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温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449
颗粒名称: 招远温泉
分类号: F592.7
页数: 2
页码: 264-265
摘要: 招远温泉,位于招远县城东里许的滚泉山西麓。地热范围东起汤东沟村,西至招城东河西岸,北至朱家咀村西,南至大曹家村后小河一带,呈三角形,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有泉眼3处,生产井12眼。其中孔深70米的8眼,3—8米的4眼。单井日涌水量800—1000吨。水温高达摄氏98度,居全省首位,在全国亦享有盛誉。
关键词: 山东省 招远县 温泉

内容

招远温泉,位于招远县城东里许的滚泉山西麓。地热范围东起汤东沟村,西至招城东河西岸,北至朱家咀村西,南至大曹家村后小河一带,呈三角形,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有泉眼3处,生产井12眼。其中孔深70米的8眼,3—8米的4眼。单井日涌水量800—1000吨。水温高达摄氏98度,居全省首位,在全国亦享有盛誉。 招远温泉历史悠久,早就遐迩闻名。旧《招远县志》载:“汤泉,最著骊山,最清香溪,最热遵化……然招远温泉,热不下遵化,其温凉并流,奇观为天下最”。泉水由石隙涌出,奔流而西,与近处冷水汇流一处,形成小溪,人称“鸳鸯河”,又名阴阳河”。河上有桥,因受水温影响,秋不见霜,冬不见雪,形成一大奇观,故名“断霜桥”。旧《招远县志》又载:温泉“炙手炭同炎,濯足热益大,隔瓮能煮水,浸篮可熟菜,竟如鼎中汤,澡身此为最。”古人在此“甃石为池,澡身去垢”。自唐建罗峰镇后就有“温泉晚浴”之称,金初置县后,被誉为八景之一。
  招远温泉的形成,与地壳构造裂隙关系甚为密切。据地质和考古学家研究,温泉是由雨水和地表水下沉至地壳深处,再由岩石裂缝循环到地面形成的。胶东系一古陆地。自古生代以来长期隆起,且比较稳定,故古老的变质岩隙大片裸露。到了中生代(约两亿三千万年前)因受燕山运动以及此后的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转而处于微微上升阶段,从而导致岩石破碎和裂隙构造的进一步发展,为温泉的形成创造了地质条件。
  招远温泉有三个特点:其一,温度高、热效应好;其二,矿化度较高,浮力、压力大,对人体作用力强;其三,所含药物化学成份丰富,除含钙、钠、钾、铁、镁、硫、氟、碳、碘、溴、硫酸根和亚硝酸等二十多种元素外,还含具有重要医疗价值的微量放射元素——镭、钠和氡。从而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用温泉水洗浴,对医治慢性风湿病、外伤、肥大性关节炎,光线刺激性皮炎、牛皮癣、坐骨神经疼、慢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症及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温泉独特的医疗作用早就为人们所认识利用。旧《县志》载:温泉“不惟除垢腻,兼之愈癣癞、驱瘟疫、消饱涨、慰疲倦、夏除暑、冬去寒……”。但是,解放前,招远温泉只有三个简陋的小汤池。新中国成立不久,人民政府就在旧浴池旁边修建了设备比较齐全的两个大型浴池,接纳全图各地前来治病和疗养的人。同时,还修缮了原“民汤”,以利群众免费洗浴。一九七八年,国家拨款三十万元,兴建了一幢一千九百多平方米的三层浴池大楼,拥有四百多个床位,日洗浴人数达一千多人次。一九八三年,国家又投资二百万元,在旧水疗室的北侧,新建了一座四至六层的现代化水疗大楼,总面积达八千平方米,拥有三百五十多个床位,成立了疗养院。近几年,科技工作者敲开了进一步利用地下热能的大门。一九七一年,省科委在这里建起我省第一座二百瓩的地热发电站。一九七二年,地、县科技部门又利用热水中的氡元素分析,在此建起了地震测报站。水产部门在此试养非洲鲫鱼成功,建起了热带鱼保种站。体育部门在此建起了温泉游泳池,常年为游泳健儿提供了训练和比赛场地;周围村庄的群众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建起了温室,用来发展蔬菜生产,使地下热能的开发和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知识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本志记载了招远县行政区划、自然村、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等各类地名的标准名称、历史沿革、地理方位、地形概貌、行政归属、自然经济、社会概况等,并插有现行地名图、历史沿革图、彩色照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