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邢姓的南邢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341
颗粒名称: 没有邢姓的南邢家
分类号: K928.7
页数: 7
页码: 550-556
摘要: 于姓是村中的大姓,若占全村人数的70%。偌大的南邢家村却一个邢姓也没有,说起来让人不相信,没有邢姓为何还叫南邢家村呢?相传,南宋淳熙年间,邢姓由小云南迁来此地定居,以姓氏命名为邢家村。后又有王、张、景、柳、吴、于、刘等姓迁来居住。雍正上任后推行新政,朝野上下政见不一。于姓先祖政见与雍正帝有悖,被人告发,惹怒皇上,遂获满门抄斩横祸。又考虑妻子怀孕已近临产,双子年幼体弱,不宜继续逃奔,决定就地住下。
关键词: 南邢家 小门家镇 蓬莱

内容

南邢家村坐落在小门家镇西部,北依巨山,牟黄路从村北穿过,隔路与得口店村相连;南靠黄水河,宽敞的河流似玉带自东向西绕村而过,河南岸为连绵起伏的山岭;村东是一个东西走向的岭背,东和山北头村连边,如蛟龙腾空欲飞,村西是一片平地,与卧龙村接界。该村现有385户、1030人,1600多亩耕地,主要姓氏有于、王、刘、张、景、柳、吴等。于姓是村中的大姓,若占全村人数的70%。偌大的南邢家村却一个邢姓也没有,说起来让人不相信,没有邢姓为何还叫南邢家村呢? 相传,南宋淳熙年间,邢姓由小云南迁来此地定居,以姓氏命名为邢家村。后又有王、张、景、柳、吴、于、刘等姓迁来居住。
  据于氏祖谱记载,清朝康熙年间,于姓先祖定居于现威海市文登大水泊村一带,世代官宦人家,宗荣祖耀,家族兴盛。
  1722年,康熙帝驾崩,清世宗雍正继任皇位。雍正上任后推行新政,朝野上下政见不一。于姓先祖政见与雍正帝有悖,被人告发,惹怒皇上,遂获满门抄斩横祸。宫中一老太监与于姓先祖交好谊深,获知于姓先祖即遭灭族之灾,冒死奔走相告。于姓先祖得密报后,如五雷轰顶,立觉末日来临,遂急召族人布置分头逃生。
  三世祖于允有得知消息后,想到自己曾去过蓬莱一带经商,了解蓬莱南部地处偏僻,山连丘依,人烟稀少,官府疏于管理,是避难最佳之所。于是,于允有经匆忙准备,携妻子和两个幼子连夜出发,直奔蓬莱南部而来。当时妻子尚有身孕,经几天几夜的艰辛奔波,这天黄昏时分来到蓬莱小门家镇邢家村。于允有见此地山多路僻,地形复杂,人迹罕见,远望村庄被河道环绕,丛树掩映,是隐身的理想之处。又考虑妻子怀孕已近临产,双子年幼体弱,不宜继续逃奔,决定就地住下。于是,于允有向邢姓族长说明寄居之意,邢姓人热情好客,族长在答应的同时告知于允有:村中别无闲房,只有村边一场屋可以居住,但这空屋经常闹鬼,此前曾有客商寄宿,到天亮时只剩一堆白骨。于允有听罢拂额深思,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天已漆黑,别无去处,且落荒逃难之人,顾不得今生明死了,先有一安身之地再说。于是决定留宿此屋之中,便对族长说:“富贵在天,生死由命,我们就在此暂住一宿吧。”接着安排一家老小住了下来。睡前,于允有总觉心中不踏实,于是一个人房前屋后转了转,察看一番。见此屋坐北朝南,三大间房,中间是门,东西两间各有一窗,于是与妻子商定,各带一子分东西两处睡下,并嘱咐夜间不论发生何事,不声张,不喊叫,见机行事。吩咐完毕,妻子觉腹中噪动,时有阵痛,也未敢声张,夜静之时,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于允有因有事在心,哪里能睡得着,半夜时分,忽听得门外传来阵阵响声,他顿觉毛骨悚然,两眼直盯房门,只见上闩的房门忽然敞开,两个大汉闪进门来,一左一右站立门两侧。于允有壮着胆子暗中观看两个大汉:只见一个脸色金黄,一个脸色银白。两大汉站定后,白脸大汉说:“下手吧,到口的点心,不吃白不吃。”黄脸大汉阻止道:“动不得,来者为贵人,是我们的小东家,我们快快回避!”说罢一道金光,一道银光闪过,两大汉消失不见了。于允有忙叫醒妻子,告知此事。妻子说:“我刚才也做了一个梦,梦中遇到金脸、银脸两个大汉,让我记住他们站立的地方。”于允有甚感奇怪,便点上灯,用妻子的簪子将两个大汉的站立之处划上标记,夫妻二人双双安然睡去。
  凌晨时分,妻子腹痛加剧,继而于允有的第三子呱呱坠地。天刚破晓,族长前来看望,见一家人安然无恙。,且喜添一子,就对于允有说:“住此屋生还者罕见,看来你们是贵人啊,在此多住几日吧。” 族长寒暄过后离去,于允有夫妻二人觉得两个大汉并非一般强盗之流,便对两个大汉站立之处进行观察,觉得有些异样。于是于允有就在两个大汉站立之处的墙壁和地面进行挖掘。奇迹出现了,于允有竟挖出一坛黄金和一坛白银,夫妻俩喜极而泣。于允有长叹一声:“苍天不绝我于家啊!”夫妻俩商定,哪也不去了,就在这福地建立家园,用这些金银在此地筑房置地,繁衍生息。经过邢姓族长的同意,于允有在邢家村盖起了南北五排大瓦房,每排五幢,每幢五间,每排东西两头各有院墙连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留有大门。其格局跟棋盘相似,因此被称为棋盘街。
  三世祖于允有去世后葬在巨山前怀的于家茔。用过去风水先生的话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符合“龙穴厦水向”:即山脉为龙,葬地为穴,厦指左右两边,水指穴前水流,向指穴葬方向。于家茔背靠巨山,前是邢家村东的似龙岭背,茔地为肥沃的泥土,茔地两边如两只翅膀,一条小河似一条玉带绕茔前流过,河沟南边是一块长方形的田地,如过去掌柜所用的钱桌。
  于姓人聪明勤勉,苦心经营,迅速发展强盛起来,邢家村的大部分土地都被于姓人买了去,成了村里的大户。当时于姓家族财大气粗,牛到何种程度,民间至今流传着这样两个故事:其一是,邢家村北有几十亩谷地,里边杂草不少,几个到得口店村赶集的外村人从此路过,见此情景,议论纷纷:“这是谁家的地,草这么多也不剜。”于姓人听到后,马上组织人剜草,等几个外村人赶完集回来时,几十亩谷地里的草已被剜得干干净净。这几个人大吃一惊,经打听,方知是于家的地,几人感叹到:“也只有邢家村于家才有这样的气力。” 其二是,于姓人去北京做生意,沿路提前安排人打井,不喝别人井里的水,只喝自己打的井里的水。据说北京、上海、大连、日本等地都有邢家村于姓人的生意。新中国成立前,邢家村于士怀在大连开洋行,是个大资本家;于永怀在日本东京开饭店,店名为“蓬莱阁饭店”,买卖兴隆。直到现在,日本东京仍有蓬莱阁饭店。
  只从于姓人搬到邢家村以后,相比之下,邢姓家族发展缓慢。不知何时,不知何因,后来邢姓人从邢家村搬走了,搬到了哪里,现在已无从查考了,只留下村西“邢家茔”的地名。但邢姓人搬走后,于姓人感念邢姓人的收留之恩,仍然沿用邢家村这一村名。
  据传,有一年,南方的一个地理先生路过邢家村,见于家茔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心生歹意,在茔地间挖了一条沟,挖出了一对金布鸽,破坏了于家茔的风水。于姓人本该出大官,由于被地理先生破了风水,所以,只出了些戏台上的帝王将相。于姓人好唱戏,唱戏的行头样样齐全,唱遍了蓬莱大地,可谓是对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邢家村于永涛,人长得俊,戏唱得好,中国著名戏剧界祖师爷金少山想收于永涛为徒,由于于永涛家道殷实,其父亲思想守旧,认为唱戏是下九流的职业,坚决不让儿子专门从事唱戏的职业,所以,此事未成。太可惜了,要不然,中国可能又会多出一位戏剧大师。
  “富不过三”,于姓后代当中也出了几个不孝子孙,不务正业,抽大烟,败光了家底,因此,棋盘街的一些于姓房屋被柳姓人买了去。
  邢家村的刘姓人本来居住在邢家村东一里多远的山南头村,后来改为小刘庄,当时只有17户人家。1958年政府准备在小刘庄村南的黄水河上筑一条大坝,建一个大型水库,因此,小刘庄整体搬迁到了邢家村。后来,坝基建起了,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建水库一事便搁浅了。
  清明节和鬼节(农历十月初一)是人们祭祀亡灵扫墓之日。而邢家村于姓家族的后代们,每年祭莫先祖的时间却是农历二月二十日和九月二十日。原来,先祖在当年逃亡时,部分被清兵在文登大水泊杀害。得脱的后代为缅怀被追杀的先人,每逢清明节和鬼节时便相约到文登大水泊为被杀者扫墓祭奠。清政府为追杀逃脱的于姓族人,每年清明节和鬼节时便派兵到于姓先祖墓地里埋伏,趁后人扫墓之时进行围追扑杀。为逃避官兵追杀,后来于姓后入决定改农历二月二十日和九月二十日为先祖扫墓祭祀日。尽管现今于姓家族后人不再集中到文登大水泊祭祀先祖,但农历二月二十日和九月二十日为先祖扫墓祭祀仍然延续至今,已成为习俗。
  邢家村柳姓人出了个郎中柳仁泰,能写会算,头脑灵活,家境富裕,据说,家里的桃酥用盛粮的囤子盛。柳家茔在村南的毛里》,也是一块风水宝地。有一年,一个地理先生使坏,告诉柳家人,此处茔地不好,巨山下面的“羊头洼”泥土是黑色的,那里才是风水宝地,若搬到那里柳家会更好。其实是地理先生提早把黑土埋在了那里,当柳家人按照地理先生的指点到羊头洼采穴时,果真挖出了黑土,便相信了地理先生的话。起祖坟时,据传在棺材底下有一对金鱼。柳家把祖坟搬到羊头洼后,由于“羊吃柳”,所以,柳家很快败落下来。现在,邢家村柳姓人家只剩下两户了。
  关于祖坟风水决定子孙好坏的传说,作为一个瞎话听听可以,但不可相信。因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毫无科学道理。一个人发展得好坏,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个人的奋斗。
  邢家村依山傍水,山清水秀,自古有许多神奇的传说。
  骆驼脖:邢家村南有条南北走向的沟,名叫“九里沟”,九里沟的水从南往北流,流到邢家村和黄水河的水融为一起向西流去。在九里沟下河口的东边有一块几百吨重的大石头,上有两个凸起的部位,就像骆驼的驼峰。石头南头上半部向南向上突出细长的一节,好似骆驼的脖子。石头南边有条东西走向的小沟,沟的南沿有两块小石头,躺着的一块就像骆驼的头,竖着的一块就像一个人站在那里,当地人称那块大石头为“骆驼脖”。
  相传,这块大石头是天上的一头神驼变的。有一天,这头神驼挣脱缰绳,跑到蟠桃园偷吃蟠桃,被看园天将发现,报告给玉皇大帝。玉帝龙颜大怒,把神驼贬下了凡界。可这神驼到了人间,更无约束,仗着自己神奇的功力,肆无忌惮,任意糟蹋庄稼,咬死人畜,谁也制服不了它,把人间搞得是昏天黑地,民不聊生。百姓没办法,只得焚香祷告上天,恳求玉帝惩治神驼,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玉帝得知后,马上派托塔李天王带领天兵天将下界追杀神驼,经过围追堵截,在九里沟下河口堵住了神驼。李天王喝道:“你这畜生,在天界你不受管制,违犯天条。贬到人间,仍不思悔改,危害生灵,今天决绕你不得。”神驼昂头顶撞道:“在天界受你们管制,在人间,谁也管不了我。”李天王大怒:“畜生,死到临头,还敢嘴硬。”说完,手起刀落,把神驼的头砍了下来,哪知这驼头落到地上又蹦回了神驼的脖子上。李天王又砍了一刀,驼头又蹦了回去。李天王怒道:“你这畜生,我不信还砍不死你。”当第三刀砍下,驼头还未落地时,李天王一脚把驼头踢到小河沟的南沿。这一次驼头没有再蹦回神驼的脖子上。李天王怕走后神驼再复活,便留下一员天将在此看守。时间长了,神驼和天将都变成了石头。直到现在,石骆驼的脖子上有一块地方颜色是红的,据说,那是神驼被砍头时流的血。
  “骆驼脖”是一块神石,千百年来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向人们赎罪。早些年有人受利益的驱使,想炸掉“骆驼脖”,卖石头挣钱。幸亏村中老人劝阻才保住了这块神石。愿人们保护神石,爱护神石,让这景观永留人间。髭髻山:在邢家村西南有座远近闻名的山一一墨髻山。此山顶上有两块石头形如握拳,远望就像旧时妇女绾在头顶上的髦髻,因此得名。
  相传,髦髻山上有两只金鸡。一天,两名南方地理先生来到髦髻山上,围着髦髻山转了几圈后,便知其山中藏有金鸡,于是开始挖山,哪知白天挖的沟到了晚上就闭合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两人甚觉奇怪,为了弄清原因,这一天,两人挖好沟后假装离开,等天完全黑下来后,又悄悄潜回山上。这时,只听一只金鸡说道:“这两个傻瓜,白天挖,我们晚上就把它闭合,累死他们也找不到我们。”另一只金鸡说:“他们哪里知道,只有在挖出的沟里填上黑驴粪,他们挖的沟我们才不能闭合。要不然,他们一辈子也不用想找到我们。” 知道了原因,两个地理先生连夜找来了黑驴粪,在挖好的沟里填上了黑驴粪,第二天发现所挖的沟果然没有闭合。等到第三天傍黑时分,两人挖到山中间,看到了金光闪闪的两只金鸡,便饿虎扑食般地扑上去,两只金鸡各抓着一块石头飞上了山顶。两人又追到山顶,金鸡抓起石头飞到半空,然后将石头砸向两人,两人急忙躲闪,两块石头砸在了山顶上,那就是现在的髦髻石。两只金鸡向西南方向飞去。两个地理先生急忙追赶,可是,越追越远,最终不见了踪影。据说,两只金鸡飞到了黄县的古磨张家,于是古磨张家村便建起了金鸡寺。
  王母洞:髦髻山北坡有个王母娘娘洞,据说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闹矛盾,曾在此洞住过。外洞有一间房大小,洞口朝北偏点东,里洞朝向西南,里外洞连接处非常狭窄,身材瘦小的人才可以爬着进去,过了狭窄处,里边便宽敞起来,人可以站着走路。这个洞有多深不知道,卧龙村有两个人曾结伴爬进洞里,走了一天也未走到头,只听到里边有风声和水声。外洞过去曾供奉着王母娘娘塑像,塑像前有供桌,供桌上有香炉,整日香火不断。据说,求财免灾、求雨祛病,多有灵验。那时谁家有病人,天不亮便到娘娘洞,在供桌上放一张方方正正的纸,然后上香,跪求娘娘赐方治病。烧完香后,便把纸包起来,等拿回家放开纸包,里边便有药面,传说把药面用水冲着喝了便能治好病。当地还传说:有一年久早无雨,邢家村的人到娘娘洞求雨,而得口店村的人未去,大雨便下在了牟黄路的南边,牟黄路北边一个雨点也未下。
  在娘娘洞前有一个石砌的大戏台。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娘娘的生日,蛋髻山便赶庙会唱大戏,连唱三天,热闹非凡。
  在娘娘洞的东南边有块大石头,上面有大小两个圆形石坑,小石坑是娘娘的金鱼盆,这个坑里只要有水便有鱼,确实是一大奇观。大石坑是娘娘的洗澡盆。洗澡盆的南边有个朝南的大石缝,东西北三面皆有石头挡着,只有南边没有,从南边进去,里边石头上有一道石沟,最里边是一个石坑,就像百姓家里的茅房。据说,这是娘娘方便的地方。在邢家村西边有个地方叫小西沟,小西沟沟沿有个大石头,大石头上有个大脚印,脚印比人的脚印大,五个脚趾印非常清晰。在脚印的旁边有个大拇指粗细的石窝。传说王母娘娘在蛋髻山洞里居住的时候,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到娘娘洞参拜娘娘临走时留下的,那石窝是铁拐李的拐印,另一只脚印在巨山上。
  邢家村在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南王的邢家村重名,根据方位更名为“南邢家”。

附注

邢家村的知名人物: 于士仁,1944年加入蓬莱独立营,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团级干部,转业后任广东省外贸粮食局局长。现已去世。 张泽滔,1947年参加革命,历任华东财办秘书处秘书,南下总队秘书处秘书,上海市军管会秘书处秘书,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处副科长、科长,上海市档案局秘书、科长、办公室主任、副局长,上海市档案馆副馆长等职,现已离休。 景天永和景天魁弟兄俩“文革”前先后考入北京大学。景天永在上海市地震局工作,任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副主任,后任紫荆山天文台副台长。景天魁,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主任,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