100多人。平时,洞里面都配有云梯和十多口大缸,大缸里的水平时定期更换,这水既能饮用,又能防止敌人火攻。平日村里在周围几十里范围内设有暗哨,一发现有兵匪来侵,便迅速将消息传回村里,村里立即将村民组织起来,带足衣食物品和武器,扶老携幼,藏人洞中。青壮年守护洞口,妇女照顾老幼。当兵匪在洞下的危急时刻,洞中必须保证绝对安静。为保护大家的安全,曾有两个母亲捂住要啼哭婴儿的口鼻,结果导致婴儿气绝夭亡的惨剧发生。人洞在当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三个“人洞”还残留一个,一些顽皮的儿童还经常爬上去玩耍,不知这些顽皮的儿童从洞中残留的水缸碎片、小动物的羽毛、骨骼中,能否感悟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这幸福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甲山沟”——万马侯家西赵家村的西南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村人称“侯家沟”。此沟自古以来就水源丰足,林草茂密。沟的东面有几百亩地,村人称为“料草地”。侯家沟的西面有几百亩地,村人称为“操场”。
  相传(具体时间无处考证),清朝有姓侯的将领,图谋造反,就选择了西赵西南这沟壑众多、水源丰足、林草繁茂的地带招兵买马,壮大实力,伺机叛乱。他安营扎寨的地方后称“侯家冈”,屯集草料的地方后称“料草地”,练兵的地方后称“操场”。传说侯家经过五六年的经营,势力急剧膨胀,兵将有数万人,战马上万匹,所以称为“万马侯家”。相传“料草地”的草料堆积成山,每日在“操场”练兵,尘土飞扬数丈高,遮日蔽天。将士的厮杀呐喊声和战马的狂奔嘶叫声,数里外闻之震惊。万马侯家虽然势力很大,可能是当时造反不合时宜,后被清政府血腥镇压。镇压后大量的将士阵亡,盔甲遗物抛在侯家沟以东的山坡和沟谷里,所以至今人们还把这一带的山和沟称为“甲山沟”。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沙向阳
责任者
赵先念
责任者
刘丽丽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
赵西案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