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遗忘的杏擅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285
颗粒名称: 被人遗忘的杏擅山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434-435
摘要: 故起名为白脸山。潮水镇出了几个比较有文化,认为潮水这地方依山傍水,他们认为就是因为白脸山这名字起得太不吉利。在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剧里白脸是对奸臣贼子一类的人物造型。白脸山居山脉之首,并不只是给白脸山改个名字的问题,张明堂和张江舫二位私塾先生为了增强办学实力,办起了潮水镇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张明堂、张江舫二位先生都组织学生到白脸山上植树,白脸山的前坡已是杏林繁茂,二位先生都带领学生到山上春游,融汇到逛杏花的队伍之中,这也可能是潮水镇最早的春游吧。白脸山的山顶比较平坦!
关键词: 杏擅山 潮水镇 蓬莱

内容

潮水村西北面有一条山脉,这条山脉中为首的那座最高的山头,人们称之为白脸山。据说是明朝的时候,人们刚来此地居住,见山的南坡圆圆的、胖胖的、白白的,很像人的脸,故起名为白脸山。此名一直被延续到现在,可以说在潮水村无人不晓,尽人皆知。可是说起“杏擅山”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杏檀,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后来人们把授徒讲学之处比作杏埴。那么潮水何来杏擅山呢?原来清朝末年,潮水镇出了几个比较有文化,有名望的人物,一个是廪生张明堂,另一个就是秀才张江舫。他们都对“白脸山”这个名字很不满意。认为潮水这地方依山傍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但几百年来,这里却从没出过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之所以人才不出,他们认为就是因为白脸山这名字起得太不吉利。白脸,奸臣也。在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剧里白脸是对奸臣贼子一类的人物造型。白脸山居山脉之首,乃奸臣当道,此地何以能出人才?当然他们更深深地懂得,要想多出人才,并不只是给白脸山改个名字的问题,而是要改变落后的文化教育。
  张明堂、张江舫二位先生心知,只有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才能培养造就更多的人才。于是二人各自办起了私塾:传道、授业、解惑。1906年,张明堂和张江舫二位私塾先生为了增强办学实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人才,他们把两个私塾合并起来,办起了潮水镇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新民小学堂”。
  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新民小学堂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学生人数增多,班级数量增加,教师人数也相应增加。每年春天,张明堂、张江舫二位先生都组织学生到白脸山上植树,而且栽的都是杏树,这也是精心安排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几年过去,白脸山的前坡已是杏林繁茂。每到春和景明、杏花盛开的时节,二位先生都带领学生到山上春游,逛杏花,赏美景。许多学生家长和村民也都乘兴前去,周围十里八村的百姓也有不少赶来游玩,融汇到逛杏花的队伍之中。这也可能是潮水镇最早的春游吧! 白脸山的山顶比较平坦。春游时,师生们从山下向山上行进,最后二位先生把学生带到山顶。在山顶上一边休息一边给学生讲唐诗、讲宋词,就像孔子在杏擅讲学一样。讲完唐诗、宋词以后,他们就向学生们指出白脸山这个名字不好,并把不好的原因讲了一通,然后就启发学生给此山重新改个名字。学生们非常赞同先生的提议,认为确实应该给白脸山改个名字,于是大家七言八舌,热烈讨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有的提出叫“青云山”,有的提出叫“二龙山”,还有的提出叫“花果山”等等。这些名字既被先生肯定起得不错,又被先生否定,最后在先生的启发诱导下,按照二位先生提前商量的结果,决定用“杏擅山”代替“白脸山”。杏擅,联想到孔子,蕴涵着授徒,蕴涵着教育,蕴涵着文化,蕴涵着知识,确实比白脸山这个名字好,师生们为起了一个好山名而欢呼雀跃。
  “杏擅山”的名字由学生传人社会。“白脸山”改名为“杏擅山”,社会上褒贬不一,结果在山名和地理调查时,村干部还是把白脸山名报了上去。在现在的地图中,地理标志上标注的依旧是“白脸山”。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早已把“杏擅山”这个名字忘掉了。现在知道“白脸山”曾经有“杏擅山”这样一个有文化内涵名字的人已经不多了,至于这座山该叫“白脸山”还是“杏擅山”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录下这段往事,也不枉费两位先人曾为“白脸山”改名的一番心血。更可以使后人永不忘记历史上曾经为潮水的教育事业作出过贡献的两位先人!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兆玉
责任者
林士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