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村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271
颗粒名称: 即将消失的村庄
分类号: K928.7
页数: 3
页码: 420-422
摘要: 现时潮水镇确有四个村庄即将从地球上永久地消失掉。全口刘家、邱家、前大雪村和后大雪村。而上述四个村庄则完全处在机场范围之中,四个村庄的村民将被安置到潮水镇政府驻地新建居民楼区定居。全口刘家全口刘家村位于潮水东约5里处,1958年建立全口刘家生产大队,1984年又改称全口刘家“全口刘家村的村民在村西岗整地造田时。全口刘家这一带地方。全口刘家村现代出了个名人叫刘士恺,全口刘家村内的水泥路,他在村中投资修缮一新的家祠,邱家邱家村位于全口刘家村南边。两个村的房舍几乎连接为一体。邱姓由小云南迁至此地定居。
关键词: 消失 村庄 潮水镇

内容

当你看到本文的标题后,是否感觉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或者以为是危言耸听?其实不然,这句标题表述准确,不含半点虚假,现时潮水镇确有四个村庄即将从地球上永久地消失掉。四个村庄的村名,也将成为历史而存留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这四个村庄就是:全口刘家、邱家、前大雪村和后大雪村。
  报载:经国家正式批准,烟台潮水国际机场落址于潮水镇。机场将于2009年开工建设,至2015年竣工。而上述四个村庄则完全处在机场范围之中,必须全部拆迁。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做出了妥善安置计划,四个村庄的村民将被安置到潮水镇政府驻地新建居民楼区定居。每当与这四个村庄的村民聊及此事时,他们几乎都有同样的感受:“潮水虽云乐,难抛故土情。”但是,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而舍弃世世代代住惯了的旧家园还是值得的。这是一种多么淳朴而又高尚的情怀啊!在这四个村庄即将消失的时候,记录下一些历史和故事,似乎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全口刘家全口刘家村位于潮水东约5里处。西依“范家岗”,东傍峰山河,北展小平原。站立村头隔河东望,河对岸不远处有一高岭称“郭家岭”,与河西岸的“范家岗”遥相呼应对峙,共扼峰山河。鉴于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人称此处为“堑口”又称“川口”。明朝永乐年间,刘姓由本县黄泥川迁至此地定居,因建村于“堑口”,故取名为“堑口刘家”,后又称为“川口刘家”,再后来,因“川”与“全”谐音,叫俗了成为现在的“全口刘家”,全村共有120余户人家,300多人,800余亩耕地。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建立全口刘家生产大队,1984年又改称全口刘家。
  20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全口刘家村的村民在村西岗整地造田时,曾挖出不少的古残墓和随葬物残品。其中有齐刀币、青铜器、陶器罐等残片。由于当时人们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也没有向上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破坏严重,有些东西随手砸碎扔掉。由此可推断,这些古残墓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这充分说明,全口刘家这一带地方,早在他们先入到此建村定居之前,就有古人生活在这里了。
  全口刘家村现代出了个名人叫刘士恺,著名的香港企业家,爱国人士,山东省政协委员。刘士恺先生早年离乡而不忘故土,在山东投资多处兴办企业。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乐善好施,曾为家乡的公共福利和慈善事业捐款赠物。全口刘家村内的水泥路,就是他出资修建的。他在村中投资修缮一新的家祠,对全村刘姓人开放,大家共用。
  邱家邱家村位于全口刘家村南边,两个村的房舍几乎连接为一体。如果你是第一次来这里,那肯定会误认为这里是一个村庄,根本分辨不清两个村的确切界限在哪里。正因为这一点,从古至今,两个村庄的人们,相互之间不分彼此一直和睦相处。
  地方史志载:明朝洪武年间,邱姓由小云南迁至此地定居,取名邱家,后又一度称为“全口邱家”。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建立邱家生产大队,1984年又重新改名为“邱家”。全村共70余户,近200人,耕地约450余亩。
  邱家村西的丘陵地称为“范家岗”。这“范家岗”的北半部有一条沟叫“范家沟”。据传,古代有一大户人家姓范,曾在此定居,家巨富。后来不知因何原因而离开此地,踪向不明。现在人们在“范家岗”和“范家沟”,仍然经常会发现范姓大家族在此生活过的“蛛丝马迹”。当地曾流传下一句民谣:“谁能得到范家一眼井,能够抵上整个山东省。”现在的蓬莱市庄官金矿,当初就是根据这一民谣而发现这里地下蕴藏的金矿,建成了今日的高产矿井。
  前大雪和后大雪从潮水沿泊柳战备公路向东南行约8里,便到了前、后大雪两个村。据传: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路经此村,恰值天下大雪,故赐村名为“大雪村”。古时,大雪村只有数户人家,居住分散稀落。后来,住户增多村庄规模扩展了,逐渐形成了南北两个居住群。为了区别开这两处居住群,人们习惯地称南边的为“前大雪”,北边的为“后大雪”。再后来,出于管理的需要,而最终将大雪村分为前大雪和后大雪两个行政村。这两个村的规模大少几乎相等,前大雪村有150余户、400多人,耕地900余亩;后大雪村有140余户、近400人,耕地900余亩。两个村均以王姓人为多,另有姜、浦、李、周等姓。从王姓的宗谱来看,王姓人是由山西太原府移民到山东福山县的郑家庄。随后不久,其中的一支人于清朝的康熙年间迁移到了大雪村定居。王姓入到来之前,就早已有多户人家在此定居。
  前、后大雪村自古人才辈出,两个村王姓的先入“二太爷”,清朝“榜眼”,在朝为官,家族显赫一时。为方便族人放牧牲畜,他在大雪村东南约10里的觅鹿夼买了两座山头,地名叫“双山”,作为族人专用牧场。由大雪村到牧地的道路叫“赶牛道”,牧场叫“大雪看牛场”。王姓先入“二太爷”去世后葬于女王山南麓,乡人称他的墓为“榜眼茔”。王姓的九世祖名叫王文芳,为清朝贡生,在朝为官,其门生多为近代名儒。清朝末年,因八国联军侵华,愤而自杀的中国甲骨文之父、福山人王懿荣,即其门生。现该村村民王世禄,笔名王济之,堪称当代农民书法家。他爱好书法艺术如痴似狂,把一切空闲时间都用来钻研书法艺术。他常年起早贪黑,勤学苦练,仅习作用纸就达两千多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毛体”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荣获金奖,多幅作品被著名书画收藏家高价买走。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