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大秧歌表演程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6839
颗粒名称: 海阳大秧歌表演程序
分类号: J722.211
页数: 2
页码: 83-84
摘要: 1、进村:舞队行至对方村头,鸣三眼枪三响,以示礼炮报信。该村会首率秧歌队或村民击乐相迎;乐大夫率舞队由慢到快热烈欢舞,三进三出,最后上前双手托伞躬身行礼,然后率舞进村。 2、串街:仪仗执事前导,舞队边舞边行,节奏时慢时快;队形时有变化,多采用“穿剪子股”、“双龙摆尾”等套路。常见的阵势图有“卷爆竹”、“四门斗”、“竹篮开花”、“二龙吐须”、“拧麻花”、“彩云遮月”等。在赶山会、庙会时则只参拜“圣驾”,不演唱节目。 海阳秧歌的风格特点与海阳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有着密切关系。各地秧歌必然受其影响,故形成不尽相同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民间舞蹈 秧歌舞 海阳县

内容

海阳秧歌的表演形式是乐大夫指挥,载歌载舞,串街走巷,露天拉场表演,程序分六个步骤:
    1、进村:舞队行至对方村头,鸣三眼枪三响,以示礼炮报信。该村会首率秧歌队或村民击乐相迎;乐大夫率舞队由慢到快热烈欢舞,三进三出,最后上前双手托伞躬身行礼,然后率舞进村。
    2、串街:仪仗执事前导,舞队边舞边行,节奏时慢时快;队形时有变化,多采用“穿剪子股”、“双龙摆尾”等套路。
    3、耍大场:舞队进入村中广场,以“慢走阵”舞圆场,鼓乐居中,演员逆时针方向相向,向心多组合推进,如“众星捧月”。
    4、跑阵势:以“快走阵”欢快起舞,先变单队围圆场,选几组精彩节目,进场内表演。尔后,变单队、双队或多队连续跑出各种阵势图案,突出集体构图造型艺术。常见的阵势图有“卷爆竹”、“四门斗”、“竹篮开花”、“二龙吐须”、“拧麻花”、“彩云遮月”等。
    5、演场:乐大夫致贺年词后点报节目,演员进场内演出。
    6、收场:乐大夫致答谢词后,率舞队行“三进三出”礼,礼毕出村。
    秧歌队如遇圣驾、松门、牌坊、寺庙、宗祠,均需行三拜九叩礼。如两台秧歌相遇,双方互拜,礼让而过。在赶山会、庙会时则只参拜“圣驾”,不演唱节目。
    海阳秧歌的风格特点与海阳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有着密切关系。《海阳县志》载:“民多朴野犹有古风,凡有施为,质多而文少。”又有“南文,北犷,东雅,西俗”之说。各地秧歌必然受其影响,故形成不尽相同的艺术风格。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海阳县文化志》

本书记述的是1735年到1985年海阳县文化发展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