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村的来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326
颗粒名称: 寨子村的来历
分类号: K928.7
页数: 3
页码: 519-521
摘要: 在蓬莱城南45里处,刚建成的新蓬水路西有一朴秀灵杰的村庄,名叫寨子村。这个村现有180户人家、550口人,耕地370亩。据史料记载,寨子村坐落的地方,曾经是西周时期,国力强盛的“莱子国”属下一个“老黄城”。当时,在现今小门家镇陡崖岗以东是一个高山湖泊,名叫东庭湖。水灾过后,老黄城残墙断垣,一片狼藉。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黄城遗址也难寻踪迹。而寨子村则基本上是坐落在老黄城遗址的中心位置。几百年后阎姓先祖到此定居建村,以地名为村名。寨子村的阎姓是占山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富民政策的感召下,寨子村的百姓解放思想,科学种田,粮食高产稳产。寨子村的人们正在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光辉美好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 寨子村 来历 小门家镇

内容

在蓬莱城南45里处,刚建成的新蓬水路西有一朴秀灵杰的村庄,名叫寨子村。这个村现有180户人家、550口人,耕地370亩。
   据史料记载,寨子村坐落的地方,曾经是西周时期,国力强盛的“莱子国”属下一个“老黄城”。当时,在现今小门家镇陡崖岗以东是一个高山湖泊,名叫东庭湖。传说战国时期,七雄逐鹿,齐国的钟离娘娘兴兵到此,因久攻老黄城不下,便借助水战展开攻势,让士兵掘开了东庭湖天然坝堤,滔天般洪水倾泻而下,将老黄城变成一座地下龙宫。水灾过后,老黄城残墙断垣,一片狼藉。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黄城遗址也难寻踪迹。但是在老黄城遗址上建起来的村庄见证着这段心酸的历史,勾画出老黄城的大体轮廓。民间流传着老黄城南至南关李家,北至北关索家(也有称纪家),东至郭东大迟家,西到城西头的说法。而寨子村则基本上是坐落在老黄城遗址的中心位置。村民王忠前在村东南二里处自家的地头打井,当挖土挖到一丈五尺多深的地方时,发现了先人们居室门口的石阶,而每层石阶表面都非常光滑,说明居住在这里的先人不是几代,而是几十代乃至上百代。
   唐朝天宝年间,官府在这儿驻扎军队,建有营寨,因而留下了“寨子”的地名。当时驻扎的主要是骑兵,在位于寨子村北二里处一条小河北边有一专门拴马场地,也因之在此地留下了“拴马场”的地名。因安禄山造反,唐玄宗(李隆基)征调全国各地兵马平叛,从此人去寨空。几百年后阎姓先祖到此定居建村,以地名为村名。
   多少年来,关于寨子村的起源,村里世代相传着一个故事。
   寨子村的阎姓是占山户。阎姓先祖在蓬莱境内曾移居多处。开始居住在蓬莱的解宋营,因感所居之地不称心,就迁居到蓬莱城里,为了扎好根先在住居地打了一口井,取名阎家井。可历经几代仍不得志,便又迁居于蓬莱平山河西阎家。明万历年间(1573年左右),阎姓子孙有人仍不满足于这里的环境,有的外出谋生,有的另寻居地。其中阎姓一后生出村向南走出30多里,沿途多是荒无人烟,偶尔在一个清泉涌流的大湾旁,见一陌生老汉赶一群牛在这湾边饮水,阎姓后生向前施礼并虚心地向赶牛老汉请教何处可以安家。老汉说:“这儿是远近皆知的泉眼湾,无论天有多早,这个湾从来不会干涸,是个神灵保佑的风水宝地,我在这放牛也是兔子跳到月亮上,沾了神的光,可惜我老了,不然,我就在这儿安家落户。”阎姓后生听赶牛老汉这么一说,禁不住动心了,他顺着泉眼湾朝东望去,好一片平坦的土地,尽管是杂草丛生,那不是一片沃土良田吗?
   阎姓后生在那儿转了几圈后,便打定了主意,决心回去把家人迁此落户。阎姓后生的家父是个很世故的人,听到儿子说寻到了可以安家定居的风水宝地,他半信半疑,对于迁居之事也颇为犹豫。
   不久,阎姓后生做通了父亲的工作,携全家迁居到泉眼湾这地方。站稳了脚跟,父子俩想,要在这里扎下根,繁衍生息,立户建村,总得有个庄名吧。儿子说,因唐天宝年间,官府曾在这儿驻扎军队,建有营寨,因而留下了“寨子”的地名。我们要在这里安营扎寨,就叫寨子吧。父亲说,好,就叫“寨子”。咱老阎家这百余年来,所以日子没过好,主要原因是“武大郎搬家,得擞穷了”,这回落脚在这神水宝泉之地(也就是泉眼湾),那咱就像“膪子”一样扎下去,再也不搬家了。这儿东临巨山,近有泉眼湾,四周又是沃野良田,何愁人丁不旺、子孙不兴呢!
   阎家在这儿扎下了根,开荒垦田,春耕秋种,家业发展,世代繁衍,子孙兴旺。然而年轻的儿孙们总有些和父辈们眼光相左,人口外流现象日趋严重。有一年,阎姓某家有女无儿,邻村(大迟家小庄)有个小伙长得很帅,更因为小伙子姓刘,被阎姓老汉看中,招了养老女婿。那个年代的人讲迷信,招刘姓为养老女婿,取“刘”与“留”的谐音,意为对外姓来村落户的要“留住”。可在那个宗族观念较重的时代,还是有人在心理上对住“女子户”的刘姓存有偏见,说刘姓是阎姓的克星,是刘姓压得阎姓子孙不旺。不过木已成舟,也没有办法。更因为大多数村民还是以宽阔的胸怀接纳了刘姓,大家互尊互敬,和睦相处。刘姓人丁兴旺,数百年后确也超过了阎姓,成了该村三大族(阎、刘、王)之一。
   清朝康熙年间,黄县王梁村王姓(现龙口市诸由观镇的王梁村)见寨子村地肥水美是个好地方,也举家迁此,除耕种土地外,还开起了粉房,把龙口粉丝制作技术带到了寨子村。王姓人家吃苦耐劳,勤恳节俭,头脑灵活,经营有方,借助良好地域环境很快在这儿繁衍开来。寨子村的粉丝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了发家致富的一大亮点。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寨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富民政策的感召下,寨子村的百姓解放思想,科学种田,粮食高产稳产。在种好粮食的同时,多种经营,发展其他产业,栽植林果。果树成了“摇钱树”,土地成了“聚宝盆”,钱袋鼓了,日子富了,房子新了,电器全了,农机具和交通工具也日趋现代化了。建国初期的理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已成了历史,现在,洗衣机、电冰箱,彩电、手机、电脑也不新鲜。寨子村的人们正在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光辉美好的现实生活。

附注

注:“楔子”蓬莱话也叫“脑子”。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克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