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雷战的故乡——赵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6898
颗粒名称: 一、地雷战的故乡——赵疃
分类号: K85
页数: 6
页码: 177-182
摘要: 地处胶东半岛西南角,南濒黄海,三面环山,距行村6公里,离东村30公里,隶属行村公社o村东2公里的盆子山,高253米,突兀于丘岭中。山北麓是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谷沟地,形成了一条自然河道,东西长约4公里,南北宽0.5公里。赵瞳、文山后等村庄在河西岸东西相邻。青(岛)威(海)公路由此而过,是交通要道,咽喉之地。并先后成立了职,工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抗日组织。下半年,党支部派民兵队长赵同伦到区上学习地雷爆炸。赵瞳人民按上级指示,空舍清野,向外转移。  1977年12月23日,赵瞳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西大街雷区一爆炸地雷40余颗,死伤敌人50余名。
关键词: 考古 文物保护 文物工作

内容

地处胶东半岛西南角,南濒黄海,三面环山,距行村6公里,离东村30公里,隶属行村公社(现属赵瞳乡)o村东2公里的盆子山,高253米,突兀于丘岭中。山北麓是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谷沟地,形成了一条自然河道,东西长约4公里,南北宽0.5公里。赵瞳、文山后等村庄在河西岸东西相邻。青(岛)威(海)公路由此而过,是交通要道,咽喉之地。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日溃千里,大好河山沦陷敌手。1940年春,日寇的铁蹄踏进海阳,以行村为中心,相继在距赵瞳东2.5公里的夼里和4公里的孙家夼设立据点,建立伪政权,并三天两头出兵扫荡,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赵瞳是敌人来往的必经之地,也是屡遭洗劫的村庄之一,被抢财物不计其数,残杀我抗日军民达数百人之多,百娃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度日如年。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盆子山区人民同优乱忾,不甘屈服,奋起抗击。  1940年,党组织派西村庄赵承仁到赵瞳。1941年,建立党支部,发展3名党员。并先后成立了职,工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抗日组织。同年6月,成立了最早的民兵组织——“麻雀战小组”、“抗日游击小组”和“青妇队”等,组(队)员们拿起大刀、长矛、土枪,同敌人展开殊死的武装斗争,采取隐蔽的方式,开展“反抢粮”、“反资敌”活动,破坏敌人交通线,通讯线,反特除好,保卫人民政权。
    赵瞳的革命武装力量发展较快,1943年3月开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游击战、地雷战、麻雀战于盆子山区,“敌驻我扰”、“敌进我退”、“敌疲我打”。下半年,党支部派民兵队长赵同伦到区上学习地雷爆炸。根据盆子山区的地形特点,抓住鬼子扫荡活动规律,巧摆地雷阵,大规模开展了地雷战。在村南庵西坡上设了瞭望哨、信号树,村东头松山设民兵第一集合点,村北的耢齿埠设第二集合点兼指挥所,在村南至行村方向,村东至文山后交界一带连同大街分设4个主要雷区,其它路口、胡同和村头也埋设地雷,布下道道地雷网,致使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随后发明了“标语雷”、“草人雷”、“看家雷”,诱惑敌人上当送命。1943年冬,两次粉碎了有二百多名敌伪军组成的扫荡。
    1944年下半年的一天,爆炸大王赵守福,带三颗地雷夜闯行材据点,炸死人们恨之入骨的“大麻子”和十几个鬼子。是年10月,敢人在行村区寸步难行,终于逃离。
    在长期的抗,日战争中,赵疃人民为了赶走侵略者,各尽其力,没有炸药自己碾,没有铁雷造石雷,羣策羣力,土法上马,在战争中武装自己。民兵创造了“拉雷”、“踏雷”、“绊雷”、“夹子雷”、“胶皮雷”、“头发丝雷”、“连环雷”、“挂雷”、“水雷”等30余种布雷方法。配合政治攻势,打得敌人胆颤心惊,无处躲藏。
    1945年5月,盘据在青岛的日寇纠集了3000多人,,重新占据了盆子山区。在何家、孙家夼、夼里、野口、李格庄建了据点,妄图控制沿海一带,进行垂死挣扎。在105天的时间里,实行了残酷的“三光政策”,制造骇人听闻的“无人区”。赵瞳人民按上级指示,空舍清野,向外转移。民兵全力以赴,联合兄弟村民兵配合部队,大打人民战争,地雷四处开花,游击作战,一次又一次粉碎敌人的大扫荡。
    抗日战争刚结束,赵瞳人民为了配合解放军作战,打击向山东进犯的国民党反动派,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赵守福和赵同伦等,先后率“远征爆炸队”出发到几百里以外的滨北地区,蓝村一带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实践中带徒弟,使地雷到处开花。
    赵疃民兵在抗战中,配合部队及独立作战560余次,打死打伤敌人600余人,俘虏20多人,炸毁敌人军车2辆,获“胶东特等模范爆炸村”称号。涌现出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胶东民兵英雄赵同伦;胶东一等民兵模范赵泽玉、赵国胡、赵新瑞、赵绍云、赵乾福、赵光吉;海阳县民兵模范赵仁兴、赵路序,赵路殿、赵庆中、纪秀芳(女)、赵光翠(女)、赵意芳、赵光华、赵新亭。
    1977年12月23日,赵瞳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村西十字路口北立省级保护标志。主要保护纪念址有:  第一颗地雷爆炸址——1943年秋,盘踞行村之敌到寨头扫荡,经赵疃村西南山枣埠回据点,赵同伦、赵守福、赵谦江在这里埋下两颗大地雷,敌人途经路响,死伤5名。
    月牙桥雷区——1943年至1945年,民兵在此区炸响地雷30余颗,死伤敌人40多名。
    南街雷区——卽赵同伦原佳处的“丁”字街一带,自1943年春至1945年秋,炸响地雷30余颗,死伤敌人80多名,夺下敌人抢走的牛羣,街口现仍可见当年留下的炸痕。
    东河雷区——村东河套一带,为鬼子由行村通往夼里、孙家夼据点的必经之路。
    东西大街雷区一爆炸地雷40余颗,死伤敌人50余名。
    盆子山战斗遗址——1943年冬,民兵在这里诱敌陷入雷区,死伤敌人40名,炸死洋马1匹,狼狗1只。
    打响第一炮遗址——1943年初夏,赵守福等民兵,在塔埠顶第一次用重180斤的土炮,打倒了8、9个东去参加扫荡之敌。
    牌坊雷区——在此爆炸地雷20多颗,敌人伤亡20余人,炸死洋马1匹。
    信号山——民兵曾在南垛埠、庵西坡、松山设立的瞭望哨和信号树。
    指挥所——为民兵之前沿指挥所,设耢齿山顶,兼民兵集合点。
    盆子山雷址——1945年夏,民兵两次夜里摸上山,在山顶敌人的工事构筑区埋雷40多颗,100多鬼子死伤一半。
    1971年,县政府责成以宣传站为主,在赵瞳大队院大门西北平房,由赵瞳协助举办“赵疃革命文物展览”,展出有关地雷战的遗物有:  一、武器:铁雷4个、石雷1个,手榴弹3救,生枪1支、土炮l门、鸡斗米武手枪4支,马枪(赵守福用),钢枪、冲锋枪各1支、大刀3把、长矛11支。
    二、埋雷工具:锨镐l套、夹子3付。
    三、“功劳碾”:制造土炸药用,位于村东大街北。
    四、荣获“胶东特等模范爆炸村”、“全国民兵英雄”、“胶东民兵英雄”3面模范锦旗、奖状1个、奖章12枚、衣物1件、纪念册1本。
    五、毛泽东同意给赵守福的请柬l份。
    六、胶东军区政治部写“三个特等模范爆炸村”。胶东新华书店出版的《千千万万》中的“钢胆铁骨赵守福”、“赵同伦包打盆子山”及《血战八年胶东子弟兵》中的有关文字资料等。
    七、抗日根据地粮票1张、更民证1个、瓦解敌军的标语纸4张、各种通行证(照片)共7件。
    八、地雷战中缴获日寇的部分战利品:指挥刃3把、刺刀5把、钢盔2个、望远镜、潜望镜各l付、赵守福从日据点鹿柴上摘回的马灯1盏。
    九、全国民兵代表大会赠赵守福同意《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l本、赵瞳民兵抗战学习的《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各1本。
    附:海阳的铁西瓜(歌词)  海阳的铁西瓜,威名传天下(重复)。
    今天炸明天炸,今年炸明年炸,  直到把鬼子打发回老家。
    蒋介石野心大,发来大兵进攻咱,  三大协定他不顾,  一心要把内战打,  房子烧把老民杀,  要把咱们重新来糟塌。
    海阳的铁西瓜,离开了家,  胶济线上去把顽军打,  赵同伦、于化虎、纪中胜,赵守福,  老牌英雄都出了马。
    张老三、李老大,  同心协力把敌杀,  埋好地雷悄悄爬下,  敌人来了把弦一拉,“西瓜”开了花,  轰轰轰,啪啪啪,  打得顽军丢盔卸甲,连声叫妈妈。
    海阳的铁西瓜,威名传天下,  海阳的铁西瓜,鬼子最害怕。
    今天炸,明天炸,  今年炸,明年炸,  直到把鬼子打发回老家。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海阳县文化志》

本书记述的是1735年到1985年海阳县文化发展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