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纪念地、名胜古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464
颗粒名称: 七、纪念地、名胜古迹
分类号: K928.7
页数: 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县境内纪念地、名胜古迹,并做简要概括。
关键词: 山东省 招远县 纪念地 名胜古迹

内容

气长存名垂千古革命纪念地招远县烈士陵园Zhāoyuǎnxiàn Lièshìlíngyuán 位于招远县城西2公里的初家山东麓。此地峰峦伟拔,林木葱笼。总面积80,000平方米。1960年,县人民政府在此集葬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我县殉国的革命先烈950名,命名为招远县烈士陵园。每年清明节,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的干部、职工、学生等数千人,来这里瞻仰祭扫,奉献花圈,以示悼念。
  齐山烈士纪念塔Qíshānlièshì Jìniàntǎ 位于招远县城南16公里的齐山山巅。这里峰峦秀奇,景色优美,山峰突兀,苍松郁绿,山形呈东西走向,形似一只雄师微昂其首,虎视远方。1945年7月,南招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此建起一座以砖石为主要结构,五层飞檐,十五米高,六角形的“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第一层刻石铭记:我军烈士317名;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殉国烈士50名;抗日人民殉国烈士19名,计386名。二层六面均是暗窗。三层“革命先锋,血债血还,民族之光,人民榜样,精神不死,英名永垂”二十四个大字分别写于六面。四层正面为一颗五角星,其余五面书有“为正义而战”五个大字。五层青砖砌成。顶端是红五星。1946年5月,南招政府所辖齐山、高山两区,又在塔前阳坡集葬革命烈士115名,塔的左右散葬革命烈士49名,均有墓碑铭志,以示敬仰。
  为永褒先烈,教育后人,政府于1959年将塔维修一次,1982年再次维修,使塔身更加雄伟多姿,序严肃穆。当地干部群众每逢清明佳节多往祭扫。
   古遗址和古墓群曲成故城遗址Qūchéng Gùchéngyízhǐ 位于招远县城西21.5公里的蚕庄镇东曲城村南。东、南为机井房,北靠曲城南河。遗址东西长约850米,南北宽约200米,文化层厚约3米。汉代陶器残片和花纹砖块散布地表。
  曲成故城,有关古籍均有记载。《山东通志》云:“曲成故城,在招远县西五十里,汉置。”旧《招远县志》亦载:“汉置曲成县,在今县治西四十华里,属东菜郡,东汉因之……”。其地与今曲成故城遗址相符。另外,多年来在此地曾发现城墙一段,夯层和夯窝非常清楚;汉井两眼以及鼎、簋、盘、匜等西周铜器和鬲、豆、盆、罐、瓮等陶器。据此可证,此地确为曲成故城遗址无疑,且曲成的历史远远早于汉代。
  该遗址发现于1955年,1956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再次被招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家古遗址Yángjiā Gǔyízhǐ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2公里的宋家乡羊家村南的饲养场内。1981年4月中旬文物普查时发现,因遗址临近羊家村而定名。
  该遗址为一台形高地,北临羊家村中小河,南靠石头河,东南有“野物口子”山,西为机耕路。南北长50米,东西宽10米,面积为500平方米。地表土已被取完,找不到文化层。在暴露的生土层内发现一个原始灰坑的底部,从中清理出石器、骨器、角器、陶器、铜器等各种文物百余件。同时还发现清理了只剩下小部分的半地穴式房基两处。考证说明距今四千至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已有人类定居。
  北里庄古遗址Běilǐzhuāng Gǔyǐzhǐ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0公里的宋家乡北里庄村东头。1981年4月文物普查时发现。因居北里庄村东而定名。现只有在靠村东头沟西沿一块约有四亩地大小的地西边,还存有原始文化层,保存尚好。其它大部分已被村庄覆盖。
  现存遗址为三角形台田,北边和西边都是断崖,西边长75米,北边长5米,南边长80米,面积为3187.5平方米。耕土层以下为原始文化层,黑褐色土,较硬,夹有红烧土块、木炭、手制夹砂红陶片,并有石器出现。西断崖暴露出原始文化层,北断崖上部淤积层内夹有宋砖。采集到的标本有蘑菇状的器盖把手,〓腰和鼎足等。据考证,这些文物具有东岳石文化特征。
  该遗址是招远目前所知较早的文化遗存。1984年被招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盛家古遗址Shèngjiā Gǔyízhǐ 位于招远县城西北10公里,张星乡盛家村西20米的大片平地里。1981年4月文物普查时发现,因临近盛家而定名。
  该遗址东靠黄(山馆)水(集)公路,西与小疃梨园相连,南有盛家养鸡场,北至小疃村南头,遗址西300米处为界河。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00000平方米。在遗址西南部有一南北长约200米,高约1米的断崖,呈“Z”形,黄粘土,内有夹砂红陶、褐陶片,袋足及泥质灰陶、白陶片、粗瓷器碎片等,文化层不明显。从采集到的遗物看,盛家古遗址延续年代较长,可能为东岳石文化、西周,汉代和宋代四个时期的物品, 段家洼古墓群Duànjiāwā Gūmùqún 位于招远县城北14.5公里,宋家乡段家洼村西南20米处,南靠公路,北有小河,东至机耕路,西临水沟。该墓群发现于1981年4月,整个墓区南北长约220米,东西宽约206米,面积约25000平方米。墓群北部有一东西走向,深约一米的小沟。从水沟被冲刷的断面和底部观察,有三座形制相似的汉代墓葬。其中,下部轮廓还清晰可辩。墓室为砖砌园形攒尖顶,顶部已被破坏。在古墓群南边的地堰、水口等处,还有大量形似宋代的墓砖出现。出土的随葬品有带图案的墓砖、罐、豆盘、器底、口沿等30件,还采到素面、网状纹、绳纹等三种泥质陶片。经考证鉴定,段家洼古墓群主要为汉代墓地,另外也有宋代墓葬。1984年被招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辛庄古墓群xīnzhuāngGǔmùqún位于招远县城西北22公里,辛庄镇辛庄东北村北50米处,北临渤海滩,东边为断崖。该墓群发现于1973年冬。整个墓区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50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墓区的东断崖,南北长约80米,呈“ㄣ”形,暴露出十多座土坑竖穴墓,填土中夹有碎骨块和泥质灰陶片。出土的随葬陶器有鬲、罐等十八件。经考证鉴定可能为西周——春秋时期的墓葬。1984年被招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本志记载了招远县行政区划、自然村、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等各类地名的标准名称、历史沿革、地理方位、地形概貌、行政归属、自然经济、社会概况等,并插有现行地名图、历史沿革图、彩色照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