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014
颗粒名称: 海上丝绸之路
分类号: K928.6
页数: 2
页码: 56-57
摘要: 汉武帝以丝绸之路为纽带,通往朝鲜和日本的航线。这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在陆上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前,以登州古港为起点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就早已形成。这条航路从登州古港出发,然后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和东海岸航行,不忍心看到殷商灭亡而渡过渤海迁往朝鲜,将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传到了朝鲜,而大规模向朝鲜、日本传播种桑、养蚕和丝织技术。大批山东人经登州古港和海道渡海去了朝鲜,不少人又从朝鲜半岛再次东渡,卫满政权为了攫取中介贸易的专权“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西周 蓬莱

内容

在“西汉盛世”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以丝绸之路为纽带,建立中国与东西方国家之间的联系,不但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而且还开辟了两条海上丝绸之路:一条是南海到印度的航线;另一条是以登州古港为起点,通往朝鲜和日本的航线。
   胶东半岛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历史悠久,这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事实上,在陆上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前,以登州古港为起点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就早已形成。这条航路从登州古港出发,经由庙岛群岛(登州海道)穿过渤海海峡,在辽东旅顺老铁山转航鸭绿江口,然后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和东海岸航行,由对马岛穿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北九州。
   西周初年,有位名叫箕子的殷商贵族,不忍心看到殷商灭亡而渡过渤海迁往朝鲜,周武王被其优国精神所感动,便“封箕子于朝鲜”。自此,箕子在朝鲜“教其民以礼仪,田蚕织作”(《汉书·朝鲜传》),将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传到了朝鲜。而大规模向朝鲜、日本传播种桑、养蚕和丝织技术,则是战国末至秦汉时期。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秦灭掉的国家,为了避祸,大批山东人经登州古港和海道渡海去了朝鲜,带去了养蚕和丝织技术。后来,不少人又从朝鲜半岛再次东渡,将中国各种文化传播到日本。秦末汉初战乱之际,燕人卫满带领千余难民逃至朝鲜,于汉惠帝元年(前194)夺取了王位,“卫氏朝鲜”取代了“箕氏朝鲜”。卫满政权为了攫取中介贸易的专权,强行切断朝鲜半岛南部与汉朝进行直接贸易的传统商路。汉、朝之间关系恶化,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也因此而中断了六十余年。元封元年(前194),汉武帝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元封三年(前108)战争结束,汉王朝在朝鲜设立直属汉王朝管辖的“汉衙门”,计有乐浪、临吞、玄菟、真番等四郡。在四郡中,乐浪郡是汉王朝设在朝鲜的统治中心,汉朝商人往来频繁,汉朝移民也日益增多。在登州古港和登州海道上,通往朝鲜的航船呈现出繁忙景象。
   而拓展中日之间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则是通过中国向日本“移民”和日本向中国“朝贡”的双向交流活动来实现的。以蓬莱(登州)为起点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在移民、朝贡和经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中、朝、日三国之间友好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功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