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沟童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506
颗粒名称: 乌沟童家村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2
页码: 786-787
摘要: 乌沟童家村位于十八乌沟的最东南,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先有曹姓自河南迁居此地,后来童姓搬来落户。最终因童姓人多,因此取名为乌沟童家。如今全村有杨、王、童、宋、曹等十多个姓氏家族,113户,329人,1177亩耕地。童家村坐落在乌沟夼的东南最上游,地势最高,自古由于山高水缺,往年村里比较穷,所以村民自称为“穷家”。所以拿着鞭杆赶脚卖棒子就成了十八乌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童家村虽然不大,但竟出了两位共和国的高级干部。如今童家村早已今非昔比:生产机械化了,吃水自来水化了,生活小康化了。如今童家村富了,老人们那孩童般的笑声无不向人们昭示:童家村永远年轻,童家村永远会用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拥抱着幸福的每一天。
关键词: 乌沟童家村 十八乌沟 村庄

内容

乌沟童家村位于十八乌沟的最东南,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4-1619)先有曹姓自河南迁居此地,后来童姓搬来落户。最终因童姓人多,因此取名为乌沟童家。如今全村有杨、王、童、宋、曹等十多个姓氏家族,113户,329人,1177亩耕地。
  童家村坐落在乌沟夼的东南最上游,地势最高,自古由于山高水缺,往年村里比较穷,所以村民自称为“穷家”。
  乌沟童家村的特点是山多地多土薄,人们只能广种薄收,仅靠种地艰难地维持生活,于是村里人忙完了农事就成群结队赶着毛驴,到南山(栖霞一带)去贩棒子(烧柴),再到缺草的北海边去卖,以此赚点零花钱。所以拿着鞭杆赶脚卖棒子就成了十八乌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因为鞭子杆大多是用藤条做的,因此也就有了鞭杆童(藤)家的戏说。
  童家村虽然不大,但竟出了两位共和国的高级干部。杨氏家族的杨启记,抗日战争时期就投身革命,早期去了延安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驻捷克大使馆参赞,后任大使,现今他已80多岁了,离休定居在北京。王姓家族的王焕志15岁参军,曾在牙山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参加过解放莱阳、济南等战役,后随军南下,新中国成立后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某部副参谋长(少将衔),如今他已81岁高龄,离休定居于广东湛江。
  如今童家村早已今非昔比:生产机械化了,吃水自来水化了,生活小康化了。人们利用并发挥山多地多的优势,家家户户种果园。昔日的荒山如今全变成了花果山,昔日的荆棘野条如今全变成了摇钱树。昔日赶脚卖棒子的小毛驴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剩下一头半头倒成了珍奇动物了。
  如今童家村富了,老人们那孩童般的笑声无不向人们昭示:童家村永远年轻,童家村永远会用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拥抱着幸福的每一天。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沙向阳
责任者
赵先念
责任者
刘丽丽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