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尾巴老李与汰口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290
颗粒名称: 秃尾巴老李与汰口庙
分类号: K928.7
页数: 6
页码: 442-447
摘要: 过去岭岗上面有一座规模宏大、非常壮观的庙宇,李老爷庙”右侧圆门是通往李老爷庙的,去李老爷庙上香的人,大山门两侧是手持兵器的守门天神哼哈二将的塑像”里面供奉着李老爷“据说蓬莱潮水大黄家的汰口庙在所有供奉秃尾巴老李的庙宇中是首屈一指的”李老爷的塑像高约4米。李老爷平日里穿的是旧黄袍,梦见自己被关在一个四面都是墙壁的房间里。都说汰口庙的李老爷有求必应,于是便与妻子一起来到了汰口庙“向李老爷暗暗许下了心愿,陈汝焕给李老爷做了这身黄袍,神灵、济世助人、救苦救难的传说却留在人们心中“黄氏老太心想。
关键词: 秃尾巴老李 汰口庙 潮水镇

内容

在距潮水南6里路的平畅河西畔有一个大黄家村,村南有一座小山岗,被称为“盘龙山”,山下有一道岭岗,过去岭岗上面有一座规模宏大、非常壮观的庙宇,名为“汰口庙”。
   “汰”字有“淘洗、洗涤、淘汰及波涛”之义。平畅河流经这里时,由于地质结构的原因,河水的常年流淌,冲刷出一大块缺口,年久缺口内又淤积了大量泥沙,成为一大块平地,历史上被当地的人称为汰口,庙宇就建在汰口的北坡高岗上,取名“汰口庙”。“汰口庙”在民间俗称“李老爷庙”。顾名思义,“汰口庙”供奉的尊神就是“李老爷”和他的母亲。
   汰口庙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坐北朝南,正面有两个门。从西大门进院,映入眼帘的是三间大殿,称“三官庙”,供奉的是天官赐福紫微大帝,地官赦罪清虚大帝,水官解厄洞阴大帝。大殿左右两侧的院墙上,各有一个圆形门。从左侧人门,看到的是三间厢房,供管理庙宇的僧人居住。右侧圆门是通往李老爷庙的。去李老爷庙上香的人,一般都从正面的东门而人,称“大山门”。大山门最引人注目的是门柱上那雕刻的对联。上联是“盘龙山真山真水”,下联是“汰口庙灵庙灵神”,横批是“普济众生”。大山门两侧是手持兵器的守门天神哼哈二将的塑像。走进大山门,是一整洁的庭院,院子里苍松翠柏,古木参天。松柏树上挂着一口1米多高的大古铜钟,铜钟一响,十里开外也能听得见。院子的正北是建造雄伟的三间大殿,里面供奉着李老爷。据说蓬莱潮水大黄家的汰口庙在所有供奉秃尾巴老李的庙宇中是首屈一指的。李老爷的塑像高约4米,黄袍玉带加身,雍容华贵,三绺长须,面容慈祥,手持求雨龙牌。李老爷平日里穿的是旧黄袍,每年农历二月初十逢庙会时,就换上了新黄袍。黄袍的玉带上绣有最早捐赠人的姓名“清河屯村陈汝焕赠”。说起这件黄袍还有一段小故事: 大辛店镇清河屯村的陈汝焕是一个穷书生,屡试不中,仍苦读不已。妻子为供丈夫读书日夜纺线织布,省吃俭用。这一年,赶考的日子又近了,陈汝焕更日夜用功。一天深夜,他刚睡下,便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被关在一个四面都是墙壁的房间里,怎么呼喊求救都没有用,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醒后陈汝焕觉得奇怪,便去请人解梦。解梦的先生听后笑道:“周围都是墙,没有门窗,看来你要想高中岂不是门都没有吗?”陈汝焕泄气了,回家告诉妻子不去赶考了。妻子说:“你苦读了这几年,不去怪可惜的。都说汰口庙的李老爷有求必应,咱们去求求李老爷,保佑你榜上有名。”陈汝焕一听也有道理,灵与不灵试试无妨。于是便与妻子一起来到了汰口庙,上了香、叩完头之后,陈汝焕说:“李老爷,这次赶考我不知是该去还是不该去,求你给我指条明路,如果应该去,香烟就垂直向上冒。”说完,陈汝焕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目不转睛地盯着炉里的香。说也奇怪,原本蜿蜒缭绕的香烟竟垂直向上冒了。陈汝焕接着说:“李老爷,如果您能保佑我榜上有名,就请香烟朝我这边弯吧!”话音刚落,只见垂直向上的香烟改变了方向,竟向着陈汝焕怀里扑来了。顿时,陈汝焕夫妻二人喜出望外,热泪盈眶,向李老爷暗暗许下了心愿。不久,陈汝焕真的榜上有名,考取了举人。为了答谢李老爷,陈汝焕给李老爷做了这身黄袍。
   汰口庙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火中,但是,关于“李老爷”神灵、济世助人、救苦救难的传说却留在人们心中,在民间一代一代地传颂着。1997年春,大黄家村有一位黄氏老太太突然病倒了,头痛、恶心、呕吐不止,去安丘的姊妹家治疗了半个多月,病情仍不见好转。黄氏老太心想:“我已活了67岁,膝下又无儿无女,无牵无挂,死了就死了,不治了。”就这样,黄氏回到了蓬莱潮水大黄家村家中,当天夜里黄氏老太作了一个梦,梦见在她屋里的那个木盆里,有一条又长又粗的黑蛇,不停地爬里爬外。老太太被惊吓而醒,思前想后,触景生情。“难道是李老爷显灵?”第二天,黄氏老太就带病出门,给李老爷买了块碑,择吉日在原汰口庙遗址上修了坟头,立起了石碑。立碑那天雨下得很大,人们都说,这是李老爷回来了。自从汰口庙被毁以后,李老爷孤灵野魂,四处飘游,这次总算有了安身之地。说来也巧,自打给李老爷修坟立碑以后,黄氏老太太的病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至今黄氏老太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身体健康,步伐稳健,谈笑风生。
   第二块碑立于2007年2月。是杨店村一位女士受在新疆生活的姊妹之托给李老爷立的,当时村里和周围的不少人听说要给李老爷立碑也纷纷参与。李老爷墓的修筑和两块碑的树立,给信奉李老爷的人提供了条件。直到现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和清明节,到李老爷墓前送灯、上香的人络绎不绝,从早到晚,人来人往。汽车、轿车、手扶拖拉机、摩托车排成长龙,真可谓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如果是午后到的人,根本靠不上前。这些人除了当地百姓外,还有很多人是来自龙口、福山、栖霞等地。他们有的是来求神的,有的是来还愿的。
   李老爷是何许人也,何方神圣?这要从一段脍炙人口的古老传说讲起。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平畅河叫泥水河,河边只住有几户人家。其中有一户李姓夫妻,男耕女织,相恩相爱,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只是年过半百妻子却一直没有生育。在封建社会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后人,怎样延续祖上的香火?这成了夫妻俩的一块心病。有一天,妻子去河里洗衣服,回家以后总觉得身子不舒服,不久,发觉怀孕了。夫妻俩喜出望外,李老汉乐得一蹦三尺高,舍不得让妻子做饭,舍不得让妻子干活,舍不得让妻子下田。这样精心伺候了十个月,妻子却没有生,夫妻俩又添了新愁。一年没生,二十个月还没生。直到第三年的二月初十,这一天,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这时,李老汉的妻子分娩了,可没想到生下来的却是一条小黑龙。小黑龙降生后,见风就长。妻子一看,当时吓得死过去。李老汉日望夜盼,本想妻子能生个胖小子,没想到却生了这么一个怪物。心中自然懊脑,又看到妻子也死了,就扬起拳头向小黑龙砸去。只见小黑龙“嗖”地跃起,把身子盘在梁头上,摇头摆尾,“吱吱”地叫着。李老汉又气又急,顺手操起一把菜刀,狠狠地向小黑龙砍去。小黑龙急忙躲闪,头一偏躲过了菜刀,不料尾巴却被砍去了一截。小黑龙心中一惊,疼痛难忍,腾空而起,窜出屋门,在半空中转了几圈后,头朝着小屋点了三点,算是向爹娘拜了三拜,就恋恋不舍地驾云而起,顺着雨水扎人村边的泥水河中,随河水向下游飘去。飘啊,飘啊,映入小黑龙眼帘的是,河两岸乱泥满地,草木枯萎,一片荒凉的景象。飘了十多里,小黑龙来到了泥水河人海处的河口门,见这里是一个很大的港湾,北连大海,一望无际。小黑龙心想:自己生下来还没来得及多看娘一眼,家还没住上一天,爹爹不容,就砍了我的尾巴。这也难怪,人龙本来不是同类,怎么能同住,怨不得爹爹。不过,这个港湾却是我安身的好地方。小黑龙钻入深处,想找一个安身之地。不料,却被一条巨大的黑泥鳅拦住了去路。“你是哪里来的黑小子,这里是我的地盘。”小黑龙反问道:“这条河两岸这么荒凉,难道是你所为?”黑泥鳅回答道:“不错!反正我是被判了死刑的,你能把我怎么样?”小黑龙一听,火从心头起,愤怒地说道:“那我今天就来处决你。”说着小黑龙就朝黑泥鳅扑过去,三爪两口就结果了黑泥鳅的性命。原来这条黑泥鳅是北海龙王敖顺属下的一条值更鱼,因勾引龙女东窗事发,被北海龙王敖顺判了死刑,趁看守不严逃出了北海,躲到这条河里胡作非为、兴风作浪。这条河故而称之为“泥水河”。
   这个港湾真是一个好住处,涨潮时,海水涌入港湾,湾水是咸的,落潮时,海水退去,湾水是淡的,小鱼小虾应有尽有,湾水温度不冷不热,真是一块难得的宝地。小黑龙定居后,把泥水河治理得有条有理,泥水河两岸风调雨顺,周边百姓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几年后的泥水河畔,水明花香,林茂粮丰。泥水河也被人们改称为“平畅河”。
   后来,秃尾巴老李处决黑泥鳅、治理平畅河的事被北海龙王知道了。龙王降驾找到了小黑龙,赞赏地对他说:“你是一条除恶扬善的好龙,治理平畅河也功不可没,不过天地之大,你不该蹲在这个小水湾里,到东北去吧,那里有一条白龙江,江里有一条白龙性情暴戾,经常翻江倒海,兴风作浪,泛滥洪水,淹没土地,危害一方。江里每有行船,白龙看到漂亮女子就抓,见到财物就抢,闯关东的山东人和当地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你应该去帮助他们。”同时龙王又告诫秃尾巴老李:“你要记住,只有依靠闯关东的山东人和当地民众的帮助,才能战胜白龙。”小黑龙听罢,满怀惩治邪恶、救民于水火的豪情踏上了闯关东路途。
   小黑龙腾云驾雾,日夜兼程,越海过山,不辞辛苦,奔波了几千里,终于到了广袤、肥沃的东北大平原上空。远远望去,一条如银链似的白水,绵延几千里,在葱绿的大地上弯弯曲曲地流淌。近看,江面宽阔,波光闪闪,风平浪静,白帆点点。“这大概就是白龙江了!”于是,小黑龙按下云头,一头扎进水里。正在水府里养神的白龙猛地听到异常响声,正觉奇怪,只见一条秃尾巴黑龙闯了进来,顿时怒火中烧:“好个秃尾巴的黑小子,竟敢不报家门,擅闯水府,侵我领地。”说着伸出龙爪子就抓黑龙,一白一黑两条龙在水中厮杀起来。由于黑龙长途跋涉,筋疲力尽,体力还没有恢复,被白龙打得遍体鳞伤,败下阵来,跃出水面,变成一黑衣少年,昏倒在江边一草房门口。
   晚霞余晖,夕阳西照,采药老人从山上回家,只见一黑衣青年倒在门前,慌忙将他扶到屋内床上,又从箱子里拿出一支千年老人参,炖了参汤给黑衣少年服下。在采药老人的精心照料下,黑衣少年逐渐恢复了体力,慢慢苏醒过来,向老人深表感谢之情。两个人一见如故地聊了起来。老人原来是山东人,家在胶东,因家乡连年干早,庄稼颗粒不收,又逢兵荒马乱,无奈逃荒来到此地,在这深山老林中靠采药打猎维持生计。这几年由于白龙作怪,经常闹水灾、风灾、早灾,搅得两岸百姓不得安生,这里的住户多数都搬走了。听了老人的话,黑衣少年倍感亲切,也向老人述说了自己的家世、苦衷。老人听说小黑龙出生在山东蓬莱,更像见到了自己的家人。“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话越说越投机,关系越来越融洽,感情越处越深厚。最后爷俩又商量了如何战胜白龙、治理水府、造福百姓的办法。秃尾巴老李也托梦给闯关东的山东和胶东老乡,求他们在农历五月初一这天,到江边助阵。
   第二天,二人开始分头准备。采药老人联络当地的山东人和胶东人,准备好石灰和馒头。大家听说小黑龙要为民除害,都踊跃参加,许多当地的东北人也参与了准备。到了农历五月初一这天,一大早人们就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石灰和馒头,还有准备五月初五过端午的食品来到江边。按照约定的时间,小黑龙又冲进了白龙江。白龙一看秃尾巴黑龙又来水府,大声喊道:“你这秃尾巴怎么又来遭打?”黑龙正色道:“我奉北海龙王的旨意,受两岸百姓之托,前来治理此江。你如果知趣,就乖乖地离开,如若不然,俺今天就治治你这危害一方的败类。”说着两条龙就在江中厮打起来,浪花越滚越大,涛声震耳欲聋,两条龙撕扯着一会跌入江中,一会吞云吐雾升至云端,直打得天昏地暗,星抖云颤,带起的水柱竟有十几丈高。岸边的百姓一看江水变成黑色,知是黑龙浮出水面,就往江里扔馒头、粽子和鸡蛋等食物;一看江水变成白色,知是白龙出现,就向水里扔石灰。黑龙吃了岸边百姓给的食物,体力不断得到补充,越战越勇,白龙越战越饿,误吞了石灰,腹痛难忍,且被石灰迷住双眼,渐渐力不从心,大战三天后,突然白龙带着冲天水柱,蹿出水面,在空中翻腾了几圈后,重重地摔死在地面上,变成了一座大山。后来这座大山取名“长白山”。
   除掉了危害百姓的白龙,小黑龙接管水府,调兵遣将,除恶扬善,按时兴风施雨,调节早涝,沿江两岸五谷丰登,繁荣兴旺,成为鱼米之乡。小黑龙还经常化作人身,帮助闯关东的山东人和当地民众伐木治病,化险救难,扶危济困,有求必应,大家都亲切地把小黑龙称为秃尾巴老李。还在江边修建了黑龙庙,每年到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都来祭祀他,香火绵绵不断,白龙江也从此改叫黑龙江了。附近闯关东的胶东人为了报答小黑龙的恩德,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这天,都要煮鸡蛋,包粽子送到江里给秃尾巴老李吃,经朝历代,相沿成袭,逐渐衍变成胶东人的小端午。
   小黑龙念念不忘山东老乡的相助之恩,凡载有山东人过往的船只,到了江心,他就往船上送一条大鲤鱼。船家双手托起,向着山东乘客高喊着:“山东老乡,秃尾巴老李给咱送礼了。”然后再放回江里。不知从何时起,黑龙江上只要船一开,人们都要喊一声:“有没有山东人?”当有人答应“有山东人”时,船便会一帆风顺,安全过江。至今,船过黑龙江时,很多人仍默念着秃尾巴老李的名字。
   闯关东的山东入到了东北以后都要到黑龙江边的黑龙庙上炷香、烧刀纸,拜一拜秃尾巴老李,以祈求平安发财。至今这一习俗仍然保留着。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秃尾巴老李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每年二月初十他都会备好祭品,腾云驾雾,回家乡祭奠亡母。人们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母子二人,便把秃尾巴老李回家上坟的日子定为庙会日,一直延续至今。说来也很奇怪,每年的汰口庙会期间,不是刮风就是下雨。据说风雨都是秃尾巴老李带来的。
   秃尾巴老李除恶扬善、斩妖除魔、造福一方的传说,在华夏大地广为传颂’特别在山东、东北两地拥有极强的民间基础,在胶东、黑龙江流域更是深入人心。
   就山东而言,许多县市过去都建有秃尾巴老李的庙宇或其母亲的庙宇;都有自己关于秃尾巴老李传说的版本,都有秃尾巴老李出生于本地何乡何村的种种传说;都有秃尾巴老李母亲身世的种种传说。甚至在一个县,一个乡传说的版本都有所不同。以上所述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只能算是蓬莱的版本之一。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由何人所编,从何时传起,根本无法考证,也没有认真考证的必要。但是这一传说的历史影响和社会作用却值得研究。首先,这一传说反映了历史上,生产落后,经济贫困,兵荒马乱的年代,被生活所迫’离乡背井,北闯关东的山东人的无奈、无助、绝望和渴望,他们只能听天由命,祈求神灵保佑。秃尾巴老李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精神安慰,甚至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使他们在闯关东过程中减轻了恐惧,充满了幻想,壮大了胆子,增强了力量。其次,这一传说在民间的广为流传,无形中起到了提升山东人的声誉,提高山东人地位的作用。有利于山东人尽快地被当地人所接纳,融入当地社会,扎根东北,繁衍生息。再次,这-传说像一条无形的精神纽带,把闯关东的山东人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大家互敬互学,互帮互助,共同开发着东北大地。最后,这一传说是山东和东北两地密切联系的见证,是把两地紧密联系起来的文化链条,也体现了山东与东北两地之间兄弟般的情谊。至今,经常有东北客人、特别是黑龙江沿岸的客人到山东来时,还不忘到秃尾巴老李的故乡一山东蓬莱潮水平畅河畔的“汰口庙”遗址来进香拜谒。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士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