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畅河下游三村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281
颗粒名称: 平畅河下游三村庄
分类号: K928.7
页数: 4
页码: 430-433
摘要: 平畅河李家在三个村当中最大。1958年小北王村30多户,吴家村12户并人,简称为“平李村”。现全村200多户、600多人。明朝末年,李姓由小云南迁至此地定居。李姓是大姓,发展较快,人口较多,故村名以李家称之。以前平李村的庙还真不少,有五六座,并且规模也较大。在村子的北部还建有高大雄伟的皇姑庵。因镇路庵把官道占据,逼迫官道南移,故有“李家有庙没有道”的传说。“虎头匾”被作为李姓的荣誉而世代供奉在李氏祠堂,用以彰显先人,勉励来者。平李村北面的“皇姑庵”,规模巨大,气势宏伟。皇姑庵自建成以来,便名声远扬,四面信徒,八方香客,络绎不绝,香火甚盛。
关键词: 平畅河 潮水镇 蓬莱

内容

平畅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平畅河的下游北岸茂密树丛的掩映处,有三个村庄并排相连。分别是:平畅河李家,平畅河魏家,平畅河店上。这三个村庄都因平畅河而得名,所以村名前面都冠以“平畅河”三个字,口语中常简化成“平畅”两字。
   平畅河李家
   平畅河李家在三个村当中最大。1958年小北王村30多户,吴家村12户并人,简称为“平李村”。现全村200多户、600多人。明朝末年,李姓由小云南迁至此地定居。李姓是大姓,发展较快,人口较多,故村名以李家称之。
   平畅河李、魏、店三个村有民谣曰:“魏家没有井,店上没有庙,李家有庙没有道。”以前平李村的庙还真不少,有五六座,并且规模也较大。在村南的官道旁建有三官庙、药王庙、山神庙、海神娘娘庙、关公庙和镇路庵等。在村子的北部还建有高大雄伟的皇姑庵。这些庙宇紧密排列在官道旁,苍松翠柏,大殿突兀,山门顶端呈八节宝葫芦形直插云天,气宇轩昂,古朴古风。因镇路庵把官道占据,逼迫官道南移,故有“李家有庙没有道”的传说。
   李姓在清朝嘉庆年间曾出了一名京官,因查出豪强劣绅用“大斗收,小斗出”的伎俩坑害百姓而上奏皇上,被皇上表彰,敕封“虎头匾”一尊。“虎头匾”被作为李姓的荣誉而世代供奉在李氏祠堂,用以彰显先人,勉励来者。
   平李村北面的“皇姑庵”,规模巨大,气势宏伟。传说是楚王的三女儿为拒绝出嫁而被父王砍掉手臂,哪知连砍18次,手臂长出18只。楚王无奈,只得任其四海仙游。后来三皇姑在蓬莱仙阁经八仙指点成仙得道,得道后救灾救难,普度众生。她的蓬莱弟子、信徒为了报答她,便择风水圣地为其建造庙宇一座,取名“皇姑庵”。庙宇建于明代,占地100多亩。庵内塑有一尊慈眉善目,长有18只手的三皇姑全身塑像。整个皇姑庵像一座古城,前面山门高峻,院内前后两座大殿,长有九丈,宽有三丈,飞檐凌空,雕梁画栋。东西两厢,左右花园。院内银杏、松柏,古树参天,四周五米高墙厚而坚固,一口大缸似的铜钟挂于钟楼之上。听老人们讲:皇姑庵的宏大壮观一点也不亚于蓬莱阁。皇姑庵自建成以来,便名声远扬,四面信徒,八方香客,络绎不绝,香火甚盛。
   皇姑庵的香火延续了近500年,到了民国时期,皇姑庵只剩下两个看庙的尼姑。后来皇姑庵曾作为训练民团乡勇的基地。1941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其“囚笼政策”,利用皇姑庵的高大建筑和有利的地理位置,在此建了三个高大的炮楼,称为皇姑庵炮楼。皇姑庵炮楼与东部的巨峰炮楼、南部的大黄家炮楼遥相呼应。1944年皇姑庵炮楼被八路军摧毁。
   在平畅河李家村西还有两个地名,一个叫“殷家庄”,一个叫“曲家沟”。据说这是两个已经消失很久的古老村庄,两个地点都有残存的瓦砾。听老人传说殷家庄是因为打造兵器而被抄斩;曲家沟村是有钱的大村,后来不知何种原因消失了。
   “李家有庙没有道”,如今,平畅河李家的大庙小庙都已经消失了,而道路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平坦,泥土路变成了硬化的水泥路,村里的街道通村路,村路通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现在的平畅河李家村是“有道没有庙”了。
   平畅河魏家
   平畅河魏家,南望平畅河,东临烟潍路,真是“开门见河,出门上路”。尤其现在,修整一新的平畅河笔直地伸向西南方向,与天相连,一望无际。河两岸葱茏茂密的林木恰似两条绿带,从天上飘然而下。河道中潺潺的流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成群的海鸥、白鹳在河面上轻歌曼舞,呼朋唤友,别有一番景象。更有一架长250米、宽50米、高10米的大桥,如一道彩虹横贯平畅河上空,这是蓬莱境内的第一大桥。大桥两头连接双行八车道的烟潍公路。加上村子周围果树遍地,香花盛开,五彩斑斓,平畅河魏家村真可称为风光秀丽、充满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不得不佩服魏家先人的眼光远大,为后代选择了这一仙境般的宝地,使其子孙在这里幸福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
   平畅河魏家的先人是明朝万历年间,由本县龙山店魏家迁至此地定居的,现在已经传至20多代,发展成为八十多户,近300人口的小村。早年的魏家村东部建有三座小庙,分别是龙王庙、关帝庙和土地庙。当时人们盼望庙神能保佑一方平安。所以经常有人去上香、烧纸,祈求神灵保佑。尤其出现早灾或水灾时,就会有更多的人去叩头上香。
   “山不在高有神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魏家村的村民都说:俺村的小庙虽然不大,但有神,非常灵。每当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之前,村里的老人都去求神灵保佑,一求就应。他们认为:多少年来,魏家村一次也没有被平畅河的大水淹过,就是因为能够虔诚地对待神灵,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其实,事情并非如此。平畅河河水到达李、魏、店村南时,水流方向由南北方向改为东西方向,当洪水来临时,从西部潮水河涌过来的洪水冲击了平畅河的洪水,从而减轻了平畅河河水对河岸的冲击,加之这里河道宽阔而平坦,汹涌澎湃的洪水像被驯服了一样,畅通无阻地流人大海。平畅河名字的由来,也与这里河道宽阔平坦,河水流畅有关。因此而知魏家村几百年来平安无恙的原因不是神灵的作用,而是自然的地理条件所造成的。
   “魏家没有井”的歌谣说明:几百年来,魏家村的人喝的是平畅河的水,根本就不需要打井。每天清晨他们从河里担水,河水清凉而甘甜。有人说魏家村的人皮肤白皙细嫩,这是与喝平畅河的水有关。现在,全村人都喝上了自来水,他们喝的自来水仍然是平畅河甘甜的乳汁。
   平畅河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育优秀之人才。魏金山将军就是其中之一。魏金山曾是中共中央委员,授中将军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委。在这样一个不足300人的小村中能出一位将军实属不易。
   现在的平畅河魏家已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地。过去的低矮草屋变成了红瓦砖舍,坎坷泥路变成了水泥路。夜间,家家户户灯光明亮,熠熠生辉。各种现代家电、高档家具琳琅满目,一应俱全。村边十几栋华丽的小楼,更为魏家村增添了几分秀气,改革开放使平畅河魏家村人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平畅河店上
   平畅河店上村位于平畅河畔的北岸,居于平畅河李家村的西部,与平李村仅一条官道相隔。
   平畅河店上村是一个120多户、380多人的小村,全村以刘姓为主,夹杂有张、周、王等姓氏。店上村是少数不以姓氏命名的村庄。
   据说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夺取天下以后,为了保住政权,他千方百计地剥夺文武大臣的权力,曾有“火烧将军楼”之说,把众多帮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元勋,付之一炬,全部烧死。素有“神机妙算小诸葛”之称的刘伯温也被朱元璋所怀疑。先是罢免了宰相之职,继而又以“蓄意谋反”而满门抄斩。逃出来的刘伯温后裔,几经藏匿辗转,最后才在山东半岛北部沿海的衙前村落户,居住下来。一起来的是兄弟四人,落户衙前村的名叫刘云豹。
   秦汉时期,登莱地区沿海修有一条官道,官道设有驿站,每十里为一堡,专为官府行文、传令、接送官员,或行军打仗之用,这是官府从上到下,一级一级互相联系的专用路。但后来也逐渐成了往来客商,走亲访友,运输货物的主要通道。官道在衙前村南,距衙前村有二里之遥。衙前村的刘云豹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刘朝卿,一个叫刘朝臣。刘云豹不愧为刘伯温的后代,他有知识,头脑灵活,给儿子起名也很讲究。当他看到官道上行人车马众多时’马上看到了商机。于是就安排他的二儿子刘朝臣在官道旁开了一个马车店。店里备有马、车、客房、饭店、马厩、饲草、饲料等,生意非常红火。后来又有衙前的刘姓搬过来一些,就在官道旁定居下来,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而形成村庄,村名就叫“店上”。店上村南紧临平畅河,“平畅河”名字又吉利,故在村名前冠以“平畅河”三字。“平畅店上”由此而来。
   “店上没有庙”,这确实不假。据店上村的老人讲,当初开马车店的主人说过’他们发家是借“道”发家,借往来客人发家,不用修庙。近处(指平李)大庙小庙多得是,借庙就行。又一说,他们的族根在衙前,衙前村大庙小庙都有,拜神求佛到衙前就行了,故店上没有庙。
   平畅河店上村,地处平畅河的下游,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它南临平畅河’水利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北临烟潍公路,西临平辛路(平畅河至大辛店),南面沿河还是一条水泥公路,可以说村子周围全是公路,他们被路所环绕,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
   平畅河店上村还是个钟灵毓秀的好地方,人才辈出。古时候的名人无法查考。而现代就出了刘志魁和刘思庆两位将军。在这样不足400人的小村出两名将军,那也确实不同凡响。店上村周围是经济区,高楼林立,厂房遍地,经济发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店上村一定会锦上添花。‘注:村中名人
   刘志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任解放军某部军长,现离休。
   刘思庆: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任解放军某部师长,现离休。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