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基丛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523
颗粒名称: 木基丛家村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2
页码: 804-805
摘要: 木基丛家村位于木基河北岸,相传明朝祟祯年间,有丛姓人从文登迁至此地定居,因南临木基河,故取名叫“木基丛家”。全村现有丛、刘、李、王四大姓氏家族,61户,150人,664亩耕地。木基丛家紧靠大海,很早就有海区,丛姓落户后,便“靠海吃海”,以打鱼为生。不料,在清朝年间,村边海上发现了一具漂尸,官府得知后,非要处罚丛家兄弟,或罚款,或买棺材厚葬死者。从此丛姓再也不打鱼了,以种地为生。丛家村东,有一座古庙,名叫“翠华宫”。而这海神娘娘庙倒是有点来历,据说是当年南方一艘商船到此遇难,得到丛家渔民全力救援,得以生还。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该庙才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学校。后学校又迁址,此处改建成了民宅。
关键词: 木基丛家村 木基河畔 村庄

内容

木基丛家村位于木基河北岸,相传明朝祟祯年间(1628-1644),有丛姓人从文登迁至此地定居,因南临木基河,故取名叫“木基丛家”。全村现有丛、刘、李、王四大姓氏家族,61户,150人,664亩耕地。
  木基丛家紧靠大海,很早就有海区,丛姓落户后,便“靠海吃海”,以打鱼为生。不料,在清朝年间,村边海上发现了一具漂尸,官府得知后,非要处罚丛家兄弟,或罚款,或买棺材厚葬死者。丛家被逼无奈,只得照办。后来丛家族人感觉又窝囊又晦气,一气之下,就把村东海区贱卖给了迟家赵姓大户。从此丛姓再也不打鱼了,以种地为生。
  丛家村东,有一座古庙,名叫“翠华宫”。翠华宫分东、西两院:东院是海神娘娘庙,前有山门,山门东角是钟楼,后殿是经房。而这海神娘娘庙倒是有点来历,据说是当年南方一艘商船到此遇难,得到丛家渔民全力救援,得以生还。为了感恩答谢,南方商人就过来捐款赞助,修了这座海神娘娘庙,以求海神娘娘为渔民们祈福,保平安,降吉祥。然而历史却无情地与丛家开了个小玩笑,海神娘娘也无神力平息海上“漂尸”事件,渔民的饭碗被砸了,成为靠海不能吃海的海边人,但丛家人是宽容的,不“吃”海后他们没有迁怒和责怪海神娘娘,仍然从村里派专入一直看管寺院,依旧香火不断。
  西院是药王庙,供奉的是神农氏尝百草、普济天下苍生的药王金身塑像。门前立柱书写“神农称上世,名医列庙堂”一联,香火极旺。民间百姓,过去缺医少药。凡有小灾大病,唯一的办法就是到庙里烧香拜佛,求神灵保佑,驱邪避难保平安。本来大多数的小灾小病抗一抗、挨一挨都能不治自愈,然而人们却都归功于神灵。因此这些金身大佛便获得了众多忠诚信徒们的更大信仰,也获得了更多的香火。这恐怕就是寺庙香火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吧。
  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该庙才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学校。后学校又迁址,此处改建成了民宅。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沙向阳
责任者
赵先念
责任者
刘丽丽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