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马姓的马家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105
颗粒名称: 无马姓的马家泊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207-208
摘要: 地处蓬莱城西半坡地带,在蓬莱城西出口连接206国道的西侧,是个不到百户人家、200多人口的小村庄。马家泊村原来并不叫这个村名,因为这个村子有史以来从来没有一户姓马的人家,因故乡连年灾荒,衣不蔽体,只好携妻带子,用一根扁担挑着孩子和生活用品,一路走一路乞讨,不知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最后累得实在走不动了,便落脚到了一片长满荆棘野草的平坦荒坡上,即现在的马家泊村一带,这户王姓人家的男主人。在荒坡上挑选了一处地方,捡来树枝,割来野草,很快搭起了一个马架子形状的草棚,这户王姓人家便在这里定居下来。
关键词: 马家泊 村民 蓬莱

内容

紫荆山街道的马家泊村,地处蓬莱城西半坡地带,在蓬莱城西出口连接206国道的西侧,是个不到百户人家、200多人口的小村庄。据说,马家泊村原来并不叫这个村名,因为这个村子有史以来从来没有一户姓马的人家,它的原名是叫“马架子泊”。
  相传,明末清初年间,有一户王姓人家,因故乡连年灾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了活命,只好携妻带子,背井离乡,用一根扁担挑着孩子和生活用品,一路走一路乞讨,不知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最后累得实在走不动了,便落脚到了一片长满荆棘野草的平坦荒坡上,即现在的马家泊村一带。
  这户王姓人家的男主人,在荒坡上挑选了一处地方,捡来树枝,割来野草,很快搭起了一个马架子形状的草棚,用以遮风挡雨,安置家人。从此以后,这户王姓人家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全家人不惜汗水,经年累月,勤勤恳恳地在周围开荒种植,繁衍后代,日子尽管清贫而辛苦,但毕竟是一处安身的地方,于是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小村庄,人们就将这个小村庄称为“马架子泊”。后来由于近代人的口误,不知不觉地将“马架子泊”叫成了“马家泊”,因此“马家泊”便作为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忠成
责任者
张功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