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师选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842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教师选用
分类号: G451.2
页数: 2
页码: 493-494
摘要: 明清时期,福山各类私塾,有的由办塾者自任塾师,有的延聘当地儒生任教。塾师资格较高者为贡生、举人,一般为生员和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此后学校教师皆须参加鉴定。1945年8月,福山解放,当时全县共有教师508名。1947年秋,国民党军进攻福山,县人民政府撤离县城,全县教育停办,教师全部解散,自谋生活。1948年秋,福山二次解放,教育恢复,复职教师仅有277人。建国后,聘用的民办教师和义务教师经考核大部分转为正式教师。“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民办教师的任用失去控制,生产大队自行任免。1985年底,全区教职员工总数为2947名,其中公办教职员工1325名,占45%;民办教职员工1548名,占52.5%;代课教师74名,占2.5%。
关键词: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 教师队伍

内容

明清时期,福山各类私塾,有的由办塾者自任塾师(如私人学馆),有的延聘当地儒生任教。塾师资格较高者为贡生、举人,一般为生员和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
  民国时期,学校教师由校长聘请,报教育行政机关备案。初期,政府对教师的管理不甚严格。1930年1月,国民党县政府始设小学教员事务所,负责对全县小学教师的登记、鉴定等工作。当年全县小学教师总数为488名,除6名享有免试资格者外,取得参加鉴定资格者仅有146名,经考试审查,报请省教育厅批准,录取正式教员41名,代用教员96名。此后学校教师皆须参加鉴定。
  抗战期间,沦陷区内公办中、小学的校长由伪教育科委任,教师由校长聘任,报教育科备案。村立、私立小学,校长由保长或董事会任用,报教育科备案。
  解放区教师来源主要有留用原有学校教师,录用社会上闲散的知识分子,接收转复军人和录用高小、中学毕业生等。1945年8月,福山解放,当时全县共有教师508名。1947年秋,国民党军进攻福山,县人民政府撤离县城,全县教育停办(国民党占领区有少数学校开学),教师全部解散,自谋生活。1948年秋,福山二次解放,教育恢复,复职教师仅有277人。为了解决因教师严重缺额给学校开学开课造成的困难,各校曾任用一部分义务教师(大部分为学校所在村的社会知识青年),许多新设的初级小学(村小),教师大都为义务制。当时全县义务教师共约280余人。义教待遇,初期皆由设学村发给小量生活补助(粮),以后多由政府发给半工资,称为“半义教”。建国后,聘用的民办教师和义务教师经考核大部分转为正式教师。以后教师主要来源,是国家逐年统一分配大专和师范毕业生,教师临时缺员,聘请代课教师暂补。1958年又开始任用民办教师,由生产大队提名,经公社批准,即可任用。1962年以后,严格批准手续,改为由公社考核,教育局批准。同时,精减了106名素质差或不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民办教师的任用失去控制,生产大队自行任免。1968年12月将小学教师全部下放回原籍任教,并由工资制改为工分制。部分教师弃教务农,对专业人才造成很大浪费。1971年恢复工资制,并在全县统一调配师资力量。为保证师资质量,曾分别于1977年和1980年对民办教师进行考试考核和调整。自1984年至1985年,按规定将137名(不包括按政策转正的台属)民办教师转为公办。1985年底,全区教职员工总数为2947名,其中公办教职员工1325名,占45%;民办教职员工1548名,占52.5%;代课教师74名,占2.5%。在总数中,有小学教职员工1622名,其中公办教职员工511名,占31.5%;民办教职员工1048名,占64.6%;代课教师63名,占3.9%;普通中学教职员工1261名,其中公办教职员工767名,占60.8%;民办教职员工483名,占38.3%;代课教师11名,占0.9%;职业、农业中学教职员工64名,其中公办教职员工47名,占73.4%,民办教职员工17名,占26.6%。

知识出处

福山区志

《福山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主要记述福山区历史与现状。包括、建置、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教育、交通等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