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陈家乡所辖行政村、自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445
颗粒名称: 大户陈家乡所辖行政村、自然村
分类号: C912.82
页数: 5
页码: 254-258
摘要: 本文收录了山东省招远县大户陈家乡所辖行政村、自然村。
关键词: 山东省 招远县 大户陈家乡

内容

大户陈家Dàhùchénjiā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9.5公里,钟离河上游的山夼之中,东与南冯家毗邻,西与好汉〓隔河相望,属丘陵山区。据出土的春秋方陶盒和战国青铜剑、陶斗、陶炉等文物印证,此地早有人群定居,是招远县古老居民地之一。据陈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陈氏一世祖陈国治由掖县梁郭乡修家沟迁此定居,取名大户陈家。耕地1,884亩,人口1,397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粉丝加工、砖瓦厂和辽宁省油漆化工厂招远分厂。原属金岭公社,1959年划归华山公社,1971年析置大户陈家公社。现为乡政府驻地,卫生院、供销社、邮电、银行、粮所、鞋楦厂、制钉厂、机关学校均设村旁,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上夼Shàngkuǎng别名:小李家位于招远县城西11。5公里的铺山南麓。西临山谷,东依金岭水库,地属山区。明天顺年间,李从先由山上李家迁此定居,取名小李家。后他姓相继迁入,因处钴山南麓的山夼中,故易名为上夼。耕地2,080亩,人口1,106人。以农业为主,有采金和条编业。
  古宅Gǔzhái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0.5公里的金岭水库西岸,村南小河东流入钟离河,东与大户陈家隔河相望。据考,此地金、元之间曾建有村落,后因居民徙绝变为废墟。明嘉靖年间,李忠阳由山上李家迁入,刘姓由上刘家迁入,因居古村落废墟之中,故名古宅。原属金岭公社,1971年划归大户陈家公社。耕地2,082亩,人口1,500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网扣、草编和粉丝加工。
  于家埃Yújiāāi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0公里,北临金岭水库,地属山区。明永乐年间,于姓由中村迁此定居,因居土埃之上,故名于家埃。成化年间,宋日龙、宋日会从城西宋家迁入,村名沿袭。耕地185市,人口195人。以农业为主,有织带厂。
  [=此处为插图(事迹英烈足资楷模(赵书策烈士纪念碑))=] 赵书策Zhàoshūcè别名:赵家沟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2公里的石脚山东麓,四周群山环绕,溪水向东北流入金岭水库。明万历年间,赵姓由赵家庵迁此定居,因处沟旁,故名赵家沟。1943年夏,日军偷袭此村,村民兵自卫团长赵书策,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殉国。为褒其功,经政府批准,易村名为赵书策。耕地630亩,人口331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西华山Xīhuáshān别名:下华山位于招远县城西南8.5公里,华山西南麓的谷涧中,南靠大户陈家,西邻于家埃,属丘陵山区。明永乐年间,刘氏二世祖由上华山析居此地,因处祖居地以西取名下华山,后易名为西华山。耕地800亩,人口604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条编和织带厂。
  中华山Zhōnghuáshān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8.5公里,华山西南麓的谷涧中,地属山区。明成化年间,刘氏分别由上、下华山移居此地,因处两村之间,故名中华山。耕地655亩,人口435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粉丝加工。
  上华山Shànghuáshān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7.5公里,华山南麓的谷涧中,地势东高西低,地属山区。明洪武年间,刘氏祖刘谅由山西洪洞县贾村大槐树底下迁徙此地,因处花山南麓,故名花山。永乐年间,演变为华山。后刘氏兄弟分居,弟居华山西南麓,取名下华山,此地改为上华山。耕地1,055亩,人口775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条编。
  北冯家Běiféngjiā别名:北炉位于招远县城西南8公里,仰望顶西北麓的公路旁,南和南冯家接壤,地势东高西低,属丘陵山区。明永乐年间,冯氏兄弟二人由四川省青旗府沪州县大槐村迁此,析居南北两地建炉,以打铁为业,兄居此地,取名北炉。明末弃工就农,改名为北冯家。耕地823亩。人口480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南冯家Nánféngjiā别名:南炉位于招远县城西南8.5公里,仰望顶西麓,地势东高西低,属丘陵山区。明永乐年间,冯氏兄弟二人由四川省青旗府沪州县大槐树村迁此,析居南北两地建炉,以打铁为业,弟居此地,取名南炉。明末弃工就农,改名为南冯家。耕地1,030亩,人口724人。
  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条编、采石和雨衣厂。
   香沟Xiānggōu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4公里,香山南麓的谷涧中,地属山区。明永乐年间,刘姓由掖县城后刘家迁此定居,因处香山南麓的小沟内,故名香沟,耕地710亩,人口421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涂料厂。
  小河宋家Xiǎohésòngjiā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6公里的招远掖县边境,大沿河西岸,属丘陵山区。元至元年间,宋姓由掖县宋家集迁此建村,因处小河畔,故名小河宋家,明永乐年间,刘姓由掖县城后刘家迁入,村名沿袭。耕地631亩,人口493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盛产花生,是全县花生高产村之一。
  小河刘家Xiǎohéliújiā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5.5公里,招掖两县边境,三面环河,河水南流入王河,属丘陵山区。明永乐年间,刘姓由掖县城后刘家迁此定居,因处小河畔,故名小河刘家。耕地2,296亩,人口948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轻型建材厂。
  荆王家Jīngwángjiā别名:荆条王家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4公里的高山东麓,王山耸立村南,大沿河从村中南流入掖县境内。明宣德年间,王姓由本县徐家疃迁此定居,因此地盛产荆条,故名荆条王家。后简称荆王家。耕地1,603亩,人口1,005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条编和糖果、电镀厂。
  侯家沟Hóujiāgōu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9公里,仰望顶西南麓的山涧中,东邻谢家沟,小溪穿村西流入钟离河,地属山区。明宣德年间,侯姓由本县侯家村迁此定居,因居小沟旁,取名侯家沟。正德年间,刘姓由本县上刘家迁入,村名沿袭,耕地1,560亩,人口812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塑料加工厂。
   谢家沟Xièjiāgōu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8.5公里,仰望顶南麓的山沟中,村前小河西流入钟离河,地属山区。明万历年间,谢姓由本县谢家庄子迁此定居,因处沟溪旁,故名谢家沟。耕地396亩,人口269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塔山黄家Tǎshānhuángjiā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4公里的塔山西麓,西连孟家沟,属丘陵山区。明永乐年间,黄姓由掖县黄家迁此定居,因处塔山西麓,故名塔山黄家,后简称黄家。1980年地名普查与张星公社黄家重名,经政府批准,恢复原名。耕地520亩,人口379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塔山原家Tǎshānyuánjiā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4公里的塔山西麓,大沿河东岸,北与塔山黄家为邻,西与掖县接壤,属丘陵山区。明嘉靖年间,原姓由本县大原家迁此定居,因处塔山西麓,故名塔山原家。耕地1,924亩,人口1,220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砖瓦厂。
  西梧桐夼Xīwútóngkuǎng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1.5公里,塔山东麓的山夼中,水(盘)夏(邱堡)公路沿村东纵贯南北,地属山区。明宣德年间,王宪玉由掖县沙岭迁此定居,因此地盛产梧桐,故名梧桐夼。1980年地名普查与大秦家公社梧桐夼重名,经政府批准,更名为西梧桐夼。耕地1,915亩,人口1,056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知识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本志记载了招远县行政区划、自然村、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等各类地名的标准名称、历史沿革、地理方位、地形概貌、行政归属、自然经济、社会概况等,并插有现行地名图、历史沿革图、彩色照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