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家炮楼炸毁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303
颗粒名称: 大黄家炮楼炸毁记
分类号: E297.33
页数: 3
页码: 483-485
摘要: 据点里驻扎有鬼子兵两个小队和伪军一百余人。大黄家据点的东边有鬼子皇姑庵、方里据点。周围据点的敌人必然会前来增援。二是必须打退、起码要挡住增援的敌人,惊动了炮楼里的敌人“担任掩护任务的我军战士猛烈还击,爆破组的战士们把炸药一包接一包送上去,十六包炸药总算把碉堡炸开了一个不大的洞口。碉堡里的敌人见我军折腾了大半夜也没有把炮楼炸坏,大辛店据点增援的鬼子,四连战士郑开元急匆匆地跑到鞠营长跟前说。让我把炸药从炸开的洞口送到炮楼里边去。只见郑开元冲到炮楼跟前就往上爬”郑开元胳着炸药包踏着梯子钻进了炮楼里!
关键词: 大黄家 炮楼 炸毁记

内容

出潮水南行12里有一大黄家村。大黄家之所以名闻胶东,与抗日战争时期村里有个日本鬼子炮楼有关。大黄家村,位于蓬莱东部中心地带,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村南是烟黄公路,村西是连接烟蓬、烟黄公路的大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1年,国民党县政府的驻地曾设在这里。1942年上半年,国民党县政府逃窜。下半年,日伪军为了实施“囚笼”计划,便在大黄家村北高岗顶端修筑一座炮楼,与衙前皇姑庵炮楼、大辛店炮楼遥相呼应,对抗日活动形成了极大威胁。
  这个炮楼全用水泥、石条和钢筋筑成,三层,五丈多高,墙四尺多厚,日伪军当时号称是“铜墙铁壁”。炮楼周围挖有一丈多宽、七尺多深的壕沟,壕沟外边是鹿砦、钢丝网。据点里驻扎有鬼子兵两个小队和伪军一百余人。另外伪军新民会、区公所一些汉奸走狗也都麇集在这里。他们不断地向据点周围村庄催粮、要款。每逢下乡“扫荡”,奸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据点周围村庄的群众被逼得背井离乡,苦不堪言。当年北海军分区司令孙端夫接受了群众的请求,下决心一定要拔掉这颗毒牙。这个任务最后交给了北海独立团二营,当时的营长是鞠文仪。
  鞠营长受命后,立刻召开了营党总支会议。会上大家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大黄家据点的东边有鬼子皇姑庵、方里据点,西边有龙山店、大辛店据点。如果攻打大黄家据点,周围据点的敌人必然会前来增援,所以,这一仗不仅仅是攻坚战,还要防止敌人的增援。最后鞠营长说:“要打胜这一仗,必须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必须准备大量的炸药,确保把炮楼炸掉;二是必须打退、起码要挡住增援的敌人。”会议拟定了作战方案,研究制定了具体的战斗部署,当即进行了详细的分工。会后大家返回各自的连队进行战前动员和准备。
  鞠营长对各连的战前准备逐一进行检查。到担任爆破任务的四连检查时,看到他们已经把准备好的850斤炸药包成了17包,每包50斤。战士们个个士气高涨,摩拳擦掌,爆破组也组织起来了,还做了个架子车,用来运送炸药。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1944年3月1日(农历二月十七日)晚饭后,二营官兵从蓬东的燕子夼村出发,当晚10点钟到达大黄家村附近,各连按计划悄悄地进入阵地,隐蔽埋伏。
  四连神不知鬼不觉地破坏了鹿砦和铁丝网。爆破组越过壕沟,把第一包炸药送了上去,只听“轰”的一声,爆炸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惊动了炮楼里的敌人,他们漫无目标地打起枪来,担任掩护任务的我军战士猛烈还击,顿时,枪声响成一片。但这第一包炸药只把炮楼炸下了一些水泥渣子,第二包炸药送上去,也只是炸掉了一些水泥石块。就这样,在机枪的掩护下,爆破组的战士们把炸药一包接一包送上去,十六包炸药总算把碉堡炸开了一个不大的洞口。碉堡里的敌人见我军折腾了大半夜也没有把炮楼炸坏,胆子就越发大了起来,更加觉得这炮楼真是一个“铜墙铁壁”。于是根本就不把我军放在眼里,也不组织还击,枪也打得少了,后来干脆都跑到二层和三层,又说又笑,固守待援。
  天快亮了,而且根据侦察,大辛店据点增援的鬼子,巳绕过我们的阻击部队,悄悄集结到了大黄家村后的坟地里,不知为什么没敢轻举妄动。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官兵个个心急如焚,恨不得一拳把炮楼砸碎。正在这时,四连战士郑开元急匆匆地跑到鞠营长跟前说:“营长,我看老在外面炸不行,让我把炸药从炸开的洞口送到炮楼里边去,准行!”营长说:“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太危险了!”郑开元坚定地说:“营长,让我去吧!如果我牺牲了,请营长写封信告诉我娘就行了!”说完,他抱起最后一包炸药冲了出去。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只见郑开元冲到炮楼跟前就往上爬,但爬了几次都没有爬上去。这时,战士吕长城扛起梯子送了上去。郑开元胳着炸药包踏着梯子钻进了炮楼里。正在大家为他担心的时候,看见他又从炮楼里钻出来,回到营长面前说:“营长,炸药送进去了!”营长问:“有没有遇到敌人?”“没有。敌人都在上边,底层一个也没有。”鞠营长松了一口气,把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拉导火索。”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碉堡里一片火光,浓烟烈火一个劲地往上蹿,所有的射击口和窗口都往外冒烟喷火,烧得敌人喊爹叫娘,鬼哭狼嚎,有的敌人拼命地从窗口往下跳,摔死在炮楼下面;有的敌人刚到窗口就被我军击毙,尸体倒挂在窗口上。大部分敌人被烧死在炮楼里。战士们高喊着:“冲啊!”“杀啊!”占领了炮楼。炮楼被炸,鬼子据点失去了屏障,我军一部分战士已经冲进了据点。
  躲在大黄家村后坟地里前来增援的敌人看到炮楼起火,端着刺刀分几路向我军扑来。营长立即组织营部所有的人进行反击,一排手榴弹甩过去,炸倒了几个敌人,其余的敌人掉头就跑。另一路敌人包围了据点。一场肉搏战就在敌人的据点里展开了,六连副排长林大喜,被日军小队长刺了一刀,他带伤一个扫堂腿,把敌人撂倒,趁势一刺刀,结果了他的狗命,可是他的头部也同时被敌人的子弹射穿,倒在血泊里,手里还紧紧握着带刺刀的三八大盖枪。几个战士牺牲后,菜刀还紧握在手里。经过三个小时激战,增援敌人终于被击溃,战斗胜利结束。
  周围村庄的群众抬着猪肉、白面、粉条、蔬菜等前来慰问。当战斗了一夜的战士们,撤出大黄家村时,群众纷纷聚集在道路两旁,高呼口号,欢庆胜利,不少群众把战士们抬起来抛向空中。许多大娘大嫂挎着篮子,装着炒花生、熟鸡蛋,一个劲地往战士们手里塞、衣兜里装。
  这次战斗,活捉了日军小队长福井三郎,毙伤日军20多人,击毙、烧死伪军政人员100多人。缴获长短枪30多支,子弹600多发,大掷弹筒弹1箱,粮食5000多斤。烧毁敌机枪1挺,长短枪80多支,还有其他一些物资。
  大黄家炮楼被炸,日伪据点被拔,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在整个胶东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在胶东抗日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鞠文仪
责任者
林士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