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今已不存在的桥有以下几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031
颗粒名称: 蓬莱今已不存在的桥有以下几座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1
页码: 97
摘要: 本段描述包括密汾桥,龟背桥,洙泗桥,小石桥,天桥,十王庙桥。
关键词: 古桥 蓬莱

内容

密汾桥:在今电影院北附近,跨密汾水。密汾水发源于城南乐河村北,由小水门人城后于今之画河商城北汇人画河。
   密汾水今已全部覆盖于地下,原跨其流的还有宏济桥,亦称“蒋家桥”,在小水门下250米处,由千户蒋山建,俗称“蒋家桥”。
   龟背桥:在密汾桥南今之机关幼儿园附近,因桥形像龟背而得名。
   洙泗桥(也称“登瀛桥”):在今文化局办公楼附近,洙泗桥名称源于孔子聚徒讲学在洙、泗二水之间,世因以“洙、泗”为孔子教泽之代称,也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故孔庙前的桥皆称“洙泗桥”。
   小石桥:亦称“草桥”,在今石岛村办公楼门西附近,草桥的名称因桥附近为草市而得名。
   天桥:即今之水城小海上的登瀛桥的前身,是通往蓬莱阁的必经之路。
   此外,作为登州府治所在地的蓬莱,还流传着“七桥不露”的传说。七桥究竟是哪几桥,历来说法不一。不过,从蓬莱旧城中的河桥来看,画桥、宏济桥、龟背桥、密分桥、登瀛桥、草桥等,都是显露在地面上的,谈不上“不露”。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府学、县学、城隍庙、真武庙、普照寺、开元寺六个院落中的桥,加上万寿宫附近的干湿桥,这七桥均搭建在地沟水道上,桥身低矮,且与地面相平,没露出地平面,所以称“七桥不露”。另一种解释是“七桥不露”原本指“七桥不流”,是说这七座桥下面的小地沟中一般是没有水的,但是传沿日久,以讹传讹,就把“不流”说成“不露”了。
   十王庙桥:原在开发饭店往东的里弄出口处的一拱形古桥。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连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