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门商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296
颗粒名称: 河口门商埠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455-456
摘要: 横贯潮水镇的平畅河,是蓬莱第二大河,全长40余里,流域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位于潮水镇衙前村东北海边的平畅河人海口,被人们称为“河口门”。早年间的河口门,宽10。河口门的海滩,西至海头村,东至山后陈家村,细沙隆起,平坦广阔,没有礁石,是典型的黄金海岸。隋唐时期,河口门开始出现进行海上贸易的船只。明洪武九年,河口门设立水道武衙门,就是为了巩固边防和限制海上贸易而设置的。河口门的商埠,为潮水乃至整个胶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河口门商埠已随着河口门港口功能的消失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占地近千亩的滩涂养殖、海水育苗的壮观景象。河口门再次以磅礴的气势、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关键词: 平畅河 商埠 河口门

内容

横贯潮水镇的平畅河,是蓬莱第二大河,全长40余里,流域面积200多平方公里。
  位于潮水镇衙前村东北海边的平畅河人海口,被人们称为“河口门”。早年间的河口门,宽10。多米,长500多米,海水涨潮时水深五尺,退潮时水深三尺,水面宽阔,是天然的避风良港。
  河口门的海滩,西至海头村,东至山后陈家村,细沙隆起,平坦广阔,没有礁石,是典型的黄金海岸。
  隋唐时期,河口门开始出现进行海上贸易的船只。据说唐太宗征高丽时,曾在这里集结战船。宋朝时,河口门一度被金占领,因海上运输方便,成本较低,商船、兵船都可以直达辽东,当时这里开始出现商埠。
  明初和清初,朝廷都曾发布禁海令,严格控制海上贸易。明洪武九年,河口门设立水道武衙门,就是为了巩固边防和限制海上贸易而设置的。河口门的海上运输受到了限制,河口门商埠也发展缓慢。
  河口门商埠真正发展兴盛是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的。当时,朝廷允许山东和奉天的海运商船进行贸易,不少商船把东北的木材、兽皮、药材等通过河口门运到潮水,转而销往胶东、南方等地,极大地促进了潮水地区的经济发展。
  清末民初,衙前村河口门商埠迅速发展,已经达到鼎盛时期,海上贸易空前繁荣,许多有经济实力的商人纷纷云集于此。有的投资造大帆船,扩大海上客运和货运;有的投资建船埠、货栈。最多时,河口门的店铺、货栈、工厂的房屋达到100多间,占地面积近百亩,每天都有出人海的船只,白帆点点,来来往往,真是络绎不绝。清代,栖霞、莱阳以及潮水周围四五十里以内的许多群众因生活所迫,从河口门登船去东北“闯关东”,还有不少富裕大户,利用河口门的便利条件到东北做大生意,来回倒运货物,赚大钱。
  20世纪30年代,衙前河口门商埠的大帆船已达到20多艘。停靠装卸货物的码头有四个。东北的大米、大豆、豆饼、木材、煤炭钢铁等,南方的绸缎、布匹、陶瓷、花瓶、茶叶等各种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河口门的商铺、货栈、榨油厂、饭馆、绸缎庄也都应运而生,达到二三十家。其中能记起字号的有德河东、福源茂、东顺昌等。潮水地区的老百姓,谁家的姑娘出嫁,都到河口门办嫁妆,要什么有什么,一次就可以办齐。富裕人家盖房子,买木料,都是到河口门买“海木”、“红松”。用当时的话讲,当时这里就是一个大型的批发市场和百货商场,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装船的、卸货的、买东西的,人来人往,热闹极了。
  河口门的商埠,为潮水乃至整个胶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当时,潮水曾被誉为蓬莱的“二京都”,河口门功不可没。
  如今,河口门商埠已随着河口门港口功能的消失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占地近千亩的滩涂养殖、海水育苗的壮观景象。河口门再次以磅礴的气势、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士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