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夼袁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510
颗粒名称: 接夼袁家村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1
页码: 791
摘要: 接夼袁家村位于十接夼的西南部,明朝末年袁姓由山西小云南迁至蓬莱城,不久又迁至现村西南的洪山上落户,后因山高缺水,又搬到山下的尼姑庵附近安家。可能是与尼姑庵有关,先取村名为“奄沟”。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为溶入“接夼”这个大家庭,便改村名为接317袁家。目前该村已发展有袁、段、许、李、徐、王、杨、方共8个姓氏家族,173户,408人,1541亩耕地。村民自古以农耕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地质部门探测,村南山下蕴藏大量优质石灰石。于是当时的五十里堡乡政府先后在这里建起了年产优质水泥20万吨的水泥厂和年产5000吨的白灰厂。村里也建起了采石场,采石业成为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关键词: 接夼袁家村 十接夼 “奄沟”

内容

接夼袁家村位于十接夼的西南部,明朝末年袁姓由山西小云南迁至蓬莱城,不久又迁至现村西南的洪山上落户,后因山高缺水,又搬到山下的尼姑庵附近安家。可能是与尼姑庵有关,先取村名为“奄沟”。到了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1),为溶入“接夼”这个大家庭,便改村名为接317袁家。目前该村已发展有袁、段、许、李、徐、王、杨、方共8个姓氏家族,173户,408人,1541亩耕地。
  村旁的尼姑庵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周围还留下了前几代的姑子茔、和尚茔,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毁去,修建为大寨田了。
  据村民说,1958年在村西北扒出些古坟,系汉式菱形花式砖砌。坟墓里扒出一些金银手镯、铜钱、缸、罐等物品,可见在村周围早于该村落户之前,已早有人类居住。
  村民自古以农耕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地质部门探测,村南山下蕴藏大量优质石灰石。于是当时的五十里堡乡政府先后在这里建起了年产优质水泥20万吨的水泥厂和年产5000吨的白灰厂。村里也建起了采石场,采石业成为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沙向阳
责任者
赵先念
责任者
刘丽丽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