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沟常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499
颗粒名称: 乌沟常家村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2
页码: 778-779
摘要: 乌沟常家村位于十八乌沟的中部,坐落在乌沟河的两岸,与乌沟张家毗邻。相传明代成化年间,常姓人自山西小云南迁居,取村名为乌沟常家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村名的字数太多,便改名为乌沟常家。全村有常、刘、王、张等十个姓氏家族,42户,105人,368亩耕地。乌沟常家村东,在过去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庙宇,因里面供奉着1000尊木雕佛像,因而被称为“千佛寺”。新中国成立后庙被改为学校,千尊佛像全部成为灶中之火。拆庙时很多迷信的村民怕遭报应,不愿动手。如今常家村民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打造着今日的幸福生活。现在村民在温饱之余,又有一些遗憾:当年要是千佛寺保留下来就好了,说不准常家村还变成了“千佛寺”古迹旅游胜地呢。
关键词: 乌沟常家村 十八乌沟 村庄

内容

乌沟常家村位于十八乌沟的中部,坐落在乌沟河的两岸,与乌沟张家毗邻。曾用名乌沟常家庄子。相传明代成化年间(1470-1483),常姓人自山西小云南迁居,取村名为乌沟常家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村名的字数太多,便改名为乌沟常家。
  全村有常、刘、王、张等十个姓氏家族,42户,105人,368亩耕地。
  乌沟常家村东,在过去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庙宇,因里面供奉着1000尊木雕佛像,因而被称为“千佛寺”。寺的建筑规模与普通庙宇相似,三间大殿为正殿,东西两厢各8间,一座大门,山门前一座照壁,门、窗都是精雕细刻,檐砖阶石也大都凿龙嵌凤,颇具传统民族风格。寺庙院中有一株与庙同龄的参天古槐,树干需三人才能合抱过来。绿荫遮盖了整个寺院,使寺院显得更加庄重威严,庙里一直有两位和尚主持,并有10亩庙地,维持和尚的生活。几百年来,香火一直不断。
  新中国成立后庙被改为学校,千尊佛像全部成为灶中之火。“文革”后,学校合并迁走,庙也被扒毁,建上了民居。拆庙时很多迷信的村民怕遭报应,不愿动手。个别扒庙的村民有时头脑热、肚子痛,整天提心吊胆。后来日久天长也无大事,这才放心了。看来大庙古寺镇不住邪,千佛爷万菩萨也保不来福祉。“从来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幸福只能靠自己”。如今常家村民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打造着今日的幸福生活。
  现在村民在温饱之余,又有一些遗憾:当年要是千佛寺保留下来就好了,说不准常家村还变成了“千佛寺”古迹旅游胜地呢。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先念
责任者
刘丽丽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
沙向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