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与赵氏怨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279
颗粒名称: 凌家与赵氏怨缘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427-428
摘要: 潮水西南方向约12里处有一道高岗,高岗的北坡背阴地带有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宫中派专人把冰块收藏起来保存在地窖中’留待夏天使用,康叔有个儿子在周朝做官。所以就找了高岗的北坡背阴面立村,村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北到海头’不见人头,可见凌氏三兄弟在此定居时,但也足以说明凌氏在此定居较早,凌氏三兄弟定居后。他们及其子孙做佃户、闯关东、大多数卖饽饽粉儿(一种用滑石加工成的粉儿,翻过一座山(金果山)’跨过大门槛(地点不详),凌氏家族出门做买卖时都是结伴而行,正当凌氏家族家业发达。
关键词: 凌家 赵氏 潮水镇

内容

潮水西南方向约12里处有一道高岗,高岗的北坡背阴地带有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30。多人口,700亩耕地。这就是凌家村,全村除了三户其他姓外,其余全是姓凌。
  凌’即冰凌。古代夏天宫廷中所用祛暑降温,保存食物的冰块称为“凌”。那时,到了冬天结冰的时候,宫中派专人把冰块收藏起来保存在地窖中’留待夏天使用。凌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康叔有个儿子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凌人’是周礼天官中的一个官职,其主要职责就是为宫中保存储藏冰块,他的后人就以其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姓。
  明朝崇祯年间,凌家村的始祖兄弟三人,从小云南迁至此地定居。因凌是冰块’故怕光照,所以就找了高岗的北坡背阴面立村。听村中的老人讲,村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东到道头,南到龙回头,西到扬头,北到海头’不见人头。”可见凌氏三兄弟在此定居时,当地的人烟稀少。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以说明凌氏在此定居较早。
  凌氏三兄弟定居后,人丁兴旺,家业发达。其中,一人生有四子,分别以江、河、湖、海命名。他们及其子孙做佃户、闯关东、大多数卖饽饽粉儿(一种用滑石加工成的粉儿,做馒头时用)为生,当时称为八股绳起家。一幅扁担,挑着两个箩筐,翻山越岭,沿村叫卖。行走的路线一般是。翻过一座山(金果山)’跨过大门槛(地点不详),走到城西南(蓬莱城)。那时的路是羊肠小道,崎岖蜿蜒,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也经常有狼出没。有一天,凌氏的某人又像往常一样,卖完饽悖粉儿回家时,天色已晚。走到金果山附近,被两只狼跟踪。凌氏机智沉着,他将两只箩筐背到肩上,把扁担当作梢棒,一头夹在腋下’一头点在地上拖着走。两只狼无从下口,一直跟到村头,无奈只好放弃到了嘴边的晚餐。从此以后,凌氏家族出门做买卖时都是结伴而行。
  正当凌氏家族家业发达,人丁旺盛之时,来了一对赵氏夫妇,携子到此定居。赵氏发现凌家吃水很不方便,要到村北3里远的河里取水饮用。此河东西走向,河两岸长满了芙蓉,称为芙蓉河(今称富阳河)。于是赵氏出资在村中央挖了一眼水井,称为赵家井。从此,全村人都吃这眼井的水。凌氏与赵氏和谐相处,亲如一家。
  可是,不知什么原因,自从赵氏在凌家村定居后,凌氏家族的家业与人丁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而赵氏家族一年比一年强,一代比一代好。凌氏家族千思万想,寻根求源,最后找到了赵氏身上。认为“赵”与“照”同音,是赵家妨(碍)得凌家不旺,因此凌家非常忌讳“赵”字。赵家知道后,主动携儿带女迁徙到现在的崮寺店镇吴李村。在凌家村只留下了赵家井和赵家地。至今凌家村仍以赵家井和赵家地称之。
  按理说,赵氏迁走后凌氏应有好转,然而依然如故。凌氏家族又继续找原因,发现与凌家村相视的女王山(也称“桃子山”),能够把山上赵家村的“光照”反射到凌家,所以就认为这是凌家不发达的第二个原因。凌氏家族总忌讳和赵氏接触,却偏偏与赵氏有着不解之缘。草泊村的赵氏家族开当铺,当铺的经营范围东跨福山,南接栖霞,西到蓬莱,北连潮水,生意兴隆。几年的时间就拥有资产几百万元,最发达时有良田几百亩。凌家村大多数的田地都属赵家当铺所有。生活所迫,凌家有的只好做赵家的佃户。
  凌家村的人们到今已生活在此四百多年,繁衍生息不足百户,确是发展不快。是怨姓氏?还是怨地理?是怨天?还是怨人?到底什么原因,谁也说不清。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凌本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