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民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680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民歌
分类号: I057
页数: 2
页码: 40-41
摘要: 俚曲、民歌囱古流行,具有地方色彩的《跑四川》、《送童养》、《好一朵茉莉花》、《老王婆骂鸡》,《寡妇逛灯》、《脏官方大鼻子》、《绣花灯》、《放风筝》、《贱骨头》、《要婆家》等民歌,脍炙人口,唱遍全县。“七七”事变后,抗日歌声,慷慨四起。当时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大刀进行曲》、《烈火燃烧在胶东半岛上》及本县自编的《抵御倭寇》。
关键词: 民歌 民间歌谣 民间故事

内容

俚曲、民歌囱古流行,具有地方色彩的《跑四川》、《送童养》、《好一朵茉莉花》、《老王婆骂鸡》,《寡妇逛灯》、《脏官方大鼻子》、《绣花灯》、《放风筝》、《贱骨头》、《要婆家》等民歌,脍炙人口,唱遍全县。“七七”事变后,抗日歌声,慷慨四起。当时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大刀进行曲》、《烈火燃烧在胶东半岛上》及本县自编的《抵御倭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日小调》等对鼓动抗日起着积极作用。
    在解放区,所到之处,歌声嘹亮,小调流行,如《归队》、《钢铁战士》、《改邪归正》、《兄妹开荒》等剧的主调,几乎人人会唱。《解放区的天》、《老乡们来呀》,《青天呀蓝天》、《咱们是一家》、《汪风暴雨中的灯塔》、《张大疤》、《海阳的铁西瓜》等在民歌基础上创作的歌曲传遍田间、家庭、学校,鼓舞着人们的革命斗志。
    建国后文化馆经常组织举行民歌演唱会,用歌曲配合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和活跃重众文化生活。自1958年至1984年举行的民歌会演、迎春音乐晚会、青年新春联欢、歌咏比赛、胶东金秋音乐会等形式1 7次,有3500多人次参加,有两首民歌《大赶庙》、《樱桃好吃树难栽》参加省会演。《樱桃好吃树难栽》被省电台选播,并在省艺术馆出版的《羣众乐坛》(1983年3月)上发表,1984年上海唱片社又灌制唱片。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海阳县文化志》

本书记述的是1735年到1985年海阳县文化发展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