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岗传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287
颗粒名称: 范家岗传奇
分类号: K928.7
页数: 4
页码: 436-439
摘要: 这里就是昔日当地有名的范家大宅院的遗址。一位穿着华贵、打扮人时、风流倜傥的中年男子,信步朝最豪华气派的紫光阁大酒楼走来。店小二见有客人到来,又马上沏泡了一大壶好茶端了上来,早已在柜台后察看多时的陈掌柜赶忙走上前。几乎把潮水镇周围近百里的大小山峦、丘陵、河川、峡谷,范承玉一伙人在买下来的这段丘陵山冈地的北端处。就建造起了一个占地50余亩、楼阁亭台150多间的深宅大院。东西又拉起一道风水墙,是范承玉的亲朋道友、家仆佣人的居住区。建有一座风雅别致、造型奇特的二层楼阁。
关键词: 范家岗 传奇 潮水镇

内容

沿潮水中心大街东行2里路,便到平畅河大桥,站在平畅河东岸桥头朝东南方向望去,约2里远,有一南北走向的丘陵山冈地带,此地就是范家岗。这范家岗的北端处,是一大片凹凸不平、瓦砾散乱之地,这里就是昔日当地有名的范家大宅院的遗址。相传,就是在这一带,历史上曾演绎出了一段充满着神秘传奇色彩的动人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一天下午,在潮水镇那条最繁华的商业大街上,一位穿着华贵、打扮人时、风流倜傥的中年男子,身后紧紧跟随着一群携带着简单行囊的人,信步朝最豪华气派的紫光阁大酒楼走来。
  到了门前,中年男子停下脚步,把这座大酒楼左右上下打量了一番,回头对身后的人说:“就住在这里吧!”随之,他们就鱼贯而人。店小二见有客人到来,面孔尽管都很陌生,但还是满面春风地迎上前去,点头哈腰地应酬着,让客人们坐下后,又马上沏泡了一大壶好茶端了上来,一一给客人斟上。这时,早已在柜台后察看多时的陈掌柜赶忙走上前,与来客寒暄过几句客套话后,即对中年男子说道:“小可名叫陈明,开了这家酒店。听大官人的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斗胆相问,大官人尊姓大名?到此有何贵干?不知可否施教?”那中年男子见问,立即打开了话匣子。自称姓范名承玉,长安人氏,平生好道羡仙,对游山玩水情有独钟。他伙同这几位亲朋道友,一路上拜山、访道,直至今日方到潮水。他被这里的青山绿水所深深陶醉,因此还要在潮水多逗留些日子。陈掌柜见如此说话,旋即施礼退下,让店小二好生伺候。
   随后的两三个月,范承玉他们一伙人的足迹,几乎把潮水镇周围近百里的大小山峦、丘陵、河川、峡谷,全都踏了个遍。到头来,相中了潮水村东南约四里处那一丘陵山冈地带。他们对人说这里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气脉很旺,且地下含有炼丹所必用的一种矿物药料,非常适宜炼丹修道。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范承玉最终决定,不惜重金将这方风水宝地买下,在此筑坛炼丹修道。
   接下来,范承玉一伙人在买下来的这段丘陵山冈地的北端处,开始大兴土木工程。他们雇来了数百名能工巧匠,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建造起了一个占地50余亩、楼阁亭台150多间的深宅大院。在这大宅院中部,东西又拉起一道风水墙,把整个大院分隔成南北两部分。风水墙中间留有一个月亮门,串通南北两院。大宅的北院,是范承玉的家人生活居住区。大宅的南院,是范承玉的亲朋道友、家仆佣人的居住区。并且在南院的最南端,筑有炼丹坛,坛上建有炼丹炉。在南大院的西南角,建有一座风雅别致、造型奇特的二层楼阁。这楼阁是范承玉和他的亲朋道友们参经悟道、练功静修的场所。应该说,这范家大宅院建造得确实是青堂瓦舍,错落有致;楼阁亭台,气势非凡。范承玉又令人在大宅院周边的空闲地段种花植木。没过几年,花草树木已郁郁葱葱。真可谓是:香花异草遍地,绿杨翠柳成荫,亭台楼阁隐现其中,真乃似皇家的别墅行宫。好一个范家大院!
   大宅院建成后,范承玉让人把他的家眷从京城搬了过来。从此,范家大院里也就一天比一天地热闹起来。范承玉又娶姨纳妾,繁儿育女,添仆增役,常住人口一百好几十人。范家大宅院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很快,范家大宅院的名气传播到四面八方。范承玉的大名,在潮水镇周围方圆近百里之内,一经提起,那真是如雷贯耳,男女老少,无人不知。谁都敬佩范承玉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人物。范家的亲朋好友自然也就日益增多起来。你请我敬,我迎你送,礼尚往来。范家门前,整日车水马龙,宾朋络绎不绝。
   一日,范承玉应朋友之邀,来到当年他刚到潮水时落脚的那家“紫光阁”大酒楼赴约。陈掌柜一见老主顾到来,那真是给寒舍增辉了!自然是主动热情地赶上前去打招呼,更加殷勤地招待。酒席桌上摆出来的饭菜,那自然是香味可口的山珍海味。酒坛里倒出来的酒,那自然是陈年古酿、世间稀有的琼浆玉液了。在朋友们情真意切的相劝之下,范承玉的酒杯频举。这次喝个单的,下回再喝个双的,一气喝得飘飘然,很快就有了个八仙之体了。范承玉喝得高兴,忽然诗兴大发,按捺不住,立即叫陈掌柜笔墨伺候。他一时兴起,泼墨挥毫,就在大酒楼那雪白的墙壁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一首七律诗。诗曰:
   盘古谁知此境佳?开天范某自堪夸。
   金丹得炼非虚梦,仙道成修是有涯。
   他日中天能化羽,来年子夜定燃花。
   三千世界凭缘起,万象更新换物华。
   写完此诗,范承玉掷笔于地,一声长啸,扬长而去。
   当日在“紫光阁”大酒楼内饮酒、下榻的,也有略懂诗文之人。其中有一秀才看后评曰:按七言律诗的格律来说,范诗的平仄音律和韵字把握得都很规范,粘对得当。诗中间两联的对仗,很为工整,无可挑剔。全篇从用字、遣词到组句,算是精到准确,出语也不俗。前四句的意思联系到范公的境况也不难理解。但是后四句的意思就令人费猜了。当时,潮水一位有心人恰好在场,当即将范承玉的这首诗和这位秀才的评论概要用笔录下。
   30年后的一天,谁也没有想到,吃过午饭后,范承玉就再也无踪无迹了!他的家人和所有亲朋道友也都不久相继离去,不知所向。主人走了,许多仆人也各奔东西。整个范家大宅院内,只有几个年迈的仆役在看管着空宅。范家岗开始荒凉了,范家大院也很快沉寂下来。
   第二年,恰巧是在范承玉失踪的周年日,那天的半夜时分,范家大院所有的建筑物,突然间都冒起了冲天大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天亮了,大火也熄灭了。待周围村的人们赶到现场察看时,剩下的,只是倒下的一大片废墟……
   一日,曾评论过范诗的那位秀才路过此地。触景伤怀,好不感慨万分!忽然,他心中一惊:范诗的第五、六两句是“他日中天能化羽,来年子夜定燃花”,当时不解其意,不想今日,却终于让我明白了!可叹哪,可叹!实在是可叹!……老秀才一边感叹着,一边又思索起来:那首诗的最后两句“三千世界凭缘起,万象更新换物华”用意又何在呢?还是令人费解……
   “谁能得到范家一眼井,能够抵上整个山东省。”这句民谣,不知道是从何年开始,由何人编创传唱下来的,在潮水镇一带广为流传。这句民谣自诞生之日起,历史上不知道曾打动过多少人的心。寻找财宝的行动,在范家大院那片废墟上展开了。当年专供范家人饮用水的那眼井,理所当然地首先成为寻宝的重点目标。这眼井,不知道被人淘干过多少次,也不知道又下挖了有多深,最后连砌井的砖石也全部被拆除了。这眼水井最终完全塌陷了。废墟上的那些颓垣断壁,很快被人夷为平地。大石块和砖被人运走了,剩下了一片散乱的瓦砾堆。后来,也不知道是谁,把它翻腾了过来;再后来,又不知道是谁,把它重新翻了过去……范家大宅院遗址的寻宝行动,就这样断断续续地进行着。那么,范家大宅院遗址究竟埋藏了财宝没有?如果有,那究竟有没有人寻找到?历史上从无一人能够做出肯定的回答。
   历史的长河延伸到20世纪的80年代。蓬莱黄金公司根据传说在范家岗上发现了古采金矿井,并开采出了品位相当高的黄金矿石。时至今日,金矿不时传来高产捷报。
   话说到这里,范承玉那首七律诗的最后两句“三千世界凭缘起,万象更新换物华”的意思,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士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