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沟沈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507
颗粒名称: 乌沟沈家村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2
页码: 787-788
摘要: 乌沟沈家村俗称“官坐堂——(审)沈家”,它位于刘家沟镇的西部,十八乌沟的中部,始用名乌沟宋家。该村始建于明朝初年,宋姓由小云南迁居此地,为占山户,因村坐落在乌沟的东岸,故以河名和姓氏取名为乌沟宋家。后来在清朝康熙年间,又有沈姓二兄弟也自小云南迁居此地,取名为乌沟沈家。目前,全村共有160户、430口人、1500亩耕地,有沈、宋、王、刘、于、赵、纪等20多个姓氏家族。1949年,解放长山岛后在刘家沟镇二刘家村召开庆功大会时,许世友司令员还亲自点名请他写大会横幅,这成为他个人历史上最光荣的一件事。
关键词: 乌沟沈家村 十八乌沟 村庄

内容

乌沟沈家村俗称“官坐堂——(审)沈家”,它位于刘家沟镇的西部,十八乌沟的中部,始用名乌沟宋家。
  该村始建于明朝初年(1368),宋姓由小云南(今山西省)迁居此地,为占山户,因村坐落在乌沟的东岸,故以河名和姓氏取名为乌沟宋家。后来在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1),又有沈姓二兄弟(沈福英、沈福堂)也自小云南(今山西省)迁居此地,取名为乌沟沈家。乌沟沈家与乌沟宋家村房连脊、地连边,逐渐形成一个村落两个村名,后来由于沈姓家族发展兴旺,人口繁衍超过宋家,经沈宋家族协商,于1954年正式定村名为乌沟沈家。
  目前,全村共有160户、430口人、1500亩耕地,有沈、宋、王、刘、于、赵、纪等20多个姓氏家族。
  据传沈氏家族还有一段悲惨的历史:清朝中期,沈氏家族有人在京城做官,不慎得罪了朝廷,被判满门抄斩,朝廷命令手下官员来到沈家村逐门逐户搜捕,凡是碰到姓沈的抓一个杀一个。村内沈姓的人几乎被杀绝了,官兵仍不肯罢休,就到村外去搜捕,当看到有几个人在村外田地干活时,官兵就上前盘问姓氏,他们见来势不妙,就谎称自己不姓沈,而是姓沈(chen),官兵就相信了,从而躲过了这一劫,为沈氏家族留下了几条根。
  打那以后,沈氏家族的后人再不敢用“沈”字去写自己的姓名,怕一旦被朝廷发现将被砍头,于是巧妙地将沈字右边的勾上加一点来写自己的姓氏,读音为沉,沿用了数年,直到朝廷给沈氏家族平反昭雪,才重新恢复原姓,委屈了多年的沈家终于抬起了头。沈家后人为当年被屈杀的先人树碑立传,每年清明,沈氏人都要去那里悼念先人。可惜此碑“文革”期间被当做“四旧”给除掉了。
  沈氏后人也多有建树:沈登祥,抗日战争时期参军,南下后转业,曾任济南市建委书记,沈竹溪,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最初任蓬莱刘家旺海防大队指导员,后参军,曾任济南军区后勤部干部;沈梦鱼,沈氏文人,蓬莱知名的书法家,其作品曾在日本参展,荣获金奖,沈梦鱼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曾给孙端夫司令员当过秘书,后被家人拽回。1949年,解放长山岛后在刘家沟镇二刘家村召开庆功大会时,许世友司令员还亲自点名请他写大会横幅,这成为他个人历史上最光荣的一件事。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沙向阳
责任者
赵先念
责任者
刘丽丽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