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畔的“三里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100
颗粒名称: 立交桥畔的“三里桥”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1
页码: 200
摘要: 位于蓬莱城西立交桥周围的三里桥村,是由三里桥村、窑坊村和下采王沟3个自然村组成的。三里桥村位于原蓬莱古城南门口的西南角“朝阳寺的旁边有一座用石板铺砌的漫水桥。在这座漫水桥的附近,居住着许多木匠、厨师、泥瓦匠等手艺人,后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因为村落旁边的漫水桥,距城里中心位置的钟楼正好三里地,窑坊村起始于古登州刚开始修筑城墙的时候”官府招募劳工在此建起窑坊。供城墙工程使用,城墙修建完成后,烧窑的劳工由于长时间居住此地。采王沟村源于唐朝“唐太宗无奈逃到蓬莱城南庙山脚下的一道沟夼里躲藏起来。
关键词: 立交桥 “三里桥” 蓬莱

内容

位于蓬莱城西立交桥周围的三里桥村,是由三里桥村、窑坊村和下采王沟3个自然村组成的。说起三里桥村的形成,还真有些来历——
   三里桥村位于原蓬莱古城南门口的西南角。当初那里有一座寺庙叫“朝阳寺”,朝阳寺的旁边有一座用石板铺砌的漫水桥。据传二百多年前,在这座漫水桥的附近,居住着许多木匠、厨师、泥瓦匠等手艺人,后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因为村落旁边的漫水桥,距城里中心位置的钟楼正好三里地,人们就将这座桥叫做“三里桥”,这个自然村落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称为“三里桥村”。
   窑坊村起始于古登州刚开始修筑城墙的时候。当时,官府招募劳工在此建起窑坊,烧窑制砖,供城墙工程使用。城墙修建完成后,烧窑的劳工由于长时间居住此地,已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生活场所,再说他们也不愿意搬走,因之就定居在这里,人们习惯地称之为“窑坊村”。
   采王沟村源于唐朝。民间传说,唐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李世民率尉迟敬德诸将御驾亲征高丽,有一次被高丽人盖苏文大军击败,唐太宗无奈逃到蓬莱城南庙山脚下的一道沟夼里躲藏起来,后来这里的村落取名“采王沟”。因采王沟村的人主要集中居住在村子的东沟和西沟,根据高低位置,人们又称东沟和西沟分别为“上聚王沟村”和“下采王沟村”。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多,窑坊村、下采王沟村与三里桥村渐渐连成了一片。到了1956年成立农村合作联社时,这三个自然村便合并在一起,因三里桥村的规模最大,便以“三里桥”定村名,延续至今。如今,昔日的漫水桥早已被现代化的立交桥所替代。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曲涛
责任者
张功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