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基杨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522
颗粒名称: 木基杨家村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3
页码: 802-804
摘要: 木基杨家村位于木基河的北岸,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0当时有陈、杨、王三姓从山西小云南迁来定居,三姓中杨姓发展兴旺,因此取村名为木基杨家。如今全村有陈、杨、王等十多个姓氏,212户,488人,1663亩耕地。在整个刘家沟一带众多的家族祠堂中,杨家的王氏祠堂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祠堂建的高大宏伟,气宇轩昂,给人以金銮大殿的感觉。事实上,当日在建筑时,也就是仿照京城的金銮殿修建的。王氏祠堂是由王廷秀和王子祥出资建筑的。建国后,王家祠堂失去了以往的威严。经过历次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一些物品遭到破坏或已不存在,真令人遗憾和惋惜。2006年蓬莱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黑理石保护碑一座。
关键词: 木基杨家村 木基河畔 村庄

内容

木基杨家村位于木基河的北岸,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1)0当时有陈、杨、王三姓从山西小云南迁来定居,三姓中杨姓发展兴旺,因此取村名为木基杨家。如今全村有陈、杨、王等十多个姓氏,212户,488人,1663亩耕地。
  在木基杨家村的西北部有一座王氏祠堂,它始建于1937-1938年间。在整个刘家沟一带众多的家族祠堂中,杨家的王氏祠堂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祠堂建的高大宏伟,气宇轩昂,给人以金銮大殿的感觉。事实上,当日在建筑时,也就是仿照京城的金銮殿修建的。
  祠堂的街门南面是一个大照壁,每到开祠日,都在照壁上挂一个足有一米高的大扁灯。正门高大、敦实,门的上坎装有各式各样、形态别致的龙虎图案。两扇大门有金光闪闪八个大字:右扇是“治厥孙谋”,左扇是“俎短千秋”,运笔刚劲豪放。进门有30多米的大走廊,东西两侧各悬挂着八个大扁灯,接着是四级大理石台阶。再走10米,就是祠堂。祠堂正门两侧是两根大明柱,都是红漆漆的,明净瓦亮,每根明柱一个人搂不过来。祠堂前面出廊,后面出厦,西山墙用红油漆过。由于祠堂的地势高悬,所以王氏祠堂特别是西山墙红色油漆,格外醒目。祠堂的屋脊高立挺拔,两头撬起,恰似一条卧龙昂首翘尾的雄伟姿态。两边的梢檐融汇古建筑装潢的精华。
  祠堂的里面更是别有一番景象:顶上是红纱罩,下面是黄沙罩。王氏家谱在中间挂着,按辈分的大小,从上到下、自右向左依次排列。冢谱的卜曲是3米长、两米宽红油漆的大供桌。供桌的两旁是一对人头高的大蜡台和一对1米高的大花瓶。每年的除夕晚、正月十五日晚、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冬至日是世俗的鬼节令,也是王姓始祖规定的开祠日。开祠这天凡是王氏家族的人都到祠堂拜祖、祭祖。特别是除夕和正月十五这两日,祠堂的烟花、鞭炮随意放,热闹非凡。
  屋顶的两坡一色是16厘米的方木椽子,每根椽子都是用红油漆过,每隔10厘米一根椽子。椽子上面铺有5厘米厚的木板,木板也是红油漆过。再上面是一仰一卧的细泥小瓦。祠堂经历这么多年还是原来的模样,丝毫没有改变。王氏祠堂是由王廷秀和王子祥出资建筑的。从祠堂的规模、装潢模式看,当时耗资是相当大的。究竟耗资多少无人知晓,也无法考证。据说,王廷秀和王子祥早年就离开家乡在外闯荡,做买卖,生意相当红火,也赚了不少的钱,建国后,在港台地区、加拿大及美国都有他们后人的企业。祠堂建成后,王廷秀、王子祥就成了王氏家族的族长。二人在村里、乡间有很高的威望,是一个开明的绅士。王廷秀死后沿途有四大牌坊。王子祥死后烟台送的寿衣。王子祥是山东有名的大善人,不论谁有什么难处,找到他,吃住和一切耗费他都包揽下来,故得此名。至于王秀廷、王子祥的详细情况由于时间的久远,现在的人已无法说得太清楚了。
  王氏的族长有相当高的威望,族规也是相当严厉的。有一年村里有个叫王福德的小青年骂他的父亲,触犯了族规。族长把王氏家族集合起来到祠堂,族长和辈分大的按顺序坐在供桌旁,让人把王福德按倒,用扁担压着,由王福洪和王福丰用棕子绳浸水抽打,以示族规的圣威和对触犯者的严惩。
  建国后,王家祠堂失去了以往的威严。经过历次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一些物品遭到破坏或已不存在,真令人遗憾和惋惜。值得庆幸的是整个建筑还基本完好。2006年蓬莱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黑理石保护碑一座。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希墨
责任者
赵先念
责任者
刘丽丽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