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海阳县文化志》 图书 |
唯一号: | 150520020210006830 |
颗粒名称: | 第一节 源渊 |
分类号: | J722.211 |
页数: | 3 |
页码: | 69-71 |
摘要: | 秧歌是汉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古时称为俗乐。宅起源于劳动,因常用领唱的形式,具有号子的特点,亦称“秧号子”。远在汉代卽流行龙舞、狮舞、傀儡等俗舞。更吸取雅乐中〓发、羽、人、皇、干、旄六小舞的舞姿,逐渐演变为秧歌舞蹈。据上所述,海阳秧歌兴于大嵩卫城(今凤城)。小架秧歌仍处于较低级阶段的自如表演状态。海阳秧歌是以流传在凤城、东村、盘石一带的大架秧歌而著称。因此,武术表演遂融于秧歌舞队。高家乡虎龙庄秧歌世家老艺人王绍忠,5岁卽习学拳术,10岁便随秧歌队表演“踢脚拜柳”。在风城、东村、盘石一带民间武术盛行地域的,大架秧歌,卽是吸收拳谱的技艺精华而形成的特殊风格。 |
关键词: | 民间舞蹈 秧歌舞 海阳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