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梨香戏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681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梨香戏社
分类号:
I236
页数:
1
页码:
49
摘要:
民国30年秦毓堂在凤城收揽失业的戏子高筱学(假坤角)、于延春、李筱红、同太、同升、耿泮元、傅云亭等组成“梨香戏社”。团长禹忘荟、导演傅云亭、操琴荣在梅、司鼓马仁芳,有演员40余名。戏箱是徽村高筱学、倪才私人的。因不足用,秦毓堂令有戏装的村庄献戏装,“军民同乐”。该社每星期在南庙戏楼出演2至3次,翌年9月解体。
关键词:
戏剧
地方戏剧本
海阳县
内容
民国30年(1941年)秦毓堂在凤城收揽失业的戏子高筱学(假坤角)、于延春、李筱红、同太、同升、耿泮元、傅云亭等组成“梨香戏社”。团长禹忘荟、导演傅云亭、操琴荣在梅、司鼓马仁芳,有演员40余名。戏箱是徽村高筱学、倪才私人的。因不足用,秦毓堂令有戏装的村庄献戏装,“军民同乐”。该社每星期在南庙戏楼出演2至3次,翌年9月解体。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本书记述的是1735年到1985年海阳县文化发展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