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山的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286
颗粒名称: 女王山的由来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435-436
摘要: 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特别是太平天国和捻军声势浩大,使刚刚戴上皇冠的咸丰皇帝焦头烂额,只得竭尽全力调兵遣将,镇压农民造反。令各地绅士在原籍组办团练,以对抗起义军。中营村周围也组建了一个团练,首领是一位女性(名字无法考证),并带领乡团在山上险要处用石块建起了围墙”村民们都搬到山上石头围子里居住。女首领一边组织团丁帮助村民农事耕作。一边利用农闲组织团丁们练兵习武,她教给团丁们武艺及拼杀技巧。捻军进入蓬莱县境。骑兵往来城下,捻军撤出战斗后。分数路撤离城郊,与当地的乡团展开了战斗,捻军来到中营村。
关键词: 女王山 由来 潮水镇

内容

在潮水中营村西有一座海拔230多米的山峰,附近人们都称之为女王山。女王山以前叫围子山,后来为什么改名叫女王山呢?这还得从清朝说起。
  咸丰初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特别是太平天国和捻军声势浩大,使刚刚戴上皇冠的咸丰皇帝焦头烂额,只得竭尽全力调兵遣将,镇压农民造反。为了保住清王朝的统治,咸丰二年(1852),皇帝降旨,令各地绅士在原籍组办团练,以对抗起义军。在这种形势下,中营村周围也组建了一个团练,实为乡团。首领是一位女性(名字无法考证),受家族的影响,她从小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她教育团丁们,“团结自救,男女平等”,并带领乡团在山上险要处用石块建起了围墙,当地人叫围子。若有来犯者,村民们都搬到山上石头围子里居住,这是此山最初叫做围子山的由来。
  围子建成后,女首领一边组织团丁帮助村民农事耕作,一边利用农闲组织团丁们练兵习武,强身健体。为了提高战斗力,她教给团丁们武艺及拼杀技巧,训练以石为武器,抛石击物,并打造大刀长矛,武装队伍。就这样,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战斗力也越来越强。
  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捻军进入蓬莱县境,骑兵往来城下,步兵数千人,沿海滨攻水城,激战一夜,没有破城。拂晓,捻军撤出战斗后,又集结于教场,分数路撤离城郊,向大辛店、潮水等地进犯,与当地的乡团展开了战斗。女首领得到消息后,迅速组织当地村民向围子山转移。捻军来到中营村,见村民们都躲在围子山,便向围子山进攻。山里村民见捻军训练有素,个个弓弩在手,金甲战衣,不免慌乱了起来。这时女首领十分焦急:一旦捻军攻破围子,后果不堪设想。她急中生智,大喊一声,镇住了人们的恐慌后,便立刻指挥村民往山下滚大石头,组织团丁们投石攻击捻军弓箭手。捻军们招架不住,只得仓皇逃命。然而,女首领在战斗中却不幸身中两箭。只见她用力拔出身中之箭,随手一扔,一块巨石立刻被穿成一个石洞。石洞至今尚存,女首领却再也没有站起来。
  传说,女首领死后,围墙也倒了。村民们按照女首领的遗言,解散了乡团。从此,围子山便被人们改名为“女王山”,以纪念这位为救百姓而献身的女英雄。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士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