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格庄与古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118
颗粒名称: 林格庄与古槐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218-219
摘要: 林格庄坐落在一条山谷里,南边是南大山和转山,西边是金狗山,当初他们的先人为了找寻这样一处落脚之地,现在林格庄主要居住着白、孙、何三大姓氏,所以老辈人皆称祖先来自“山西说等多种说法) 汶南地属平原地貌,而且屋舍也会轰然坍塌,再加上这一带战乱不断,在汶水南岸有三个毗邻的村落,名叫海蛤蜊村、大槐树庄、大柳树疃,三个村的族长聚到一起商谈。于是三个村落的人扶老携幼、车推肩挑、马拉驴驮踏上了迁居的路,又见山脚下有一株大槐树,大家就在大槐树下歇脚,虽然当时这个地方也荒无人烟,在河沟的两岸依山建造房屋。
关键词: 林格庄 古槐 蓬莱

内容

林格庄坐落在一条山谷里,群山怀抱,东边是东烽火台,南边是南大山和转山,西边是金狗山,北临大海,尽享山海之惠泽,确是一处风水宝地。当初他们的先人为了找寻这样一处落脚之地,历尽了风雨坎坷。
  现在林格庄主要居住着白、孙、何三大姓氏,已有311户,916人。据村里三大姓氏族谱记载,林格庄的先祖是从“小云南”移居此地的。小云南系沂州府(清雍正十二年设,辖6县1州,即兰山、In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民国二年撤)的辖区,位于汶水以南,又称为“汶南”,因当地人说话口音轻,“汶”字发音为“云”,所以老辈人皆称祖先来自“小云南”。(小云南到底在何处,众说纷纭,缺乏考证。有云南说,山西说等多种说法) 汶南地属平原地貌,一旦汶水泛滥,不仅庄稼颗粒无收,而且屋舍也会轰然坍塌,再加上这一带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在汶水南岸有三个毗邻的村落,名叫海蛤蜊村、大槐树庄、大柳树疃。一日,三个村的族长聚到一起商谈,如此下去可不是办法,干脆换个地方吧! 于是三个村落的人扶老携幼、车推肩挑、马拉驴驮踏上了迁居的路。有不少人还起了祖坟,把祖宗的尸骨装人泥罐。一路辛苦,经风历雨,辗转来到渤海边,再也无力前行,又见山脚下有一株大槐树,枝繁叶茂,大家就在大槐树下歇脚。虽然当时这个地方也荒无人烟,但此处地势高,又濒临大海,南北落差较大,排水顺畅,再大的洪水也淹不了!对这些饱受水灾之害,背井离乡,历尽风雨飘摇之苦的人,的确是一块安家落户的宝地了!祖先们决定就在此落脚,在河沟的两岸依山建造房屋,河面上铺设石桥,人们终于住有所居了。
  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对农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财富。人们辛勤耕种庄稼、下海打鱼、豢养猪狗、栽桑植槐。沿沟两侧生长的树木青翠茂盛,高大挺拔,遮天蔽日,甚是壮观美丽。三个村一同迁居至此,虽相邻而居,同住在一条沟里,但姓氏不同,村名叫什么好呢?大家一商量,这条沟里树高林密,干脆就叫“林家沟”吧!后来逐渐演变为“林格庄”。
  在村庄北面,丁字街位置,现存有一棵古槐。树围二人合抱有余,树高有三丈多,树冠东西有十几米,虫L枝盘旋,南北有五、六米。树干遍布创痕,中间自上而下是空洞的,虽历尽岁月沧桑,但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它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善良纯朴的村民视之为神灵。村里的老辈人讲,他们的先人在世时,这棵树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也不见衰老,究竟有多少年谁也说不清。
  1985年村里铺设自来水管道,在大槐树下曾经挖出几块青砖,长约一尺左右,砖是经过打磨的,较光滑,上面雕有花纹,刻有文字,究竟是什么花纹,什么文字,当时谁也没在意,只疑是砌墓冢用的,后来这些砖就遗失了。据说,林格庄先祖曾在这棵大槐树下歇过脚,就是因为看到这一棵大槐树,才决定在此择地定居、安家落户的,看来是先有了这棵树,后有了林格庄村。村落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这棵树恐怕也有上千年的树龄了吧? 传说终归传说,不可全信。此树究竟有多少岁,该叫唐槐或是该叫隋槐,还有待于专家鉴定。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宁业
责任者
王连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