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街”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348
颗粒名称: “人和街”的故事
分类号: K928.7
页数: 4
页码: 568-571
摘要: 小门家镇得口店村东有一条贯穿南北的长街,长街中部有一个圆柱形的石碓臼,它高约60厘米,直径约50厘米,外壁刻有“东里村,巨山前,人和街”九个大字。说起这个石碓臼,不能不提到那一段叫人深思的往事。自赵家儿子结婚以后,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村民们对她都非常反感,只是碍于以往的情分,不便与她翻脸。有一次,她的儿子小宝与邻居老李家的儿子狗剩在一起玩耍,为争一个小泥蛋各不相让,小宝就喊他妈来帮忙。赵家媳妇跑过去不问青红皂白,照准狗剩就是一个耳光。经过这场劫难,赵家的日子一落千丈。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了,石碓臼已失去了它往日的功能,得口店人不但舍不得丢弃它,反而把它视为珍宝,放在村委会门前,作为全村的座右铭。
关键词: 人和街 故事 小门家镇

内容

小门家镇得口店村东有一条贯穿南北的长街,长街中部有一个圆柱形的石碓臼,它高约60厘米,直径约50厘米,外壁刻有“东里村,巨山前,人和街”九个大字。说起这个石碓臼,不能不提到那一段叫人深思的往事。
  很早以前,这条街上住着张、李、赵等几姓人家,开始大家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不分彼此,其乐融融。自赵家儿子结婚以后,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赵家媳妇为人尖酸刻薄,什么事都想拔尖,别人家有事她不但不帮忙,反而说长道短,评头论足,喜好查了瞎话,挑间起事,今天和这个打,明天和那个闹,连一墙之隔的左邻右舍都互不往来。村民们对她都非常反感,只是碍于以往的情分,不便与她翻脸。有一次,她的儿子小宝与邻居老李家的儿子狗剩在一起玩耍,为争一个小泥蛋各不相让,小宝就喊他妈来帮忙。赵家媳妇跑过去不问青红皂白,照准狗剩就是一个耳光。小孩子打仗家常便饭,大人参战可就不太地道了。这事碰巧被张家公公看见了,张家公公就上前劝说,哪知赵家媳妇一蹦三尺高,呼天抢地,说张李两家合伙欺负她。张家公公本来好心好意,谁知反倒惹出不是,气得他胡子一抖一抖的,嘴里不住地嘟哝着:“这真是王八掉进火坑里——憋(鳖)气又窝火。” 大人吵大人的,屁大工夫两个小孩子又凑到一块儿说说笑笑。刚才的不愉快早就跑到爪哇国去了。中午,狗剩妈上山回来,发现儿子脖子上有手指印,问明原因,得知儿子被打,心里难受,就去找赵家媳妇想问问是怎么回事,结果赵家媳妇是又吵叉闹,甚至大动干戈,幸亏有人拉住。至此,两家更是形同陌路,你不理我,我不理你,有时还会顶上两句,对腚放屁——互相臭讽。
  老天最会开玩笑。有一天,村里人都上山干活了,只有赵家媳妇领着孩子小宝在街上玩耍。小宝忽然看见一个人爬上了李家的墙头,连忙对妈妈说:“妈,小偷!”赵家媳妇照准小宝屁股就是一巴掌,接着说:“不要声张!”娘俩的对话小偷听得一清二楚。当听到小宝说“小偷”时,小偷以为是这家人回来了,本欲下墙逃走,可听到小宝妈不让孩子声张时,小偷又好像吃了定心丸,不过,他跳进了相邻的院子里不紧不慢地忙自己的去了。娘俩在老李家门外面静静地等着,赵家媳妇心里有点幸灾乐祸,她恨不得小偷连李家的房子也一块偷走。等了好一会儿,小宝憋不住了问他妈:“小偷怎么还不出来?”“别急,快了。”赵家媳妇心想:时间越长,小偷偷的东西就越多,自己心里就越解气。可是一等再等就是不见小偷出来。忽然,赵家媳妇好像想起了什么,一拍大腿,“哎呀,不好!”拉着小宝就往家跑。原来李赵两家房子只一墙之隔,赵家媳妇担心小偷越过李家到她家去。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怕什么就非发生什么。赵家媳妇开门一看,顿时呆住了,屋里遭了劫难。大柜门被撬开了,新衣服被捡走了,旧衣服扔了一地,娘家陪送的,被全家人视为珍宝的古瓷花瓶也不见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分文没剩。真好似塌了青天陷了地,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赵家媳妇一屁股坐在地上,浑身瘫软,吓得小宝连哭带叫,呼天喊地。这真是木匠戴枷——自作自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天快晌了,上山的人陆续回来了,听到赵家母子的哭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有心进去看看吧,想起赵家媳妇平日的所作所为打心里恨她,不去看看吧,听着孩子的哭声又觉得怪可怜的。李家与赵家是紧邻,赵家的哭声李家更是听得清清楚楚,急得李家夫妻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进退两难。这时正好狗剩回来了,两家大人不来事,小孩子可不避嫌,李家夫妻连忙让狗剩去看个究竟。于是狗剩便来到赵家,小孩子口无遮拦,小宝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狗剩回家一学,李家夫妻气得差点背过气去。村里人知道了这件事,暗暗拍手称快,心里想:“这也是报应!” 经过这场劫难,赵家的日子一落千丈。赵家媳妇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说话也收敛了许多。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一天,赵家媳妇带着小宝到村边大湾洗衣服,小宝在湾边玩耍,一不小心掉进了湾里。大湾深不见底,儿子是娘的心头肉。赵家媳妇一看儿子落水,高喊一声:“救命啊!”就一头扑人水中。刚巧李家夫妻在离大湾不远的地里干活,听见喊声,扔下锄头就往湾边跑,边跑边喊人。人命关天,有再大的矛盾,这时候也不能再计较了。来到湾边,只见娘俩在水中时沉时浮。李家男人顾不得多想,一头钻入水中,也不知是娘是儿,抓住一个就往岸上游,刚露出水面,狗剩妈一把抓住一只手,拽上岸来一看是小宝他娘。李家男人来不及喘息,反身又一个猛子钻入水中。他摸呀摸呀,终于把小宝抓到了手里,他一手托住小宝,一手划着水,身子时起时沉,可他始终把小宝托在头顶上。这时在周围干活的人陆续赶来,人们手拉着手把狗剩爹和小宝拉上岸来,而后七手八脚地抢救赵家母子,提腿的提腿,捶背的捶背,水哗哗地从母子口中流出,圆皮球似的肚子逐渐瘪了下来,母子终于醒过来了,人们这才放下心来。
  恩高莫过于救命。这场变故使赵家媳妇幡然醒悟,想起以前自己的所作所为,她悔恨交集,羞愧难当。自己对人家以怨报德,人家对自己却不计前嫌,以死相救,平日自己摇唇鼓舌,搬弄是非,搅得四邻不和,关键时刻人家却能伸手相助,她越想越觉得对不起大家。于是她手拉娇儿挨家挨户赔礼道歉。人往往是这样,一座山倒下来能扛得往,就是扛不住几句软话。好话一句三冬暖,赵家媳妇这一道歉,大家平日的怨气全都烟消云散了。
  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一个脚窝一首歌。前嫌冰释,悲歌唱尽。街道上又出现了灿烂的笑容,又听到了欢快的笑声。
  那时候,过清明节和重阳节时兴吃小麦粥和高粱粥。小麦和高粱做粥吃必须先去皮。当时没有剥皮机,只能用石臼捣。买石碓臼并不便宜,靠一家一户很难买得起,怎么办?大家凑份子。钱很快筹齐了,石碓臼也买来了。人们欢天喜地,决定在上面刻字留作纪念。刻什么字好呢?当时村庄名叫“东里村”,因此决定先刻上“东里村”。“东里村”村小人稀,名不见经传,不为人知。因它坐落在巨山前面,外村人都把该村叫做“巨山前”。巨山在方圆几十里闻名遐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是大家决定再刻上“巨山前”三个字,以表明村庄的具体位置。可村里有好几条街道,石碓臼又不是全村人合买的,还应当再写具体点,最好把街道名刻上去。可街道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正在争执不下的时候,赵家媳妇说话了:“大叔大婶,这事本不该我一个老娘们说话,可我憋了好久还是忍不住要说。过去咱们这条街道因我闹得邻里不和,亲朋反目,我已深深吃过苦头。我觉得万事和为贵。和,才能互敬互助,和,才能有个好心情,和,过日子才能有奔头,我看咱们这个街道就叫‘人和街’吧。”众人谁也没有想到赵家媳妇能说出此番话来,而且此话道理深刻。大家齐声叫好,说干就干。于是请来了当地最有名的秀才,雇来了手艺最精巧的石匠,庄重地在石碓臼的壁身上刻下了“东里村,巨山前,人和街”九个苍劲有力又饱含深意的大字。痛定思痛,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人和街”的人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友情。“人和”二字不仅仅刻在石碓臼上,而是更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上。
  不知过了多少个岁月,也不知经历了几代人,石碓臼就像一面警示牌,时时在提醒人们要“和”要“和”,永远要“和”。人和情谊浓,家和万事兴,店和财源广,国和享太平。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了,石碓臼已失去了它往日的功能,得口店人不但舍不得丢弃它,反而把它视为珍宝,放在村委会门前,作为全村的座右铭。
  2003年夏天,蓬莱阁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来村公干,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无价之宝,便迫不及待地与村委会协商要把它安放在蓬莱阁内,村委会为使“人和”二字发扬光大,忍痛割爱,很庄重地把它装上汽车送出村口。从此,这个石碓臼便在蓬莱阁内安了家、落了户。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