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慈还愿重修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474
颗粒名称: 二慈还愿重修庙
分类号: I057
页数: 4
页码: 723-726
摘要: 关于峰埠顶庙的传说在民间还有另一个版本。北沟镇东北部有一条沟壑,称为上口,可能因与栾家口相对而得名。几个小村散布其间,其中一村李姓族大,史称上口大李家。明朝万历年间,村里出了一位奇人,这人就是李应褒。李应褒,又名“二慈”,为人极为敦厚诚朴,乐善好施。李二慈见两人走得大汗淋漓,遂招呼歇脚喝水。树荫下,闲谈之际,公差问其姓名,自以李二慈相告。于是一纸号令下到各县,搜捕罪犯“李二慈”,又因这桩命案被害人是官府贵戚,上司格外重视,限期捉拿,并悬重赏。当时规矩,凡属命案,须抵省复审,一经核实,秋后斩决。这天,公差押解李二慈西行赴省。
关键词: 李二慈 峰埠顶庙 传说

内容

关于峰埠顶庙的传说在民间还有另一个版本。北沟镇东北部有一条沟壑,称为上口,可能因与栾家口相对而得名。几个小村散布其间,其中一村李姓族大,史称上口大李家。明朝万历年间,村里出了一位奇人,这人就是李应褒。
  李应褒,又名“二慈”,为人极为敦厚诚朴,乐善好施。在家孝敬老人,农闲苦读诗书,深受村民的好评,被选为方里的“孝廉”,县衙登记在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明末年间,一个飞来横祸砸到了忠厚老实的李二慈身上。
  这年六七月间,骄阳似火,酷暑难当,李二慈到村南岭上紧靠大道的地里锄草。时近晌午,他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这时,两位公差打扮的人,正从大道匆匆赶路。李二慈见两人走得大汗淋漓,遂招呼歇脚喝水。树荫下,闲谈之际,公差问其姓名,自以李二慈相告。公差一听,二话不说,将他扑翻在地,抽出绳索,横捆竖缠,包棕子似的绑赴县衙。
  原来济南府发生了一件命案,只知杀人者也叫“李二慈”。并无其他任何证据,官府久寻未获。于是一纸号令下到各县,搜捕罪犯“李二慈”,又因这桩命案被害人是官府贵戚,上司格外重视,限期捉拿,并悬重赏。公文下到登州府蓬莱县,作为“乡廉”有功名在册的李二慈碰上了“十五贯”。当时的赃官为了巴结上司,也为请功领赏,竟丧尽天良,不惜贪赃枉法,草营人命,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李二慈抓去顶罪结案。
  到了县衙,衙役两列,县官升堂。开头李二慈笃信上有青天,硬是不招。谁知还应了那句老话,任你民心似铁,难耐官法如炉。几审下去,死去活来,被打得浑身上下无一点儿囫囵皮肉。李二慈无奈,只得签字画押,抱恨承招。
  当时规矩,凡属命案,须抵省复审,一经核实,秋后斩决。
  这天,公差押解李二慈西行赴省。途径家乡,早有村内亲朋父老在路旁洒泪相送。李二慈自言难逃一死,说话时百感交集,肝肠寸断,未说几句已是涕泪淌流。无奈,公差紧催,只得挥泪告别。
  昏昏沉沉走到三十里店村西大岗上,时已昏暮,天色渐暗。李二慈回头向东北方向看家乡最后一眼。他眼前骤然一亮,只见栾家口村南烽埠顶上窜出一团火光,忽明忽暗,跃动不止。
  那时烽埠顶上有一草庵,供奉老母娘娘,已经墙倒屋颓,破败不堪。
  李二慈跪倒在地,叩头哭祷:“老母娘娘显显灵,若能保佑我平反冤案,宁愿叩化十方,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祷毕,火光竟然不见。
  当抵及济南,省官问案。李二慈高声喊冤,上官断喝:大刑伺候!衙役们用刑具加身,刚刚触及皮肉,只听棍板嘎巴嘎巴折成数段,扑棱棱崩到大梁上,直打得堂屋震颤,灰尘四溅,衙门大堂上乱成一片。说到当时光景,有诗为证:官,也顾不得威严;吏,也顾不得体面。一个个抱头鼠窜,闹哄哄乱作一团。
  上官大惊,自家寻思:如此情形,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莫不是神灵在上,指点迷津?喘息稍定,这才收拾大堂,从头细细问来。恰在此时,县内传来文牒,真凶李二慈已被擒获。原来是城东同姓同名的市井无赖犯案潜逃,留下的祸乱。
  李二慈冤狱昭雪,回到家乡。他半生躬耕,无多积蓄,为了了却当初许下的心愿,决心募捐化缘建庙行善,以报神灵再造之恩。
  他牵上家中小毛驴,择日启程。一路上,遇村进村,见户人户,不管到了何地,不管见了何人,随处募化。跋山涉水,辗转往返,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
  一次,在远方某地,遇一吝啬财主,任凭李二慈何等诚恳,嘴皮磨破硬是一毛不拔。那天当地天气骤寒,突降大雪。一宿无话,财主早晨起来,欲外出赏雪。推门一看,只见李二慈手牵毛驴,纹丝不动站在门外,被雪裹得严严实实冻了一夜。财主见状,惊为神人,赶忙把李二慈请进府内,酒饭伺候,金银财宝任凭其取。此后,李二慈声名远扬,无论贫富老幼,都争先恐后,乐于布施。
  这天,李二慈牵着毛驴来到海边,想北上东北化缘,恰遇大风,苦无舟渡。正踌躇间,一老者飘然而至。只见老者手执拂尘,慈眉善目,鹤发童颜,颇有仙风道骨之灵气。老者问道:“先生可是李二慈?”李二慈拱手答道:“不敢当,正是。”老者道:“我看你一心向善,精神可嘉,只可惜心志有余,脚力不足。我把坐骑换与你,保你事半功倍,事业早成。”说着,拂尘一招,远处跑来一头乌黑油亮、四蹄踏雪的小毛驴。那毛驴径直跑到李二慈跟前,拱拱他的手脚好似老友重逢一般。老者顺手接过李二慈的毛驴缰绳,正待离去,李二慈急急问道:“承蒙关照,如此大恩,请问尊姓大名?”老者答:“鄙人姓张。”说着,倒骑上驴背,李二慈惊呼:“张果老大人!”老者也不言语,呵呵笑着,随风而逝。
  李二慈拜别仙长,骑上毛驴。只见那毛驴,四蹄腾起,跃向海中,顶风逆水,破浪而行,不消一个时辰,竟到了奉省地界。从此以后,募化到粮食物品就变换成金银财宝,装进褥袋,搭上驴背,往返登州家乡,竟不费吹灰之力。
  当年烽埠顶上草庵,系泰山碧霞元君,俗称老母娘娘行宫,年代久远,庙多倾废,到了寥落坍塌地步。
  李二慈募化归来,招呼能工巧匠,购买木石砖瓦,在草庵原址精工设计,扩大规模,大兴土木,建成了庙宇,使古老的泰山行宫碧霞生辉,塑像焕然一新。有文字记载:“殿阁廊宇,焕然一新,庙貌巍峨,重诸久远。”此庙就是蔚为壮观的烽埠顶庙。李二慈了却了自己这桩心愿,还剩了一部分钱,他毫无贪欲,悉数将余款在村东官道大沟上修建了一座桥,以通车马,方便行人。因此赢得了新任县吏的赞誉,为大桥题名“广济桥”。民间百姓也拍手叫好,敬称大桥为“善人桥”。古桥至今保存完好,桥垛上的铭文大字清晰可见,此桥见证了那段悲壮的往事,展示了李二慈那慈善的爱心。李氏的后人,为了纪念祖先的功德,将大桥称为“李先桥”。
  庙工既竣,李二慈安置善后,返回家乡,愈加致力耕读,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
  最终,李二慈享高寿在家中平静仙逝。谱书记载:李应褒又名二慈,娶柳氏,生二子,葬于河东七亩地。有诗曰:心诚则灵宝石开,感动仙人慈悲怀。许愿应愿讲诚信,平静仙逝动地哀。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继选
责任者
张洪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