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口店与东庭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319
颗粒名称: 得口店与东庭湖
分类号: K928.7
页数: 4
页码: 505-508
摘要: 小门家镇得口店村坐落在黄水河畔,一条呈南北走向的小河从村子的东部穿流而人黄水河,牟黄公路从村南经过。现全村有600多户、1660人,耕地面积1900亩。得口店村历史上曾几易其名,唐朝贞观年间称“泽口店”,宋朝更名为“宅口店”,清朝又改为“则口店”,清末又把它定为“得口店”。一个村庄的名字为何改来改去,个中必有原因。蓬黄两地民间世代相传,古代得口店村西南有个巨大的湖泊,这就是蓬莱人说的东庭湖。他们吟诗作画,抚琴咏唱,晓观日出,晚赏红霞,个个心旷神怡,乐不思蜀。人类已不再是受欢迎的使者,而成了残害生灵的刽子手。为了招引客商,各家饭店重振旗鼓,各施绝技,店店茶美饭香,客人吃后赞不绝口。
关键词: 得口店 东庭湖 小门家镇

内容

小门家镇得口店村坐落在黄水河畔,一条呈南北走向的小河从村子的东部穿流而人黄水河,牟黄公路从村南经过。现全村有600多户、1660人,耕地面积1900亩。得口店村历史上曾几易其名,唐朝贞观年间称“泽口店”,宋朝更名为“宅口店”,清朝又改为“则口店”,清末又把它定为“得口店”。一个村庄的名字为何改来改去,个中必有原因。
  蓬黄两地民间世代相传,古代得口店村西南有个巨大的湖泊,这就是蓬莱人说的东庭湖。东庭湖南依虎山、髦山,山腰有王母洞,北靠巨山,山巅有玉皇阁。四周山山岭岭,沟沟壑壑的水都在这里汇流,西面一座陡崖冈像条巨龙将湖水堵截得严严实实。站在东庭湖旁,但见远山耸翠,近水翻银,湖水湛蓝如碧,湖光山色,蓝天白云,绿树倒映,鱼儿潜游,岸上峰岚叠嶂,古木参天,野花遍地,绿草如茵。这真是“水中鱼儿跳,岸上鸟儿叫,林间蝴蝶舞,山里牛羊闹”。整个东庭湖就像一座天然公园,环境优美,天时地利,商贾游客纷沓而来。他们吟诗作画,抚琴咏唱,晓观日出,晚赏红霞,个个心旷神怡,乐不思蜀。可是,这里却食宿无处,长留不住,多则三天五日,少则两天就得匆匆离去。
  有一对青年夫妻路过此地,见这儿水美草肥,景色宜人,就在此结草为庐,开荒造田,撒网打鱼,踏踏实实过起了小日子。因为房子建在水陆码头上,游湖的才子,过往的客商常在这儿留宿吃饭。夫妻俩心地善良,有求必应。一日,一位秀才来到这里,酒足饭饱之后,对主人说:“既然这儿常有客人光顾,你何不开一家小店,一来增加点收入,二来也给客人带来方便。”主人点头称是。可是,开店得有店名,叫什么好呢?秀才走出家门,纵目远望,烟波浩渺,帆鼓红日,江山如画。收目近看,山清水秀,瀑布如帘,波涛似雪,顿觉思路大开。他说:“聚水为泽,山阙为口,小店坐落在浩水山口之间,就叫‘泽口店’吧。”主人连忙找出一块木板,秀才挥毫泼墨写下了“泽口店”三个大字。好花不用扬,无风自来香,从来有店必有客,小店名声越来越大,许多客人慕名而至。后来陆续有人来安家落户,这儿渐渐成了村庄,店名也就成了村名。
  随着时间长河的奔流,来岸边居住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伐木取暖,烧山开荒,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小动物含悲离开了家园。有的人又远走他乡,本来清凌凌的湖水也变得混浊不堪。水面上到处漂浮着枯枝败叶,华丽堂皇的水晶宫也被埋进了淤泥之中,水族们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人类已不再是受欢迎的使者,而成了残害生灵的刽子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杀鸡取卵,近功求利,只能求取一时之欢。人们在享受欢乐的同时,也面临着灾难的威胁。一旦时机成熟,欢乐就会悄悄溜走,灾难就会从天而降。到头来,暂时的欢乐带来永久的灾难。
  有一年,天公发怒,雷霆万钧,大雨倾盆,湖水暴涨。沿湖两岸,田被冲毁,房被卷走,人被吞噬。湖内龙虾造反,天然湖堤不堪重负,湖水如毒蛇猛兽,冲开湖堤,一泻千里。离泽口店不过十里之遥的老黄县城地处东庭湖下游,当时的此地为古莱子国旧地,人杰地灵,资源丰富,富饶无比,商家店铺林林总总,天南海北的客商云集于此,人们安居乐业,幸福美满。上游作孽,下游遭殃,洪水如席卷残云,拉走了男女老幼,淹没了楼台瓦舍,抢去了庄稼田禾,刹那间,老黄城已面目全非,疮痍满目。
  水退了,泽竭鱼亡,小店失去了往日的繁闹,客人稀稀落落,冷冷清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小店几易其主。店主人见泽已枯,水亦无,“泽”字名存实亡,再说生意也不景气,不如换个字号冲冲晦气。换什么好呢?“店”字不能去,店的位置没有变,“口”字不能改,看来只好在“泽”字上做文章了。他思来想去,自己店铺规模小,只不过是一个家庭小店,还是突出一下家庭小店的特色吧。于是他就把“泽”字改成了“住宅”的“宅”,叫起了“宅口店”。
  时间如流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几百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宅口店”这个名字经过了金元明三个朝代,几经磨难,一直叫到了清朝。
  清朝时期,朝廷修了一条官道,这官道由东向西从宅口店穿村而过。过往的客人逐渐增多,赶脚的,跑车的,挑担的络绎不绝,小店又热闹起来了。原来的小店已满足不了需要,又有几家瞅准商机相继开起了饭店旅馆。因为常有朝廷信使来此住宿歇息,所以店面布置得相当讲究,饭菜也花样繁多。当时最有名的有两家客店,一家是“西大店”,另一家就是“小馆子”。直到今天,村里人还这样称呼他们的后人家族。既然朝代己改,村名也应当旧桃换新符。几家店主一商量,请来了一位老秀才,他翻字典,查辞源,最后把“宅”字改成了“则”。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改,老秀才“之乎者也”讲了一大气,讲得大家如云里雾里,晕晕乎乎。众人才疏学浅,老秀才的话就是圣旨,既然老秀才说好,那就好,管它“泽”还是“宅”或者“则”,反正是字变音没变,人们也不计较。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客店里常有贼人出没。他们偷鸡摸狗,顺手牵羊,搅得客商心神不宁。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客商们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则口店”成了臭名远扬的“贼寇店”。村里人外出,人们一听说是则口店的人,人人避而远之,好像则口店人个个都是江洋大盗。因为名声太臭,过往客人宁肯冒严寒、顶酷暑多行十里二十里也不愿在此歇息。小店门可罗雀,生意冷冷清清。如此尴尬的局面使则口店人脸上无光,面上无颜。村里有识之士出钱募捐,组织乡丁民团清贼剿匪,整顿秩序,村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为了招引客商,各家饭店重振旗鼓,各施绝技,店店茶美饭香,客人吃后赞不绝口。连声称道:“得口,得口。”村中德高望重的老秀才常到饭店喝茶聊天,客人的赞美使他茅塞顿开。“泽”也好,“宅”也罢,“则”也中,反正都离不开“贼”这个音(蓬莱话三个字都读“ze"),现在何不借助客人尊口把村名改成“得口店”呢?他把自己的想法跟村里入一讲,大家齐声叫好。从此“则口店”变成了具有另一种意义的“得口店”了。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得口店村的村名也与时俱进。往日的“得口”只限于少数有钱人享受,如今生活富足了,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现实是家家欢乐,人入“得口”,店不店的已经不重要了。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汪长富
责任者
张洪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