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话山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275
颗粒名称: 历史趣闻话山上
分类号: K928.7
页数: 5
页码: 423-427
摘要: 在潮水镇西部,女王山西麓,金果山前怀,面南呈“品”字形排列着三个自然形态优美、风景异常秀丽的村庄,依次为山上李家村、山上孟家村和山上曲家村。这三个村名的前头之所以都冠以“山上”二字,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村庄地理位置较高,因此而得名。
关键词: 历史 趣闻 潮水镇

内容

在潮水镇西部,女王山西麓,金果山前怀,面南呈“品”字形排列着三个自然形态优美、风景异常秀丽的村庄,依次为山上李家村、山上孟家村和山上曲家村。这三个村名的前头之所以都冠以“山上”二字,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村庄地理位置较高,因此而得名。
   山上李家
   根据该村村民提供的《李氏家谱》所记载,李姓是在明朝的万历二年由河南省移民迁到山东,先落户于福山县城西十五里的山前李家村。不久兄弟分家,其中一支人迁居于此地,至今已经繁衍了20多代人。约有500年的历史了。全村共300多户、800多人。其中李姓为大户姓,有200多户,另有王、张等18个姓氏。
   李姓村民世代相传,村西的古庙和村中有名的“双眼井”,在他们先人迁移到此地之前,就已经存在多年了,属于这个村庄的“史前文明”。传说中的村西古庙建于何朝何代,已无从得知。村中先辈曾流传下一句古语:“古庙钻出山枣树”,是说李姓人刚到此地,就见到村西的那座古老破庙的殿房顶上,还长着一棵山枣树,足见这座古庙的历史是多么久远。据传,当年这座古老破庙的残墙断壁上还曾题写着两首无名诗。这两首诗一直流传至今。其一首诗曰:“飒飒西风吹破棂,萧萧秋草满空庭。月光穿漏飞檐角,照见苍苔半壁青。”其二首诗日:“耿耿疏星几点明,银河时有片云行。凭栏坐听谯楼鼓,数道连敲第五声。”从诗的内容来分析,这两首诗的作者当是在秋天的夜晚“光临”此古破庙的,触景而生情,于是咏写出这两首七言绝句诗。应该说,诗作的水平还是超凡脱俗的,只可惜不知诗作者的大名。随着岁月的流逝,时空的转换,这座古庙现在早已荡然无存。唯独留存下来的遗迹是:当年古庙门前那两块曾经用来夹固旗杆的巨大石条。
   山上李家村的古“双眼井”位于村子中部,这井的名字是因为井口上用一块开有双孔的巨石板封盖而得名。这口古“双眼井”深约三丈多,井水清澈,甘例可口,最适宜于泡茶饮用。清末民初,周边村庄的大家富户,时常派人不远数里到此沽水回去泡茶,并借机炫耀于乡里。数百年来,这口“双眼井”一直像母亲甘甜的乳汁世世代代哺育着这个村里的村民,直到前些年村里用上了自来水,才将此井封存起来。
   山上李家村的人们,对文艺戏剧活动非常爱好。特别是对唱评剧,情有独钟,全村男女老少,都能哼唱几句。20世纪的50年代,农业合作化、集体化时期,村干部们把办剧团当作“正儿八经的事”来抓,与县文化馆取得联系,请来了专业演员来指导排练,村民的演艺水平大为提高。这个村的评剧团曾多次参加县里的文艺汇演,并且多次获得过大奖。他们唱红了潮水镇,唱红了蓬莱县,成为当时蓬莱县首屈一指的“农民评剧团”。其中还真培养出了几位演艺人才,先后被选招为国家级专业剧团演员,有的后来还当上了剧团的领导。
   更值得一提的是山上李家村的“大花轿”和“大杆号”。那真可谓之历史悠久,艺技高超,名声远扬,方圆百里,无人不晓。不管是谁家有红白喜丧之事,那当然得请上这个村的“专业班子”去参与不可,以增添办喜事丧事的气氛。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日趋活跃,一些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形式逐步受到群众的欢迎。特别是国家重视对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些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遗产又重新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客观上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因此又焕发出它那古老而又青春的魅力。现在的人们,在快节奏紧张工作之余遐,能够欣赏到山上李家村“大花轿”和“大杆号”的精彩表演,那可真称得上是一大乐事!
   山上孟家
   山上孟家地处山上李家村东北方向约4里地,村庄北依高岭而建。站立村头东西而望,只见大小山峦蜿蜒起伏,如龙似蛇。山峦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村庄周围山冈沟坡,果林密布。恰是春天时节,山上孟家村被花的海洋所淹没。杏红李白,粉桃含羞;蝶飞蜂舞,黄莺啼啭;烟柳吐黄,紫燕穿梭,真可谓是鸟语花香。置身此境,如梦似幻,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里才是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那个“世外桃源”。
   据史志记载,山上孟家的孟姓人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由小云南迁至本县草泊村居住。因草泊地势低洼,常有水患,怕被洪水淹没,于清朝中期又迁至现址。现在全村共80余户、200多人,耕地500余亩。这个村以孟姓人为多,约50余户。另有王、许、张、范等姓人家约30余户。据传,这个村的王姓是坐地户,早在孟姓到来之前的明朝,就已经在这里定居。王姓祖上是为人看守墓地而搬迁到这里的。该村东面早年有片占地约十五六亩的墓地,被称为“吴家坟”。这“吴家坟”的主人,就是潮水镇三寨村吴姓的祖辈人,曾在明朝考中了武举,被朝廷禄用为官。一时吴家显赫,成为当地一大富户。武举入选墓地相中了这里,于是就雇用了王姓的先入到此守护他家的坟墓。
   山川秀美,人才辈出。孟家村历史上就出现过多名才华横溢,聪敏过人的杰出人才。现在这个村仅名牌大学毕业、当专家教授的就有十多名。据一位许姓村民讲,这个村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个妙对联姻的动人故事。大约一百年前,一个名叫许良的少年,长得英俊帅气,聪慧过人,上过几年私塾。每遇到饱学之人,必躬身施礼虚心讨教。农闲时节常博览群书至深夜。有年春天,许良去汰口庙赶庙会归来,路经莲花泊村,忽然天下大雨,他急趋村头一私塾的屋檐下避雨。这时恰有一妙龄少女浑身被雨淋得像个落汤鸡似的,牵着一头水牛,径直走到学堂前的一颗柳树下将牛拴住。许良被这位少女的美貌惊呆了!他睁大眼睛看着这位美丽漂亮的姑娘,不肯眨一下眼,生怕失去这一幸运时刻。这位少女似乎也被眼前这位英俊少年所吸引,忽闪着那双秋波荡漾的大眼睛,上下左右地打量着他,并付之亲昵的一笑,然后才转身走进学堂一配房内。刚才的这一幕情景,早已被学堂里的老先生从窗户内瞧了个仔细。老先生微笑着,暗暗地点了点头。雨稍停,学生放学回家,老先生急步进入配房。不一会儿,面带笑容地走到许良面前,慈善地询问了他的家庭基本情况,许良一一作答。许良也乘机了解到老先生姓王,本县解宋营村人,被莲花泊村聘为教授。因其妻早丧?膝下只有这一女儿,年幼即常年随父寄馆。刚才那位姑娘即是他的唯一女儿。老先生见许良谈吐不凡,有意再考一考他的才学,便对许良言道:“刚才小女子不才,出了一对联的下联,想请许公子配对出上联,不知肯否?”许良立即作揖言道“单请令爱的下联施教,我当洗耳恭听”。王老先生开口吟道:“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噗!”许良沉思片刻,想到自己小时候曾随人上山牧羊,灵感顿时涌现出来,脱口而出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王老先生听后惊喜万分,情不自禁地大声夸赞道:“对得好!对得好!许公子真乃奇才耳!”随后不久,王老先生作主,将女儿许配给许良。就这样,一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噗”的妙对,使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段风流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山上曲家
   山上曲家位于山上李家村西北方向约4里地,村庄北依马鞍山岭而建。村里房屋多是青堂瓦舍,参差错落,呈阶梯式布局。村子的地势,北高南低,采暖向阳。家家户户或在门旁,或在屋后,或在庭院之中,多植杏、桃、李、石榴等果树,既美观,又实惠。春天时节,如果你来到这里,就会看到村里村外,到处姹紫嫣红,百花争芳斗艳,把整个村庄点缀得像一个美丽神话故事中的仙境一般。身临此境,你会由衷地感叹:这里或许就是传说中天上那位王母娘娘的蟠桃园!
   山上曲家村,只有曲、李两姓人,以曲姓人家为多。县史载:清朝顺治年间,曲姓兄弟分家,由本县观里村迁至泊子村,而后即迁至此地定居,因村地势较高故取名山上曲家。据传,来此地定居的李姓先人,当初是被曲姓招为上门女婿而由山上李家村迁来的。可能因为历史上这一层特殊关系吧,这个村的曲、李两姓人,一直和睦相处,不分彼此,如同一家人。现时,全村共约100余户、360多人,耕地700余亩。
   俗话说,高山出俊鸟,宝地育英才。自古以来山上曲家村出了不少的人物。如现代的曲际恕,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曾在解放军里当过师长。这在一个小山村里确实是属于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山上曲家村的人们,为此深感骄傲和自豪。另外,在清朝末期,这个村有一个人叫曲世仁,还考取了秀才。据他的后人讲,曲世仁博学多才,诗词文赋无有不精,生前曾先后被本县的墟里、海头和栾家口等村聘为私塾的教授,善书法。他的书作当时在蓬莱周围是很有名气的,曲老先生的后辈人曾珍藏过他的数幅“中堂”和对联书法作品,但令人十分痛心的是,在20世纪的“文革”时期,这些珍藏的文物被红卫兵“破四旧”而全部烧掉!现在还值得人们庆幸的一点是,当年曲老先生所写的一副对联和一首七言律诗,其后辈人尚能流利地背诵出来。现录之供欣赏。
   其对联为:海礁静垂钓,随便风狂浪起;山亭闲品茗,任凭云怒雨翻。
   其七律诗为:
   夜雨敲窗惊梦醒,如烟往事忆翩跹
   飘零黄叶悲风冷,凄呖秋蛰哭露寒。
   俯仰乾坤容贱命,沉浮日月载贫船。
   沧桑几度朱颜改,征雁声声催泪传。
  从上述对联和诗的内容来看,这位曲老先生一生贫寒,但却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才学。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