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荆魏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379
颗粒名称: 风水宝地荆魏村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5
页码: 604-608
摘要: 荆魏村由下魏家和北荆家庄两个自然村组成,位于蓬莱仙境西南方向28里处’距北沟镇政府驻地13里。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里,东与许家村接壤,西与李家庄相邻。据传,明朝成化年间,魏姓由小云南迁来定居,取名魏家。说起下魏家村名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一种说法。魏姓本姓“巍”,村名叫“下巍家”。1939年3月,蓬莱县划分为两个行署,设蓬东县和蓬西县。蓬东县辖6个区、22个乡,蓬西县辖7个区、42个乡。其中第5区北沟区辖46个行政村,划分11个乡,下魏家村位列其中,也被划为一个乡,主要辖:上魏村、北荆家庄、吴家村、许家村、草店村。金杯沟的传说下魏家村东北面有条沟,名叫金杯沟。
关键词: 荆魏村 自然村 蓬莱

内容

荆魏村由下魏家和北荆家庄两个自然村组成,位于蓬莱仙境西南方向28里处’距北沟镇政府驻地13里。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里,东与许家村接壤,西与李家庄相邻。
  据传,明朝成化年间,魏姓由小云南迁来定居,取名魏家。明朝万历年间’魏姓分居,一部分迁至此地上游居住,取名上魏家,魏家更名为下魏家。说起下魏家村名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一种说法。魏姓本姓“巍”,村名叫“下巍家”。后因秦姓搬来之后人丁兴旺,渐渐地把巍氏从村中间挤到了村边居住,巍氏族长感觉势头不妙,于是召集本族召开集体会议,说“为什么我们人丁老是没有姓秦的兴旺,主要原因是我们‘头上’有座山压的,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把‘头上’的山去掉,姓魏。”大家一致赞同,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下魏家。
  1939年3月,蓬莱县划分为两个行署,设蓬东县和蓬西县。蓬东县辖6个区、22个乡,蓬西县辖7个区、42个乡。1951年政府为方便管理村务,又将两个行署合并为一个行署,全县又划分为15个区、128个乡。其中第5区北沟区辖46个行政村,划分11个乡,下魏家村位列其中,也被划为一个乡,主要辖:上魏村、北荆家庄、吴家村、许家村、草店村。
  金杯沟的传说下魏家村东北面有条沟,名叫金杯沟。沟里面有一个泉眼,一年四季水流不断。
  相传’过去下魏家村有个财主,家有良田百顷,就雇了一些外地人当长工。有一个小伙子人很勤快,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很有责任心,每逢下雨坏天的时候’小伙子总是跑到田里去,看一下有没有怕被雨淋坏的庄稼,东家看了非常高兴,对他另眼看待,平日里给了他不少好处,小伙子与东家的关系处得像亲人一般。这样过了几年,突然有一天小伙子找到东家要算工钱回家,东家感到很意外,就问他:“为什么不干了?嫌工钱少可以再给你增加。” 小伙子说·“我现在很富有了,再说年龄也大了,该回老家娶媳妇成家立业了。”东家很纳闷,给他的工钱虽比别人多,但那是有数的,哪谈得上富有?于是就问小伙子:“我平日对你不薄啊,怎么你突然要走呢,这不是闪我吗?” 小伙子说:“掌柜的,你对我确实不错,可我总不能一辈子打光棍吧!再说我现在有了钱,也有能力置房买地,娶妻生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对我的关照,冲着这份感情,我要走了,就实话告诉你吧,每到下雨天我去咱们那条沟里看护庄稼,日子久了,发现沟里有金子,这样我一方面可以尽职尽责看护庄稼,一方面还可以捡到金子。积攒了这几年,够花的了,所以才要回去。” 东家不解地问:“我们沟里的地出金子?不会吧?我们家都种了几辈子了,也没见过出黄金呀!” 小伙子说:“下雨天的时候,雨一停你就去地边泉眼那儿,在泉眼的下面有一个很小的坑,每次下雨过后都会积满一小杯金子。但是有一点掌柜的必须牢记,这个财是上天赐给的,千万不要把那个坑弄大了,否则以后就什么也收不到了。” 小伙子算完工钱后回家乡去了。下雨天时,雨过天晴,财主到了沟中地边泉眼处,果然找到了那个小坑,见到了里面的黄金,财主非常高兴。从此每到雨后,财主都会去泉眼处收金子。
  财主有个小老婆非常贪心。天长日久,她发现了秘密,心里盘算着,一次下雨就弄回来这么一点金子,如果把那个坑凿大一点不就可以多收一些了吗!?于是就背着财主,私自找来了娘家弟弟把那个小坑用凿子凿得像碗一样大。又一次下雨过后,财主和往常一样去取金子,结果看到的景象是小坑不见了,只有沙子淤满了大坑,再也没有金子在泉眼处出现了。
  因为这个泉眼一次能出一小杯金子,所以,人们就称这条沟为金杯沟。
  下魏家村过去曾因有双“二龙戏珠”景观而闻名远近。
  下魏村东面有两条西流水的河流,东南方向一条,东北方向一条。两条河流在村南交汇,遇有丰水期涨水时,两股水流交汇处可以蹿起一米多高圆圆的水球,远远看去就像是两条巨龙在伸头戏珠,因而在很早以前这里就被称为是“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更为神奇的是,这两股水流交汇后形成一条河流又蜿蜒曲折地围绕着整个村子向西流去,在村西边又有一股从东北方向顺山势而下的水流再次与这股水流交叉,又形成了一处“二龙戏珠”的景观。被人们称为双“二龙戏珠”,有风水先生说,这乃是风水地界的上境,有此风水,下魏村肯定会能人辈出。
  北荆家庄有座“招官茔” 下魏家村西有个北荆家庄。明朝万历年间,荆姓由黄县诸葛院迁至下魏家西边定居,因南面有个荆家庄,故取名北荆家庄。北荆家庄村东有座“招官茔”,即招远的官茔。这里为什么会有招远的官莹呢? 传说明朝年间,如今的招远市,有户姓王的大户人家,世代经商,家境殷实,但在朝中做官的人不多,这对王家来说却是一件憾事。王家人一心想出人头地,梦想着既有钱财又有权势,所以就请了当地一位有名的地理先生来看风水,并真诚地请这位地理先生指教,如何能使王家梦想成真。并且王家许下诺言,如先生把地理给看对了,王家出了大官,日后发迹,将世代侍奉这地理先生为王家恩人,视为己老,为其养老送终。这位地理先生在当地很有名气,轻易不给别人看风水。但见王家心诚意切,百般恳求,也就答应了。
  这位地理先生可真是下足了工夫,看完了招远看莱阳,跑遍了胶东大地,最后在距蓬莱城西南方向28里处的北荆家庄村东、河的北岸停下了脚步。在北荆家庄村前小河的北岸,有一道黄土坡,地势蜿蜒盘旋,仿佛一条巨龙。黄土坡前有两处流水不息的泉眼,其位置好像长在龙头上的两只眼睛,前面的小河就像龙在吐水。地理先生仔细观察了这里的地形,口中赞叹不止,遂建议王家将祖坟迁到这条“龙”脊上,在此地安家落户。王家谨遵地理先生的叮嘱,一切照地理先生的吩咐行事。说来还真是灵验,不出地理先生所料,果然没过几年,王家人年年有人进京赶考,在朝中为官的人日益增多,权势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家境也是饽饽往肉里滚——好上加好。
  俗话说:“饱暖生淫逸,富贵起骄奢。”一点也不假。王家人家富势大,权高位重,也随之忘乎所以,骄横跋扈起来,把以前对地理先生所许下的诺言忘得一干二净。不仅如此,还打骂虐待地理先生,甚至连吃穿也苛刻起来。这地理先生在王家猪狗不如,受尽了折磨和凌辱,怎奈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忍气吞声地生活着。不过这地理先生并没有认命,而是在卧薪尝胆,以待时机,他暗暗发下誓言,有朝一日,一定要用自己的魔法让王家败落。
  几年过后,地理先生的徒弟云游到此,看望师傅,目睹师傅的惨状,心感悲愤,怒火中烧,一心想为师傅报仇雪恨,这也正合地理先生之意。于是师徒两人就秘密策划,商量出如何破了王家风水的办法。师徒二人首先做了一把“青龙剑”,悄悄来到王家的祖坟前,观看了地理,即在祖坟正面100米处,挖了一处泉眼,名为“挖龙眼”,把“青龙剑”放在泉眼里埋起来,然后师徒二人悄然离去。从此两人过起了云游四方,闲云野鹤的生活。
  风水被破了,结果没过几年,王家在京做官的一个个接二连三地犯事,这个被革职,那个被罢官,不幸的事连连发生,从此,王家一败涂地。
  王家的地气破了,王家败落了,可是北荆家庄的地气还在。据祖辈传留,当年的“龙眼”就在现在北荆家庄村的“三号”平塘处。事实证明,这个平塘所在之处确是一块宝地,不管天气多么干早,别的水库、平塘都底儿朝天,干涸无水,而“三号”平塘却从来没有干过,一年四季泉眼里的水总是源源不断地从地缝里涌上来,浇灌着北荆家庄的百亩耕田,造福着这一方的百姓,看来这个“龙眼”确实有灵。
  集体化时期,农业学大寨,整地改土,村里的农民整地时,在招官茔处发现有石头旮旯,挖开一看是一处大坟墓。这坟墓全部用长8厘米、宽3.5厘米、厚2厘米的大青砖堆砌而成,坟墓大小为长5米、宽3米、深4米,里面有大量的盆、碗、罐等,大大小小几百余件,并且有木刻的小人,据说都是“八仙”等人物造型。可惜当时正处在“文革十年动乱”期间,“左”倾思潮严重,管理混乱,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被当作“四旧”,当作封、资、修的东西给扔掉或砸烂了。坟墓里的木棺虽大,大部分已经腐烂,但盖棺木的黄绫却保存完好,不过开棺后不久,黄绫突然随风飘走,越飘越远,直向北飞去,没飘多久便化为乌有,有人还说像是八仙显灵。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黄绫出土以后遇空气氧化了。坟墓里的棺木上还刻有“钦封昭勇大将军王XX之柩”。看来“招官茔”是确有此事。
  招远王家在北荆家庄看风水选墓地一事在当地民间流传至今,这一传说真亦?假亦?无需考证,也无关紧要,但这个传说虽情节简单,其内涵却发人深省。诚信无价宝,仁义值千金。俗语说:许愿要应愿,承诺要兑现,说话不算数,小鬼来缠缠。很明显,这个传说的价值就在于告诫世人:做人要讲良心,讲道德,讲诚信,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言行一致,不能说话不算数,要“吃水不忘打井人,好了伤疤记着疼”。
  1956年高级社期间,为了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北荆家庄和下魏家合并为一个村,称之为荆魏村。该村现有434户、1350人、2600多亩耕地、149亩园地。
  附:村中名人荆魏村虽是穷乡僻壤,却磨炼人的意志。尤其在战乱动荡年代,山沟里往往成了藏兵纳将,兵家相争之地,从古至今就能人辈出。
  秦嘉畅 1918年考入烟台中学,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到了先进思想,学到了一些新知识、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1919年,受爱国主义热潮影响,参加“五四”运动。运动过后,投笔从戎,辗转南北从事革命工作。1932年任江西省瑞金县共青团书记兼县委秘书。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病逝于瑞金。由于长期与家人失去联系,家里也不知他的生死下落。直到1955年,其在瑞金的战友,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的李葆华,来函通知其家中人享受烈属待遇,家中人才知他已经牺牲。
  秦财成 1903年闯关东,做生意,1913年商号已具规模,迅速发展到东北三省。比较大的商号,丹东有“广泰福”、“广泰利”,营口、长甸河口有“余泰盛”、“余泰福”等。据说其一生的资金积累可铸他本人体重等量的黄金。
  秦嘉齐 1935年闯关东,不慎被日本抓劳工,在鞍山钢铁厂干活,受尽了折磨,尝尽人间的疾苦。因不堪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毅然投身革命,后任营口烟草公司经理,以工作为掩护,进行地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华东邮电管理总局局长,庐山管理处主任,庐山疗养院院长,庐山学校校长,庐山植物园主任。离休后享受厅局级待遇。
  秦江昌历任内长山守备师师长,山东省军区参谋长、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现已退休。
  (搜集:秦淑丽秦洪波整理:高建文)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秦淑丽
责任者
秦洪波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