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招远县姓氏起源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476
颗粒名称:
招远县姓氏起源初考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4
页码:
405-428
摘要:
本文记录了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县境内所有姓氏起源的初考。
关键词:
山东省
烟台市
招远县
姓氏
内容
本《地名志》中,许多居民点的释文涉及到姓氏,然县内诸姓氏究竟是怎么来的,则众说不一。为考究招远之姓氏,不能不溯源古代,广涉全国,难度之大,不言而喻,故只能初考,有的尚待详查。
《通鉴外记》云: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之分”,姓和氏本有区别。姓氏,乃姓与氏的合称。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上古帝王有姓,且古姓中姚、姬、妫、赢、姜……都有女旁,可见姓从女生,是母系制时代的产物。相传,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商代的“方”即邦,有土方、鬼方、羌方、危方……即以为姓。
武王克商后,封同姓子侄五十一国,均以国名和都城名为姓。如:西周时郑、宋、任、邢、沈、楚、汪、郁皆以国为姓;高、柳、单、冯、杨、温等则以封地为姓。
唐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一百卷云:……左氏丘明者,同生赐姓,胙土命氏。 汉,以字、以官、以谥、以邑四者而己。今者不然,论得姓氏者有三十二类。如:以郡、以邑、以乡、以亭、以地、以族、以字、以次、以爵、以官、以技、以事……。
因地为姓的:姜、姬、丘、鲍等。
因谥为姓的:武、穆、庄、戴等。
因官为姓的:史、李、司马、司徒等。
因工为姓的:陶、樊、匠、梓等。
因号为姓的:左、右等。
论古为今、古为今用。今招远之姓氏,无一不是起源于古代.现将常见的姓氏,初考如下。
赵氏西周穆王姬满在位时,国内有卓越的御马手,名造父。向穆王献八骏马,使王西巡乐而忘归。徐国偃王反,穆王率师骑千里马攻徐,徐军败,周军大破之,王喜。因造父献马有功,封于赵城。其子孙以封邑而得姓,故为赵氏。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镇。
姬氏按《史记》载:黄帝的儿子熊氏国君——小典,姓公孙名轩辕,因居姬水,以水而为姓。《国语》胥臣说:黄帝有二十五子,有姓者十二个,即:姬、酋、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嬛、依。又说,青阳苍林为姬姓,复以姬姓赐后稷。所以周王朝的创建者是姬氏,即周武王姬发。
杨氏 《左传》载:定公四年,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为唐侯,叫唐叔。《史记·晋世家》注:封叔虞于唐地,故曰唐叔虞……。叔虞生子名姬燮,是为晋侯。《招远杨氏族谱》云:杨本姬姓,因居晋之杨,故氏杨。按:晋侯姬氏公族,因封于杨地,以地而得姓。后自山西杨地,徙秦朝的弘农郡,由弘农再徒宁波府鄞县,后自鄞县分支徙招远, 已四迁其居。
曲氏成师是曲姓先祖。于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其子孙因封地而为姓,故为曲氏。曲沃即今山西省闻喜县是曲氏发祥地。
蒋氏西周二代国君,名姬诵,因年幼,依其皇叔姬旦、姬奭辅改。姬旦的第三子,名伯龄封于蒋,其后人以封国而命姓,故为蒋氏。
朱氏 《史记》说: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封古天子陆终氏的裔孙——曹扶于邾(今山东邹县城东南南29里处有邾城即其地),为鲁国附庸。战国初,邾国为楚国所灭。其子孙为念故国,以国为姓,去右耳为朱氏。楚灭邾后,朱氏徙于今湖北黄岗县西北十里处,仍称邾城。
战氏战姓在春秋时,系陈国将军毕战的后人。因以先祖战字为姓,故为战氏。
崔氏 《唐世系表》云:崔氏系春秋时齐国丁公伋的后人。因伋食采邑于崔(今山东省清河),故以封邑而为氏。
隋氏 《唐世系表》注:隋氏本姬姓。武王姬发灭商后,采取“封藩屏周”的政策,将其同姓子弟列士分封,以辅周室。隋国是其一,地址在今湖北省。春秋后期,隋国沦为楚国的附庸,后被楚所灭。其后人思念故国,以国名而为姓。
吴氏 《唐世系表》注:吴本赢姓,系秦伯之后,仲的儿子为秦大夫。因食采邑于吴,故以封地而为姓。
康氏 《唐世系表》云:康氏本姬姓,周文王姬昌之子名康,谓康叔。武王灭商后,采取“封藩屏周”的政策,封其弟为康卫侯,周成王封卫侯食采邑于康,其裔人以封邑为氏,故姓康。康地即今颖川地区。
《辞海》云:康氏是古代康居人或康国人,来中国定居后,以康为姓。地址在唐朝属陇右道西部,属安西都护府的萨末鞑城(今苏联地)。
彭氏 《国语》载:彭姓本是祝融氏之后,共八姓,巳、董、彭、秃、妘、斟、曹、芊均为周所灭,彭氏是其一。《史记·楚世家》云:重黎在帝喾时,官居火正。其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名为祝融。祝融之弟——吴回,生陆终氏,有子六人。其三子名篯,因封于大彭,故其后人以封地而命姓为彭氏。
汪氏汪氏本姬姓,周公姬旦封子鲁,为鲁国开国之君。公元前590年至573年间,春秋鲁国成公的支子,食采邑于汪,其后人以封邑而为氏,故为汪氏。
臧氏春秋时,鲁孝公在位(公元前806至782年),有大夫臧僖伯,字子臧,其子孙始以先祖字为氏。
乔氏 《唐世系表》云:乔氏出于姬姓,原为桥字。汉太尉六世孙桥本是为事实。后魏拓拔氏入关后,仍为桥氏。隋文帝杨坚命去木为乔。
高氏 《唐世系表》云:高氏本姜姓,是齐太公之后。太公东就国于齐,其子孙食邑于“高”,故以封邑为氏,姓高。封地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南。
宁氏 《辞海》载:宁,古国名,春秋属晋国地,在今河南省修武。《左传》云: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急就篇》注:宁本赢姓,秦襄公的曾孙封于宁,为宁公。其支庶子孙,以谥为氏。
蔡氏 《广韵》云:蔡姓出于济阳,本姬姓,系周文王第五子度的后裔,周成王姬诵封度于蔡,叫蔡叔度(即蔡国国君,是周成王之叔,名度)。其后人以封国而得姓,故为蔡氏。
庞氏 《唐世系表》云;周文王之子毕公高,生子季孙。周初,成王封其于庞地,其子孙以封邑而为氏,故姓庞。
丰氏 “丰”,古邑名。商臣崇侯虎居此。商末,周文王兵伐崇侯虎,后将故居由岐迁丰。《诗·大雅·文王有声》:有“既代于崇作邑于丰”之句。武王克商后,虽将京迁镐,而丰宫不改,仍为丰京,在灵台(在今陕西长安西北泮河以西)封十七弟于丰为丰侯,故为丰氏。
逄氏夏殷时,诸侯逄公名伯陵,被封为齐王。其子孙以先祖逄字为氏。姓出北海齐地。
周氏 《唐世系表》云:公元前256年,秦始皇赢政灭周后,周赧王姬延被黜为庶入。因其是周末君王,其裔人故为周氏。
迟氏 《澍按商书》云:迟任古贤人,其后人以先祖首字为氏。周初有迟父子名钟,即迟任之后。薛氏 《广韵》云:薛氏出于河东新蔡市,本是黄帝之子,任姓之后裔。其孙奚仲居于薛地,历经夏、商、周六十四代为诸侯,周末为楚所灭。《辞海》注:任姓先祖名奚仲,任过夏朝车正,传为车的创始者,居于薛,后人因地而得姓,故为薛氏。
苏氏苏姓出于扶凤。《苇昭》云:苏氏本已姓,是昆吾之后,古帝王颛顼,其裔孙名吴回,回生终,终生樊,封于昆吾。昆吾之子封于苏,其子孙以国而得姓,故为苏氏。
唐氏 《潜王论》云:唐氏出姜姓。《广韵》载:唐氏本古帝王颛顶之裔孙陆终氏之子晏安,因居于唐,故为唐氏。
孟氏 《广韵》云:孟姓出昌平、武威二地。周初,武王封周公旦于鲁。《辞海》载:传至桓公,其子名仲字庆父,亦称孟氏,是鲁庄公的庶兄。庄公去世,子般即位(即鲁湣公),他派人杀死子般,闵公继位二年,他又派人杀死闵公,为此出走到莒。鲁用贿赂求莒将庆父送回,在回国途中自缢身死,孟氏即其后裔。“庆父不死,鲁难未巳”即出此。
徐氏徐氏出东海高平、琅琊、濮阳。《路史》云:伯益佐禹有功,封其子若木于徐,其子孙以封地为氏。古传:殷民有六族,内有徐氏。《史记》载:赢姓分封者有徐氏。《徐偃王碑》云:“徐氏十五其九十皆于偃王”。春秋时徐偃王为楚所灭,徐子章为吴所灭。
侯氏 《水经注》云:上谷县史《侯相碑》载:侯氏出文苍颉之后,商、周各以侯为氏。《风俗传》云;侯氏即侯爵,周代之封官,因失其爵,其后人以官命姓,故为侯氏。
白氏 《唐世系表》云:白氏出于姬姓。乃康王姬钊的庶子,名虞仲,封于白地。其后人以封地而为姓,故为白氏。
郝氏 《路史》云:古皇伏羲氏之弟,日骨氏,名帝达。其裔孙名子期,帝乙被封于太原之郝地,后子孙以地为姓,曰郝骨氏。至商,因郝地为郝骨氏之发祥地,故为郝氏。
孙氏 《广韵》云:孙氏本姬姓,出自周文王子——康叔,被武王封于卫,为卫国开国之君。传至卫武公,生公子惠孙,惠孙生会耳为卫国上卿,食采邑于戚。会耳生武仲,亦曰孙仲,其子孙以卫王公子惠孙字为氏,故为孙姓。
秦氏秦氏本出于姬姓,周武王克商后,封姬旦之子伯禽为鲁国开国之君。其裔孙为鲁大夫,食采邑于秦地,后人以先祖封邑为姓,故为秦氏。
韩氏 《唐世系表》云:韩姓在“三代”前就有。古传尧时有仙人韩终子,故以此为姓。《澍按》载:韩氏出昌意之后,是传说中的黄帝之子。黄帝娶嫘祖为妻,生昌意,居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生商阳氏(即颛顶)。武王克商后封古帝王后裔于韩,其后人以封地为氏,故为韩姓。王氏王氏多出于太原、琅琊两地,均为古代帝王之后,以先祖为王而名姓。如,周灵王太子之后;毕公高之后;战国时信陵君之后均以先祖居王位,而以爵命氏,为王姓。商朝比干,本系纣王叔父,官居小师,因屡次劝谏,遭纣王杀害。因其裔人是王族后人,故以王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为姬姓之王,出于北海。王氏寻其源基本出于两系,一是商朝帝乙之后;二是周朝姬氏之后。
原氏 《急就篇》云:原氏本姬姓。周文王第十六子,以伯爵封于原地,为原伯。其地为晋所灭,其子孙迁入冀,后人以先祖封地为氏,故以原为姓。
温氏 《温氏族谱》载:温先祖始于己姓,系黄帝之后。子爵唐叔虞之子,受封于河内温地(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子孙以封地为氏,故为温姓。
潘氏 《姓谱》云:潘氏本姬姓。周武王灭商后,采取“封藩屏周”政策,以宗法血统关系封同姓子侄辅周室。为此封其侄季孙,食采邑于潘,裔人以封邑为姓,故为潘姓。
李氏李氏是大姓之一。古时以官而得姓,《左传》中说:“官有世功,则以官族”,李氏就是以官而命姓的。李姓远在夏朝以前即为狱官之长,其族人世为理官(即司法官),囚以官爵命姓为理氏。因李、理二字义同,古时又通用,至商末周初,理氏始改为李姓。
陈氏 《广韵》云:陈氏本舜帝后人,姓妫。《陈度碑》云:周武王克商后,封先帝舜的后人于陈,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受以公爵,并以元女大姃配陈胡公。公元479年为楚所灭。其裔人以封国得姓,故为陈氏。
车氏车姓始于西汉,源于长安。汉丞相田千秋即车氏始祖。公元前140年,田千秋为汉武帝丞相。昭帝继位仍留为相。田因年迈上朝步行艰难,昭帝特恩赐其可乘车出入禁中,人称车丞相。其子孙为念先祖之荣,故为车为氏。
于氏于氏本姬姓。古时作邘。周武王克商后封其次子为邘国诸侯,都城邘台镇(今云南省安宁),其子孙以国名为姓,后去右耳为于姓。至明朝万历年间,于氏一支又由文登县大水泊迁居招远石对头。
马氏战国时期的赵国,建都于邯郸。都城西北十里处,有马服山。公元前270年,赵惠文王之子赵奢,官为司徒。秦国派大将胡阳,攻赵国〓与,赵奢率师大破秦军,因战功赵惠文壬封奢为马服君。其子孙以其祖官爵首字为氏,故为马姓。
邱氏邱氏本姜姓,武王克商后,封其师姜尚于齐,建都营丘。太公支孙以国都为姓,故为丘氏。春秋末年,孔丘出世,被后世之人誉为圣人。北宋后,孔丘职衔随帝王之所欲进行加封。其名按古制应避讳,因此,方将丘字加右耳为邱。
栾氏 《姓氏急就篇》云:栾氏本出姬姓。公元前859年至841年,晋靖侯为晋国国君。其孙姬宾食采邑于栾(今河北栾城县)。其子孙因封邑而为氏,故姓栾。
兰氏 《兰氏族谱》载:公元前627年至606年,郑国穆公在位,因郑穆公名姬兰,其庶支子孙以穆公名为氏,故为兰氏。
蓝氏 《竹书记年》云:梁惠王封太子向为蓝田君。其裔人以先祖官爵首字为氏,故为蓝氏。
毕氏以星宿而取姓,是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第五宿,有星八颗,在金牛座内,其星曰毕。春秋时期以此为姓。
张氏张氏是以星宿而取姓,是二十八宿中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颗,在长蛇星座内,其星曰张,春秋时以此为姓。又说:张姓出于轩辕皇帝第五子,名挥,能造弓和张网扑鱼,因世掌其职,后人以职为氏,为张姓。又说:小昊青阳氏第五子名挥,为弓正,帝赐姓为张氏。
柳氏柳氏以星宿而取姓,是二十八宿中朱雀七宿第三宿,有星八颗,在长蛇星座内,其星曰柳。春秋时以此为姓。《广韵》云:柳氏出自鲁孝公之子展之后,因展食采邑于柳,故以封邑而为姓。
斗氏斗氏以星宿而取姓,是二十八宿中玄武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六颗,在人马星座,其星曰斗,春秋时以此为姓。
牛氏牛氏以星宿而取姓,是二十八宿中玄武七宿的第二宿,有星六颗,在摩羯星座,其星曰牛。春秋时以此为姓。
娄氏娄氏以星宿而取姓,是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第二宿,有星三颗,在白羊星座,其星曰娄。春秋时以此为姓。
房氏房氏以星宿而取姓,是二十八宿中苍龙七宿的第四宿,有星四颗,在天蝎星座,其星曰房。春秋时以此为姓。
亢氏亢氏是以星宿而取姓,是二十八宿中苍龙七宿的第二宿,有星四颗,在室女星座,其星曰亢,春秋时以此为姓。
鲍氏鲍氏出于姒姓。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姒敬叔,于杞为侯,食采邑于鲍(今济南王舍人庄附近)。其裔人以封邑为氏,故为鲍姓。
刘氏刘氏先祖出于山东定陶县西北。相传,尧初居于此,故称陶唐。《刘氏碑》载:祖始于陶唐氏,是黄帝之后,居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南),尧为其领首,后人封于刘地,因地而得氏,故姓刘。上官氏上官氏源于春秋时楚国。楚庄王的儿子名兰,为楚大夫,食采邑于上官,被称为上官大夫。其后人以封邑为氏,故姓上官。
胡氏 《开封府志》卷二沿革篇载:“西周和春秋时期有郑、陈、许、祭、东虢、杞、胡、顿、项、沈、胡、戴十二个国分治其境”。公元前497年楚昭王灭胡,胡国裔人以国命氏而姓胡。考:胡国建都于今河南郾城和舞阳古交界处,今属舞阳县辖区的胡城集就是胡国城。胡氏亡国后,一支流徒今安徽凤阳地。明朝建文年间,一支东迁登州西部屺姆岛定居,后又分迁各地。招远胡氏多由屺姆岛迁入。
胡氏族谱载: “吾族原籍凤阳府,靖难起兵迁东土。携手共行兄弟仨,中有贾奴共步伍。以一迁滩一迁文(文登),相厥而居乐田圃唯有我祖胡德山,相厥高正为安堵。
牟氏牟,国名,在今烟台市以东,春秋为齐所灭,迁牟入莱芜,齐桓公十五年,牟人来朝。牟国虽成破国亡邑,但其子孙仍依故国名而命姓,故为牟氏。
宋氏宋本子姓。出于商王子——帝乙的长庶子,名启食采邑于微,谓微子。武王克商后诛纣王,立其子武庚,以商旧都封之。成王时武庚叛周,周公旦东征杀之,更封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其裔人以封国为氏,故姓宋。
郑氏 《唐世系表》云:郑本姬姓,始于周历王小子,名发,封于郑(今陕西华县),谓桓公,因周幽王失政。为保幽王被犬戎所杀。其子郑武公又在河南新郑建立了新的郑国。其后人以封国而命氏,故姓郑。
诸葛氏诸葛氏始于蜀相诸葛亮。亮祖籍是今山东诸城县,本葛姓。后迁入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定居本寨,以姓氏命名为葛庄,因近已有葛庄,为区别两支葛氏,易村名为诸葛庄。含义是诸城葛姓之庄,其裔人以诸葛为姓。汉末又迁居南阳。
许氏许,古国名。周武王克商后,封功臣之后姜姓于许(今河南许昌东),开国君名文叔。春秋时,因郑、楚两国所逼,于公元前576年迁到叶地(今河南叶县西南),三年后再迁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四年后复返叶地,又住五年被逼到白羽(今河南西峡),十八年后五迁国都到容城(今河南鲁山东南)、战国初为楚所灭。姜姓裔人为念故国而以封国为氏,故为许姓。
丛氏丛氏先祖,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西汉武帝时,从昆邪王归汉,赐姓金,取名日 〓,字翁叔。始任马监,后升侍中。汉昭帝即位,金日〓与霍光、桑弘羊受诏辅政。因金日〓 擒缚莽何罗有功,受封为秺侯,食采于济阳(今河南开封东北)。《辞海》载:公元219 年,曹丕篡汉称帝,夺采邑,夷旧族屠杀汉时旧臣。金氏十三世祖恐遭族诛,携眷族东逃东莱郡不夜城(今文、荣两县地带)小店村。为避曹氏追杀,易金氏为丛,改村名为丛家岘(今文登县地)。
曹氏曹,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弟振铎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裔人以封国为姓,故为曹氏。
邢氏邢,古国名。《史记》载:周武克商后,封周公旦第四子清渊为邢侯(今河北邢台地)。僖公二十五年为卫所灭,裔人以封邑为氏,姓邢。
方氏方氏出于商代,在黄河以北有“方”,即帮。如土方、龙方、鬼方等,居此方内,裔人以方为姓。
滕氏《国语》胥臣日: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个,滕氏即其一。
任氏 《国语》胥臣日: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个,任氏即其一。又说:“任”,“任人”也。周王室外廷政务官,即为“常任”,执掌政务。任者在周初以官而为姓,为任氏。
祁氏 《国语》胥臣日: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个,祁姓是其一。
冯氏 《唐世系表》云:冯氏本姬姓。周武王克商后,按宗法封其同姓子弟于冯,其后入以封邑而为姓。
单氏 《唐世系表》云:周武王克商后,按宗法封其同姓子弟于畿内单地,其后人以封地而为姓。姜氏 《姓氏寻源》云:上古帝王有姜姓。商末周初,姜尚即其后裔。武王克商后,封姜尚为齐君,建都营丘,故为姜姓。
鲁氏 《姓氏寻源》云:周武王灭商后,实行宗法分封制,以屏周室。周公姬旦封子鲁,为鲁国开国之君,其子伯禽承袭之,子孙以封国而为姓,故为鲁氏。
尹氏 《广韵》云:尹始出天水、河内等地。本是小吴之子,名子般,官为工正。因世掌其职,故以官而为氏。《白虎通》曰:师尹位列三公,以官爵为姓。《汉豫州从事尹宙碑》云”尹氏先祖出自商殷,乃迄于周,因世作师尹,赫赫之盛,故为尹氏。
寇氏 《寇氏族谱》载:西周初,武王置司寇,吾祖任之,故以官爵为姓。
刁氏春秋齐恒公时(公元前685——644年),坚刁为齐国寺人,其子孙以先祖字为氏,故姓刁。
史氏 《史氏族谱》云:先祖为周史官,后裔以官为氏。据《尚书·立政》载:史者,周初官制,王室外廷政务官,内有史官建制。
商氏古部落名,始祖名契,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传到孙相士时,势力范围达到今渤海一带。相士三世孙冥,善于治水。冥子王亥,从事畜牧业。至汤,起兵灭了夏桀,建立商朝。从契到汤共历十四代,由地名成为国族名。商至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后,周人改称商为殷,而商后人仍称为商并氏之。
殷氏殷,古都名。在今河南省安阳西北小屯村。商第十代国君,名盘庚,迁都于殷,共八世十二王,历时二百七十三年。因其地是商朝都城,故邑人以国都为殷姓,《史记》云:契的子孙迁殷,裔人以国为氏。
罗氏 《姓纂》云:罗氏有齐郡、襄阳、河东三族。《广韵》载:罗氏本出长沙,出自颛项末胤,受封于罗国(今房州),为楚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载:唐时西突厥可汉——斛瑟罗入中国,其后人就以斛琴罗为姓,后改姓罗。
阎氏 《辞海》注:春秋时晋有阎地,居此之人以地而命氏,故为阎姓。
邴氏春秋时,晋有邴地,居此之人,从地而为氏,故姓邴。
安氏古代安息人,或安国人,来中国后以国为姓。如汉朝有安世高即安息人。古有阿滥谥地,唐设安息州于此,属安息都护府(今苏联地)。
段氏 《辞海》注:段氏本是鲜卑族的一支,以部落名称为氏。西晋时,鲜卑首领段务目尘,受晋封为“辽西公”,所领三万余户,分布在辽西一带,后为石虎所灭,部族多于汉人同化。
季氏 《姓苑》云:今寿春有季氏,本出姬姓。春秋时鲁恒公子,生而有文在手,曰友,遂命名为季,因在鲁国立有大功,在恒公后即为上卿,谓季子。季子生子曰文,始以祖字为氏。《辞海》载:春秋后期,从季文起到季武子(季文子)、季平子(武子孙)、季恒子(平之子)、季康子(恒子庶子),均在鲁国执政,故裔人以季为氏。
丘氏 《周礼·地官小司徙》注:“四邑为丘”。郑玄注:方四里为丘。《广雅、释注》云:“丘居也”。如营丘、商丘、陶丘均为古居地,居人以地而为氏。《通考》:太公望之后本姜姓,食采子营丘,其子孙以丘为氏。
程氏商末古邑名。在今陕西成阳市东。古代本作郢,也称毕郢。周文王曾迁居于此,故邑人以地为氏,曰程氏。
邹氏 《辩证》云:春秋时期,宋国正考父食采于邹邑,其子孙遂以地为姓。其地本邾子之国,后为鲁并。《辞海》注:邹,古国名,本作邾。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在今费县、邹县、滕县、济宁、金乡等地,建都于邾(今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邹县东南纪王城)。战国时为楚所灭,裔人以国为氏。
杜氏 《广韵》云:杜氏,出于京兆汉阳、南阳三地,本为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周为唐杜氏,杜伯名恒,为周宣王所杀。裔人以国为氏,故姓杜。
丁氏 《广韵》云:丁氏出济阳、济阴二地。《太公金匮》注:“武王克商,丁侯不朝。”可见丁姓在商代已有。《诸姓书》注:丁氏出于姜姓,齐太公之子,名伋为丁公。其裔人以谥为氏,故娃丁。
焦氏 《史记》云:武王克商后,为褒神农氏之后,封其裔人于焦,故姓焦。
邵氏 《广韵》云:邵氏本姬姓。系周文王之子姬奭之后,武王克商后封为召公,后辅佐成王其子孙以先祖之谥为氏。《辞海》注:邵,古邑名。有邵亭,在今河南济源西,春秋时属晋地。
羊氏 《辞海》注:羊同,古族名。羌人一支系。在今西藏西北部,有大小二部。小羊同在大羊同以西,两部均从事畜牧业。其王曰姜葛,以四大臣分掌国事,有兵八、九万人。唐初为吐蕃所并,进入国内者以羊为姓。
魏氏 《史记》云:魏氏的先祖是毕公高之后,封于毕为毕氏。裔人毕万,春秋时为晋大夫,封于魏,其后人以国为姓为魏氏。
梁氏 《史记·索隐》云:梁本赢姓。《唐上柱国梁府君墓志铭》云:昔秦仲伐西戎有功,周平王东迁时,封小子康于夏阳梁山,因以为氏,故姓梁。《东观记》曰:梁氏的先祖与秦同祖,出于伯益,封于梁,晋大夫梁益即其先祖。《广韵》云:梁姓出安定、天水、河南三地,本自秦仲。周平王封小子康,于夏阳梁山为梁伯,后其子孙奔晋以国为氏,称梁姓.《辞海》云:梁,古国名。又名小梁,赢姓。在今陕西韩城南,东临黄河。春秋时为秦所灭,裔人以国为氏。
苗氏 《风俗通》云;春秋时楚国大夫,名芬,食采邑于苗。其裔人以封邑为氏,故姓苗。
葛氏 《急就篇》注:夏时有诸侯为葛伯,后为汤所并,裔人因失其国,故称葛氏。《风俗通》云:葛氏,古葛王之后。《路史》云;小昊后裔有葛王者,后为葛氏。
解氏 《急就篇》注:解,古地名。在河东裔人以地为姓。故春秋时晋国多解氏。唐叔虞之子,名良,食采邑于解。《辞海》云:解,古地名,春秋时为周王朝畿内地。姓有二,大解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小解在今洛阳市西南。
戚氏 《姓谱》云:戚氏出自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因食采邑于戚,其庶支子孙以封邑为氏,故姓戚。《汉戚伯著碑》注:春秋时文公元年,公孙敖会晋襄公于戚,邑人以地为氏。戴氏 《姓纂》云:春秋时宋戴公之后,以先祖谥为氏。《广韵》云:戴姓出济北,本自宋戴公。至穆公时,生公子元,遂称戴氏。
吕氏 《史记》载:吕尚本姜姓。因从其封姓故为吕尚。《世系表》云:吕氏出于姜姓。是炎帝的裔孙,共二伯九洲,其他弘农。重孙伯考,佐尧掌四岳,号太岳。佐禹治水有功,成为夏之心吕之臣,故封为吕侯。周穆王时,吕侯入为司寇,宣王时改吕为甫。商末吕尚,字子牙,号太公望。周初,佐文王、武王伐商,事成封于齐,历十九世,至康公为田和所篡,迁入海滨,其子孙以祖谥为氏,故姓吕。
夏氏 《辞海》注:夏,即三代前夏侯氏部落的名称,也是我国第一个朝代。相传,夏禹为夏侯氏部落领首。禹之子名启,继位后,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东)。后又迂都斟〓、安邑。传到桀,为商汤所灭,裔人以国为氏,故为夏姓。
叶氏 《风俗通》云:楚,沈尹戌生诸梁,字子高,食采邑于叶,裔人以封邑为姓。《辞海》载:叶,古邑名,在今河南叶县南,春秋时属楚地。
纪氏 《姓纂》云:纪氏出姜姓,炎帝之后,封为纪侯。东莞剧县是纪侯邑。裔人以封地为姓。《辞海》注:纪,古国名,姜姓,在今山东寿光县南纪台村。 辛氏 《广韵》云:夏朝第一代国君——启,封其支子于莘,因莘辛音相近,故为辛氏。《史纪》云:夏朝禹王的后人,为姒姓,其后人分封于辛,故以国为氏,姓辛。
黄氏 《黄帝本行记》云:黄姓本黄帝之后。《广韵》注:陆终氏之后,受封于黄,裔人以国为氏。春秋时为楚所灭。《辞海》注:黄,古国名,赢姓。在今河南潢川西,春秋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裔人以国为姓,故黄氏。
路氏 《唐世系表》云:路氏本姬姓,帝挚之子,名〓元,封于中路,历任禹夏诸侯,子孙以国为氏,曰路姓。《并州大原令路公神道碑》注:帝喾高辛氏之孙,名〓元,因有功于尧,受封为路中候,有德于民,故赐姓路。
步氏《步玉篇》作陟云。名潜夫,欲豹之孙,食采邑于步,故以封邑为氏,称步姓。
《广韵》云:春秋时,晋步杨食采于步,步杨子,名步毅,后以步为氏。
童氏 《姓纂》云:童氏,出颛顼之子老童之后(童子古作僮,即童也)。《路史》注:童字出童律《汉之童恢碑》,作童字,即童姓也。
宫氏 《证云》注:官姓,出自周朝职官,因其先祖是周王室掌官门的宫官,裔人以世官为氏,故称宫姓。又说:春秋虞国大夫官子奇之后以先祖首字为氏,故称宫姓。梅氏 《唐书世系年表》云:梅姓出汝南地,本是商朝臣子梅伯之后.武王克商后,封梅伯之孙——黄梅为忠侯,其裔人以祖字为氏,称梅姓。春秋时居楚国和郑国之间,今河南地。
节氏 《姓纂》云:节姓出自周朝之内廷政务官,专司节礼。其子孙以先祖官职为氏,故称节姓。又云,节氏本姜姓。传说:炎帝居生节茎,节姓即出于此,或为节令,以官为氏。
穆氏 《穆氏姓纂》云:穆氏出自春秋时宋穆公之后,其支孙以先祖“谥”为氏,故为穆姓。
陆氏 《姓纂》云:陆氏本出芋姓,陆终氏之后。《世系表》云:陆氏出于妫姓,田完的裔孙,齐宣王小子,名通字季达,封于平原般县的陆乡,号称陆侯,裔人以先祖封地为氏。
傅氏 《唐世系表》云:傅氏本出姬姓。先祖是黄帝的裔孙,名大由,封于傅邑,裔人以封邑而为氏。
沙氏 《姓莞》云:沙氏本出神农氏时夙沙之后。黎城《相召志》云:古时,沙为侯国,今元城西南有沙亭,即其旧地。其子孙以封邑为氏,故姓沙。
欧氏 《路史》云:欧氏本越王无疆的次子,号守,封于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欧余山之阳,裔人以地为氏,故称欧姓。并有欧阳氏,亦因地处欧余山之阳,故欧阳氏。
薄氏 《潜夫论》云:薄氏本姜姓,出于雁门、谯郡二地。系薄姑氏之后,商之诸侯国,裔人以先祖首字为姓。
郭氏 《宰相世系表》云:郭氏,始于周初,武王克商后封虢叔于西虢。平王东迁时夺虢叔封地给郑武公,楚庄王为此伐周,责平王灭虢。于是虢叔裔孙——序封于阳虢,号虢公。郭字是虢字之转音,故为郭氏。
范氏 《唐世系表》云:范氏本自陶唐之后,夏时为御屯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其后杜伯之孙,名〓,任晋司空。〓生士会,食采邑于范,其子孙以封邑为氏,故姓范。
万氏 《姓纂》云:万氏出自毕万之后,以先祖字为氏,故姓万。
谢氏 《世系表》云:谢氏本任姓,黄帝之后,至周为姬姓。周宣王之后申伯,食采邑于谢。其裔人以先祖封地为氏,故姓谢。
贺氏 《广韵》云:贺姓本齐之公族大夫庆封之后。东汉时,庆纯为侍中。为避安帝讳,改为贺姓。金氏 《群辅录》云:金氏本伏羲氏之臣,名金提靖繇,此为金氏之先祖。《广韵》注:金者,金天氏之后。西汉武帝时,匈奴休屠王太子日〓,字翁叔,事武帝著忠孝节。帝赐姓金,封为秺侯。
苑氏 《姓纂》云:商迁殷地后的第四代国君——武丁之子名文,封于苑地为诸侯。其后人以封地为氏,故为苑氏。
党氏 《姓纂》云;党氏出自周公旦的公族之后,是姬姓庶支。党氏本出夏侯氏,世居同州,后徙华阴。
冷氏 《冷氏山茔肆考》云:冷姓本黄帝乐官伶伦之后,音讹而为冷,故为冷氏,《路史》,周初康叔之后,有冷氏。
官氏 《左传》云:春秋时,“官有世功,以官命氏”,故有官姓。
盛氏《杂录》云:盛氏先祖太姜生季历。季历娶大任,生文王名昌。文王子名奭,因辅成王,封为西伯召公。召公夫人姜氏有娠,生子后见手中有文似“盛”,故名为盛。盛十八岁时封为谯侯。其裔人以先祖名为氏,故姓盛。《路史》注:盛伯之子,天子所赐。盛与姬本同宗。
石氏石氏寻源有三: 一、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以先祖首字为氏。
二、《石君墓志云》:石氏先祖,姓乌石兰氏,因从拓拔圭入主中原,居河南,遂去乌、兰,姓石。
三、唐朝西方有石国人,(今苏联鸟兹别克的塔什干一带)来中国以石为姓。
林氏 《姓纂》云:周平王的次子,名林开,开生林英,英生茂,故林本姬姓,以先祖字为姓。《宋宣教郎林浔墓碑》载:林氏本商朝比干之后,辟地林山,以地为氏,子孙分居清河。至汉迁济南。晋朝太傅礼永又迂下邳。为避永嘉之乱(即八王之乱),合浦太守林绿迁闽,故闽中多林氏。
贾氏 《广韵》载:贾氏本是周朝的贾柏之后,出自姬姓。按:晋唐叔虞之小子,名公明,封于贾邑为附庸,谓之贾伯。《博物志》载:河东临汾县(今山西),有贾乡,古时为贾伯采邑。裔人以封邑为姓。
考氏考氏出自姬姓。周考王姬嵬之后,因王谥而为氏,姓考。又云:本考成氏之后所谓“考成”,系指古时考核官吏政绩的官员,裔人以官命姓。
矫氏 《风俗通》云:矫氏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矫父之后,以先祖字为氏,故为矫姓。
肖氏 《潜夫论》载:肖氏本殷商的旧族。《左传》注:分伯禽以殷兵六族为肖氏。《风俗通》载:春秋时期,宋国乐叔,因功受封于肖地,列为宋国附庸,子孙以封地为姓。汉相国肖何即其后也。
庄氏 《庄氏急就章》云:庄氏本为楚庄王之后,以王谥为氏,故姓庄。战国时齐有庄暴、庄贾皆庄王后人。又说:春秋宋国之四代国君谥名为武、穆、庄、戴,本商微子后人,以先王谥为氏,故姓庄。
姚氏 《帝王世记》载:舜母名握登,生舜于姚墟,因地而为氏,故姓姚。舜的后人在周时,胡公受封于陈,至敬仲仕于齐,为田氏。至西汉平帝时,王莽篡汉。舜的裔人,为避莽乱过长江居于吴郡,改姓妫。五代孙敷,复为姚氏。
田氏田氏本三代姓,始祖是帝舜的后人,为妫姓。周初,武王封先帝舜之后满于宛丘,为陈国开国之君,号陈恒公。公元前497年为楚所灭,其裔人以封国而为姓,曰陈氏。公元前706年陈历公之子,名完,为陈国大夫。至齐国,齐恒公受以工正,因陈、田二字声相近,陈完之后又易为田姓。
綦氏 《姓苑》云:綦连氏改为綦氏。李延寿日:綦连先祖本姬姓,战国末,因避乱走祁连山,以山为姓日祁氏。后因祁綦音近,改为綦姓。
钟离氏钟离,本春秋楚邑,人以邑为氏,曰钟离,古治所在安徽省凤阳府东北。
知识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本志记载了招远县行政区划、自然村、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等各类地名的标准名称、历史沿革、地理方位、地形概貌、行政归属、自然经济、社会概况等,并插有现行地名图、历史沿革图、彩色照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