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叟村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6833
颗粒名称: 老叟村妇
分类号: J722.211
页数: 3
页码: 73-75
摘要: 秧歌角色的服饰、化妆没有严格规定,着重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及其身份;老少分明,丑俊显然。舞队总体结构求其新颖、华彩、美观。故有“唱戏听板眼,秧歌看花色”之说。  1、角色的穿戴、扮相迎时随俗,随之更新。  2、扮秧歌是乡民自娱,筹资有限,服饰以借用为主。  3、利用典型道具表现人物形象。如摇橹的便是渔夫,执斧的便是樵夫,达不仅显示了人物身份,而且美化了造型。包括三眼枪及彩旗等,人员一般不化妆。  三眼枪由枪体、枪杆、尖脚三部分组成。  彩旗一般四支,均为白底,红火炬齿形镶边。   相公与闺秀。   锢炉与王大娘。  丑婆与傻小。
关键词: 民间舞蹈 秧歌舞 海阳县

内容

秧歌角色的服饰、化妆没有严格规定,着重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及其身份;老少分明,丑俊显然。舞队总体结构求其新颖、华彩、美观。故有“唱戏听板眼,秧歌看花色”之说。
    海阳秧歌的服饰、一化妆,大致有3种情况:
    1、角色的穿戴、扮相迎时随俗,随之更新。
    2、扮秧歌是乡民自娱,筹资有限,服饰以借用为主。
    3、利用典型道具表现人物形象。如摇橹的便是渔夫,执斧的便是樵夫,达不仅显示了人物身份,而且美化了造型。
    以下按舞队排列顺序简要介绍角色、服饰及道具:
    1、执事部分。包括三眼枪及彩旗等,人员一般不化妆。
    三眼枪由枪体、枪杆、尖脚三部分组成。枪体由三个枪筒套箍在一起,每支枪筒尾部各有一小孔可装引芯,引芯通枪筒与火药接触,装药后用泥土葑住枪口,点燃引芯枪卽响,每眼药一响。
    彩旗一般四支,均为白底,红火炬齿形镶边。正方、长方、横方、三角等式样不一。有的绣有“兵”或“令’’字,也有的加有两条飘带。
    2、乐队部分。一般不化妆。大鼓由两人抬着;小鼓由一人背着。击鼓者随其后。大鼓是木边,牛皮蒙面,以大、响为佳,最大鼓面直径在80厘米以上。无大鼓的以,普通战鼓代之。也有用两套锣鼓,前后各置一套,外加苏锣,不击节奏,用于开道。管乐以唢呐为主,弦乐以胡琴为主。
    30舞队部分。俱都化妆,只有跟班老艺人临时接替乐大夫登场例外,可只拿道具,不著服饰。
     (1)乐大夫。头戴白毡帽,黄(或白)带扎额,前额插面牌;翻穿白色羊皮袄;黑彩裤,薄底黑鞋;左手抱雨伞,右手执马尾甩。
     (2)霸王鞭。红包袱包头,前额插绒球,紧身民族服,对襟布扣,镶云边;扳带扎腰,彩肥裤,薄底鞋;右手持鞭,左手握毛巾,垫以击鞭。霸王鞭用木杆或竹杆制作,长140厘米左右,两头镶有铁环和铜钱,拜系线穗盘结。
     (3)花鼓。演员头戴英雄额,身穿打衣,腰束板带,足蹬快靴,斜背长带鼓或长穗鼓。长穗鼓是双手持木棒,捧尾是以丝绳盘结长穗,为“死”鼓双打。长带鼓是左手持鼓鼻,鼓带挎屑斜背;右手持系彩绳棒,为“活”鼓单打。花鼓长45厘米,鼓面直径22厘米,木桶用牛、驴皮蒙面。
    (4)彩扇舞。穿绣花大襟上衣;彩裤,裤角镶花边;束绣花兜襟;梳单长辫;穿绣花鞋;左手执彩巾,右手执彩扇。
    (5)渔夫、樵夫。渔夫戴竹笠,穿黄衣,束白裙,蹬草鞋,手执木浆;樵夫蓬头,黑衣,白裙,草鞋,背插斧子,屑荷樵担。
    (6)货郎与翠花。货郎戴礼帽或鸭尾巾;穿月白大褂,黑色坎屑;大带束腰,黑裤,扎裤角,黑鞋。左手拿扇,右屑挑货郎担。翠花,村姑扮相,大致与扇舞相同。
     (7)相公与闺秀。如戏曲中才子、小姐扮象。也有扮丑相公者,不化俊脸,称其浪荡子,歪戴帽,小丑扮相。
     (8)锢炉与王大娘。锢炉头戴马尾透风巾,鬓插白绒球,穿云头黑紧身上衣,白裙柬腰;脚穿布袜,黑鞋。屑挑工具担,手执折扇。王大娘头著花饰,穿彩衣彩裤,束彩绸,足蹬花鞋;左手执彩巾,右手拿彩扇。
    (9)丑婆与傻小。丑婆:头戴老婆箍,鬓插大红花,耳挂红辣椒;有的手执大蒲扇或长杆烟斗:有的双手执棒槌,穿红宽袖花袄,镶边,绿肥彩裤,大花鞋。傻小;红袄,红裤,花兜兜,头扎钻天锥,脚穿娃娃鞋;一手扰货郎鼓,一手拿小条篓。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海阳县文化志》

本书记述的是1735年到1985年海阳县文化发展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