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故乡夏侯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224
颗粒名称: 英雄故乡夏侯村
分类号: K928.7
页数: 5
页码: 359-363
摘要: 他们积极参加反对烟台反动当局枪杀女学生徐明娥和驱逐训育主任的学生运动,准备参加革命队伍时,他母亲竟给他找了一个比他大四岁(自己村的妇女)的女人林桂英,但婚姻拴不住他抗日爱国的热情。毅然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母亲去部队又将他找回,打败日本侵略者再回家伺候您老人家:您要是想做个光荣的抗日母亲,他又向妻子林桂英讲了许多抗日道理,当夜翻墙返回了部队,他回部队后又进入了我党在艾崮山区举办的抗日联中学习三个月,把一个少年排带成一个朝气蓬勃能打仗的战斗集体,耐心细致地做好少年战士的思想工作。
关键词: 夏侯村 英雄 故乡

内容

夏侯村原名叫兴村,是明朝万历年间从河北兴集镇迁居来的。现全村有852户、2110人,耕地近3270亩。1947年春天,为了纪念夏侯苏民烈士,蓬莱县人民政府将英雄的出生地兴村易名为“夏侯村”。
   夏侯苏民原名叫张培礼,1919年出生于蓬莱县第七区兴村。他14岁在FjI寺店读完高小,15岁考人烟台第八中学。当时八中师生绝大部分爱国热情十分高涨,他们积极参加反对烟台反动当局枪杀女学生徐明娥和驱逐训育主任的学生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烟台八中停办,他回家当小学教员,联合同乡同学组织“抗日救亡服务团”,用演讲、演戏、教唱歌曲等形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时值日寇侵占胶东半岛,国难当头,正当他满怀热情,准备参加革命队伍时,不料,他母亲竟给他找了一个比他大四岁(自己村的妇女)的女人林桂英,强迫他成婚。母命难违,只好勉强从之。婚虽然是结了,但婚姻拴不住他抗日爱国的热情。1938年2月,即婚后20天,他冲破束缚,毅然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不久,母亲去部队又将他找回。但他是穿着军装,带着武器回家的。回家后,他对母亲说:我是一心要抗日的,打败日本侵略者再回家伺候您老人家,您要是想做个光荣的抗日母亲,就让我回部队吧。他又向妻子林桂英讲了许多抗日道理,劝说她:我是一心要去抗日的,不能误了你的青春,我们还是离婚吧!就这样,他在家里住了两天半,做通了母亲工作,当夜翻墙返回了部队。
   他回部队后又进入了我党在艾崮山区举办的抗日联中学习三个月。结业后被分配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任中队长。7月由大队长苏晓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开始了南征北战、献身报效祖国的革命历程。为了掩护身份,组织上将他的名字改为夏侯苏民。
   1938年秋,原“三军二路”改编为八路军三纵队第五支队第十五团,他任该团三连少年排排长。到1938年底,他恪尽职守,绞尽心血,把一个少年排带成一个朝气蓬勃能打仗的战斗集体,一个革命的熔炉和学校。
   少年排都是十五六岁的有为少年,但他们没经过艰苦环境的锻炼,生活不能自理,经常为想家想妈妈哭鼻子。他经常深入战士中间,耐心细致地做好少年战士的思想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驻蓬莱城时,他率少年排警戒老北山制高点,担任防范鬼子突然从海上骚扰袭击的任务。在黄县区一带出色地完成警卫兵工厂等任务。
   1939年他升为二连连长。接受上级指示,率领全连战士在大二甲与顽固派高炳旺部队展开激战。敌人被压缩在村中一座房子里,他赤着双脚,光着脊梁,骑在房脊上指挥战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胜利解放大二甲村。当兴村的父老乡亲得知打了胜仗的英雄部队要路过自己村子时,在街道两旁摆放慰问物品,慰问胜利归来的勇士们。父母多么想念自己的儿子啊?多么想和多年不见的儿子见上一面啊!作为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远离家乡,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怎能不想见到自己的父母呢!可是为了老人的安危,当他看到路边的父母时,只能强抑亲情,把自己的军帽使劲往下拉了又拉,匆匆从父母身边擦过,没敢多看一眼,没敢说一句话。
   第二天大黄家炮楼的鬼子还是知道了夏侯苏民就是兴村张人谢的儿子。于是就将他的父亲抓去,打得遍体鳞伤。村里虽联名将老人保出,但老人从此一病不起。部队首长批准夏侯苏民回家探望,但他只捎回书信一封。信中写道:“爹爹,儿战事频繁,不能回家看望您老人家,您受的折磨,儿全知道。爹爹,好好养病吧,等杀净鬼子,儿再回家伺候您老人家。”可是一直到父亲去世,他也没能回家看望老人。
   1940年春,黄城集的日本鬼子凭借着高大的碉堡,对我军民实行残酷的扫荡,烧、杀、抢、掠,奸污妇女,罪恶滔天。夏侯苏民连队接受攻克碉堡的艰巨任务,他带领全连战士当晚在夜幕的掩护下,生龙活虎,一跃而上,仅用五分钟便摧毁了这座中心碉堡,赢得了团首长的嘉奖。
   1940年7月,夏侯苏民升任为十四团三营营长。
   1941年2月,十四团奉命攻打昆a山,准备先肃清外围敌人据点,再夺主峰。黄龙岘是通往主峰的要隘,敌人一个营在此扼守。夏侯苏民率三营战士长途奔袭,迅速投入战斗,很快摧毁敌人两个碉堡,至天亮歼敌一个营,占领了村子。但因其他部队未能按时扫清外围,他们只得后撤。第二天重新攻击时,黄龙岘又被敌人重新占领,但当敌人得知是夏侯苏民率部队来进攻时,吓得不战而逃,夏侯苏民率部直取山顶。天亮后,山上敌人拼命反击,有的裸露一只胳膊,手持大砍刀,歇斯底里地叫喊,凶恶异常。夏侯苏民冲在最前面,跃出掩体,率领八连一鼓作气,击退了敌人,还缴获了一挺捷克造轻机枪。
   1945年8月,他接到调任五师十三团团长的命令,行前和姜洲定下了婚事。姜洲时任烟台市妇联主任,被派往青岛参加了工作队。1946年组织批准夏侯苏民与姜洲结婚。结婚时,在胶州前线的战斗环境中,警卫员牵一匹马,把姜洲从青岛工作队接来,没有举行婚礼仪式,只住了三天,姜洲就匆匆离去。结婚后,姜洲虽调至五师任政治部辅导员,后任协理员,但仍参加青岛工作队的工作。以后姜洲又调到烟台市任组织部长,这时夏侯苏民正紧张地投入大反攻的战斗中。
   1946年6月8日,解放胶州的战斗打响,固守城里的赵保原部队企图从东城门突出去。我军以猛烈的炮火封住了敌人的突破口,部队趁机打入城内展开巷战、近战。6月9日下午2时,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国民党暂编五师师长大汉奸赵保原被击毙。
   1946年7月7日,平度战役打响,许世友司令命令夏侯苏民十三团参加解放平度的战斗。夏侯苏民凭着高超的指挥才能,精心组织兵力,亲自指挥战斗,经过拉锯式几个回合的战斗,捣毁敌人指挥部,活捉了陆军司令王铁相,赢得了“先进十三团”的光荣称号。
   1946年10月9日,许世友下达命令,夏侯苏民十三团担任攻打高密城的主攻任务。敌人凭借高大的围墙、坚固的碉堡,易守难攻,密集的火力压得我军抬不起头来。夏侯苏民凭着多年的战斗经验,果断率领爆破尖刀营从西门攻破,大部队迅速攻入城内展开巷战、近战,很快解放了高密。高密城东有个小东山,小东山上有座娘娘庙,当夏侯苏民率部行进至娘娘庙时,突然从城西飞来一颗炮弹,警卫员于子贞一把将团长按倒在地,扑在夏侯苏民身上,但这颗飞来的炮弹炸响后,一块弹皮却越过小于的身体,从左侧下端穿进了团长的胸部,鲜血立即汩汩外流,夏侯苏民紧闭着双眼,张着嘴,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夏侯苏民身经百战,德才兼备,带兵打仗,勇猛顽强,指挥作战,机智有方,善于打大仗,打恶仗,他所带领的团是胶东军区的王牌团。夏侯苏民在战火纷纷的年代里只度过了九个春秋,才只有27岁啊!他牺牲得太早了,祖国多么需要他继续战斗!党和人民失去了一位优秀战士!
   当时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知道了夏侯苏民牺牲的消息,流下了悲痛的泪水,在追悼大会上许世友将自己的军衣盖在夏侯苏民的遗体上。
   1946年10月12日下午,五师5000名官兵在师部驻地举行了肃穆隆重的追悼大会,沉重悼念身经百战,战功卓著,被人誉称为“智勇双全的虎将”的十三团团长夏侯苏民同志。部队文艺工作者赶创的《悼念夏侯苏民同志》的歌曲,久久回荡在追悼大会的会场上空。
   附:歌词
   《悼念夏侯苏民同志》
   我们永不忘记在一九三八年,
   日寇侵占胶东人们受灾难。
   那时你夏侯苏民同志啊,
   你走出了学校,你离开了家园,
   你十八岁的青春啊,
   勇敢地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最前线。
   我们永不忘记你作战最勇敢,
   黄城集攻碉堡日寇心胆寒,
   英勇的夏侯苏民同志啊,
   胶高即百战百胜,五个月坚持崂山,
   你又坚定又顽强,
   英勇善战的指挥员,英勇善战的指挥员。
   我们永不忘记高密城保卫战,
   四六年十月十日你牺牲的一天。
   安息吧夏侯苏民同志啊,
   坚决为你报仇,化悲痛为力量,
   消灭了蒋匪帮,
   争取胜利早实现,争取胜利早实现。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立和
责任者
于新武
责任者
林士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