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方科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68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方科班
分类号: I23
页数: 2
页码: 45-46
摘要: 京戏在本县极为盛行,每逢年节、庆典、山会均有传统节目演出,羣众喜闻乐见。明、清时代,县内建有城里、整石山、东村、留格、夏村、凤凰山、中村、盘石店、尙山、岠蜗院等十余座戏楼。同治未年,本县城里人王乐天组织的“同庆班”,聘请京师坤伶丁芙蓉,唱作俱佳,名噪一时。光绪未年,徽村有一于老太婆,性情爽朗大方,办事大胆精明,人称“女大王”。她组织一台50余人的京戏,取名“穆柯班”,演唱数县。民国10年东村李正存与陈武(活猴子)合组的“同乐班”,主要演员乔玉芬、石翠芬、张翠英、李二(八怪)等,演出的节目,有声有色,屡看不厌。除此尙有外地来本县演出的“火车头”、“周保善”、“王桂”等戏班。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戏剧 海阳县

内容

京戏在本县极为盛行,每逢年节、庆典、山会均有传统节目演出,羣众喜闻乐见。明、清时代,县内建有城里、整石山、东村、留格、夏村、凤凰山、中村、盘石店、尙山、岠蜗院等十余座戏楼。
  当时村中公众出钱,会首与戏班班主签定合同,车载骡驮搬取戏箱,临时设起戏房,一或就戏楼、或搭彩台露天演唱3至5天,谓之“野台戏”。官绅之家遇有吉庆喜事,招戏班进宅邸演出谓之“堂戏”。这两种形式皆是班主抱“戏单”请会首、东家点戏,苦剧目演唱得精彩、中看,除照给戏资外,尙赐予赏钱,赠送犒劳。
  同治未年,本县城里人王乐天组织的“同庆班”,聘请京师坤伶丁芙蓉,唱作俱佳,名噪一时。光绪未年,徽村有一于老太婆,性情爽朗大方,办事大胆精明,人称“女大王”。她组织一台50余人的京戏,取名“穆柯班”,演唱数县。民国10年东村李正存与陈武(活猴子)合组的“同乐班”,主要演员乔玉芬、石翠芬、张翠英、李二(八怪)等,演出的节目,有声有色,屡看不厌。民国25年东村修乔楠、河南庄于云亭与陈雄飞合组的“一品班”主要演员筱福卿、习兰芬、联羣、筱当子、马耀亭(活曹操)等,该班戏箱齐全、新艳,演员唱打并茂。除此尙有外地来本县演出的“火车头”、“周保善”、“王桂”等戏班。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海阳县文化志》

本书记述的是1735年到1985年海阳县文化发展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