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千帆渡漕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017
颗粒名称: 海峡千帆渡漕粮
分类号: F552.9
页数: 2
页码: 60-61
摘要: 由国家统一组织船只从水道运输粮食,漕运的粮食叫做,运送粮食的船只叫做”一种是内河漕运”一种是海上漕运。规模空前的海上漕运对登州古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元代以前就有海上漕运。大规模、持久性的海上漕运则始于元代。元世祖忽必烈任命朱清、张谊为海道运粮万户,这次iff运大船装载1000石。小船装载300石,60艘平底海船共装运m粮4.6万石。从刘家港(今江苏省太仓县浏河)出发,辗转抵达登州古港及沙门岛,初航成功使元朝统治者对海上iff运更加重视,至元二十年(1283)制造Val船2000艘。
关键词: 漕运 运输 蓬莱

内容

由国家统一组织船只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这种行动在中国古代称为“漕运”,漕运的粮食叫做“漕粮”,运送粮食的船只叫做“漕船”。漕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河漕运,一种是海上漕运。元代,规模空前的海上漕运对登州古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虽然元代以前就有海上漕运,但大多只作为一种战时应急措施,大规模、持久性的海上漕运则始于元代。元世祖忽必烈任命朱清、张谊为海道运粮万户,在至元十九年(1282)冬季开始了初次海上fil运。这次iff运大船装载1000石,小船装载300石,60艘平底海船共装运m粮4.6万石,从刘家港(今江苏省太仓县浏河)出发,辗转抵达登州古港及沙门岛,然后继续西行进人界河口(今海河口),整个航程耗时四个多月。
  初航成功使元朝统治者对海上iff运更加重视。至元二十年(1283)制造Val船2000艘,至元二十二年又增加71船3000艘,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iff粮年运量达到了159万石。元朝Pal运先后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和至元三十年(1293)两次调整U=1路,经过比较选择,新航线终于被确定下来:“从刘家港人海,至崇明洲三沙放洋,向东行,人黑水洋,取成山,转西,至刘家岛,又至登州沙门岛,于莱州大洋人界河。”(《元史》)。新航线开辟后,大量使用适合深海航行的尖底大海船,载重量大大增加。新造漕船“大者八九千石,小者两千余石”,航行次数由原来的一年一次增加为每年春夏两次海运。至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iff粮年运量达到352万石。漕船到来时,登州蓬莱的军政要员各司其职,担负起巡防、护送漕船的职责,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届时,在登州古海道上,海运漕船与护航战舰交相辉映,“万艘如云,毕集海滨”,景色蔚为壮观。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功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