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国防、胜利剧团在海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6819
颗粒名称: 第十节 国防、胜利剧团在海阳
分类号: I236
页数: 2
页码: 56-57
摘要: 战争年代,胶东文协驻海阳北部山区,国防、胜利等剧团也在这里活跃起来,演出了大量的歌剧、话剧,,仅举以下4例: 1941年,以虞棘为团长的国防剧团在石现村演出歌剧《归队》。是夜,秋高气爽,月明星稀,观众人山人海,盛况空前。;羣众则热情帮助剧团的同志缝补浆洗,烤鞋补袜,问寒问暖,亲如一家。虞棘佳石现村,写剧本通宵不眠,于老大娘送去荷包蛋滋补身体。在反扫荡中羣众掩护剧团的病号刘笑梅、姜苞、曲华安然无事。国防、胜利剧团教育了海阳人民、鼓舞了海阳人民,同时也给海阳人民以美的艺术享受。
关键词: 戏剧 地方剧 海阳县

内容

战争年代,胶东文协驻海阳北部山区,国防、胜利等剧团也在这里活跃起来,演出了大量的歌剧、话剧,,仅举以下4例: 1941年,以虞棘为团长的国防剧团在石现村演出歌剧《归队》。是夜,秋高气爽,月明星稀,观众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1942年,国防剧团在高家演出话剧《血战雷神庙》,舞台搭于山坡之上,左平巧用舞台后方的自然景色和台上的布景衔接在一起——青天白云、苍松翠柏,映衬着“雷神古刹”,眞实协调,观众叫绝。
  同年,国防剧团在前夼村演出话剧《雨过天睛》,偏逢降雨,剧团领导怕观众挨淋,当场声明明晚再演,观众却高喊:“我们不怕淋!”副团长张萍回答:“大家不怕淋,我们就演”,台下立刻响起一片掌声。此时,掌声、笑声、歌声、雨、声融汇成一曲“雨夜乐”。雨中演,雨中看,剧已演尽,人尙不散。
  1944年,以马少波为团长的胜利剧团在郭城演出京剧《牙山英雄》,演至深夜,观众仍兴致勃勃。
  国防、胜利剧团来海阳的演员及其工作人员有:虞棘、江风、张萍、左平(国防剧团导演)、袁先(音乐指挥)、吳凝、姜苞、刘笑梅、彭云、林波、石屏、刘玲、石岩、曲枫、守坚、赵辉、吕骏、孙标、商敏、星峯、王少岩、漠雁、栾少山、王子华、单鸣、王川、曲申、丁玉志、丁佩兰、马路、杜鹏、胡天、杭普、王刚等。
  全团同志和海阳人民有着鱼水深情,他们帮助房东和抗属挑水扫院、铡草垫栏、刨地播种、砍柴拾粪、坚壁清野;给“妇救会”“青抗先”、“儿童团”等讲时事、说故事、教识字、教歌舞、教演剧……;羣众则热情帮助剧团的同志缝补浆洗,烤鞋补袜,问寒问暖,亲如一家。虞棘佳石现村,写剧本通宵不眠,于老大娘送去荷包蛋滋补身体。在反扫荡中羣众掩护剧团的病号刘笑梅、姜苞、曲华安然无事。还不辞辛苦为剧团筹备服装、道具、化妆品…… 国防、胜利剧团教育了海阳人民、鼓舞了海阳人民,同时也给海阳人民以美的艺术享受。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海阳县文化志》

本书记述的是1735年到1985年海阳县文化发展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