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庄乡所辖行政村、自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440
颗粒名称: 东庄乡所辖行政村、自然村
分类号: C912.82
页数: 5
页码: 245-249
摘要: 本文收录了山东省招远县东庄乡所辖行政村、自然村。
关键词: 招远县 东庄乡 山东省

内容

上东庄Shàngdōngzhuāng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9公里,水(盘)夏(邱堡)公路沿村西纵贯南北,村前小河向西南流入东庄水库,属丘陵山地。明永乐年间,崔氏祖崔孟文、崔孟武兄弟二人由掖县崔家迁居仓石山东麓,析居两地,兄居此,取名上东庄。成化年间,田姓由掖县卧龙田家迁入。弘治年间,庄姓由本县大庄家,王姓由本县地北头王家,李姓由掖县夫子石相继迁入,村名相沿。耕地1,586亩,人口803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现为东庄乡政府驻地。邮电、银行、卫生院、粮食所,五金、塑料、饮料等厂均设于此,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泥湾子Níwānzi位于招远县城南17.5公里,水(盘)夏(邱堡)公路西侧,西靠掖县,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地带。明崇祯年间,王姓由莱西县泥牛庄迁此定居,因村北有十几亩大泥湾,故名泥湾子。耕地635亩,人口385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氟石矿。
  大夼Dàkuǎng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6.5公里,水(盘)夏(邱堡)公路东侧,地势西高东低,属丘陵平原。清顺治年间,宋姓由本县年头宋家迁此定居,因处山夼之中,故名大夼。耕地475亩,人口268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下东庄Xiàdōngzhuāng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8.5公里的仓石山东麓,西南与上东庄为邻,属丘陵山地。明永乐年间,崔氏祖崔孟文、崔孟武兄弟二人由掖县迁此,析居两地,弟定居于此,取名下东庄。嘉靖年间,杨姓由本县楼里头迁入。清顺治年间,徐姓由本县徐家迁入,乾隆年间王姓由本县张邴堡迁入,村名沿袭。耕地1,776亩,人口963人。以农业为主,有砖瓦厂和粉丝加工。
  小尹格庄Xiǎoyīngézhuāng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7.5公里,黄(山馆)水(集)公路以西,村东小河南流入勾山水库。明成化年间,尹姓兄弟二人由本县大疃迁此分居两地,弟后此地,取名小尹格庄。嘉靖年间,张景、张皇兄弟二人由大尹格庄迁入,尹姓绝徙,村名沿用。耕地1,253亩,人口818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缝纫、毡毯制作。
   西曹家Xīcáojiā别名:山西曹家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1公里,东庄水库上游,西与掖县接壤,属丘陵山地。据宗谱载:曹氏于明崇祯年间,由招远城南大曹家迁此定居,因居巨岩山西,取名山西曹家。建国后,易名为西曹家。耕地902亩,人口509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砖瓦厂。
  上旺庄Shàngwàngzhuāng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9.5公里的团顶北麓,水(盘)夏(邱堡)公路东侧,属丘陵山地。明崇祯年间,李姓由本县庄家坡迁此定居,因村南大湾旁有一水井,水势甚旺,故名上旺庄。清顺治年间,杨姓由招远城里迁入,村名沿袭。耕地1,229亩,人口530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石咀Shízuǐ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9公里,西与上旺庄隔河相望,东与曹家洼为邻,属丘陵地带。清康熙年间,曹修由城南大营家迁此定居,因处河畔石咀子旁,故名石咀。耕地498亩,人口202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曹家洼Cáojiāwā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8.5公里,黄(山馆)水,(集)公路西侧的沿河平原上。明成化年间,曹姓由本县城南营家迁此定居,因居河畔洼地,故名曹家洼。耕地1,739亩,人口860人。以农业为主,有砖瓦厂和牙刷厂。
  小李家沟Xiǎolǐjiāgōu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0.5公里,勾山北麓的河谷平原上。清顺治年间,李李姓由招远城东关迁此定居,因处沟旁,故名小李家沟。耕地630亩,人口329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段家Duànjiā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19公里的勾山水库西北,南与勾山隔河相望,属河谷平原。明嘉靖年间,段丰明为避水灾由河南陈州府迁居此地,取名段家。耕地292亩,人口276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打油王家Dǎyóuwángjiǎ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3公里的招(远)掖(县)边陲,狼庄顶北麓,属丘陵山地。清乾隆年间,王姓由本县道头村迁此定居,因居狼庄顶后坡,故名狼庄。至民国初年在西曹家村南兴建一座油坊,易名为打油王家。耕地492亩,人口269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山罩李家Shǎnzhàolǐjiā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2公里,巨岩山西南麓,四面群山环抱,地属山区。清康熙年间,李伟、李享兄弟二人由掖县山罩三元乡冷家夼移此定居,因处群山笼罩中,故名山罩李家。耕地996亩,人口236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巨岩Jùyán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1.5公里的巨岩山北麓,水(盘)夏(邱堡)公路东侧,地属山区。清康熙年间,杨姓由本县后疃村迁此定居,因处巨岩山下,故名巨岩。耕地875亩,人口470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东建Dōngjiàn别名:白石夼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5公里,青龙夼水库西北岸,西与掖县接壤,属丘陵山地。明万历年间,盛姓由掖县西由村迁居山夼之中,因盛产石英石,故名白石夼。1980年地名普查与界河公社白石夼重名,为兴修青龙夼水库,村庄东迁,经政府批准,更名为东建。耕地830亩,入口324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安沟Angōu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4公里,狼庄顶东南麓的沟涧中,地属山区。清顺治年间,林姓由本县林家迁此定居,因处古尼庵旁,取名庵沟,后演变为安沟。耕地280亩,人口311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大罗家Dàluójiā 位子招远县城西南24.5公里的良山北麓,村前小河向东流入大沽河,属丘陵山地。明弘治年间,罗姓由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迁此定居,取名罗家。万历年间,罗氏一支析居村东,取名小罗家,此地改为大罗家。崇祯年间,吕姓由莱西县山后村迁入,村名沿用。耕地1,768亩,人口924人。以农业为主,有砖瓦厂、酿造厂和果林业。
  官里庄Guānlǐzhuāng别名:兔子窝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7公里的招(远)掖(县)边境,水(盘)夏(邱堡)公路南旁,属丘陵山地。明崇祯年间,姜姓由本县枣林姜家迁此建村,因居荒山野坡多山兔处,故称兔子窝。清道光年间,一举人路过此地,认为村名不雅,改村名为官里庄。耕地1,641亩,人口692人。以农业为主,有砖瓦厂和果林业。
  青龙夼Qīnglóngkuǎng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6.5公里,西与官里庄为邻,东与小丁家隔河相望,北邻柴火岭,南与莱西县接壤,属丘陵山地。明万历年间,刘智同、刘智兴兄弟二人,由掖县大朱流迁此定居,因处青龙背的山夼中,故名青龙夼。耕地2,149亩,人口697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砖瓦厂。
  小丁家Xiǎodīngjiā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6.5公里,南与莱西接壤,东与大丁家毗邻,西靠青龙夼,属丘陵平原。清康熙年间,丁贵由本县丁家庄子迁居丁家村西,为区别村名,取名小丁家。耕地516亩,人口252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果酒厂和鞭炮厂。盛产淡水鱼。
   大丁家Dàdīngjiā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6公里,南与莱西接壤,西与小丁家为邻,属丘陵平原。清顺治年间,丁氏由本县老翅丁家迁此定居,取名丁家,康熙年间,因村西有小丁家,故改名为大丁家。耕地1,057亩。人口483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庙儿头Miàoertóu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5.5公里,西南与大丁家为邻,村前小河东流入留仙庄河。清雍正年间,曲姓由招远城南关迁此定居,因建村古庙西头,故名庙儿头。耕地765亩,人口403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潘家河Pānjiāhé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9公里的招(远)掖(县)莱(西)三县交界处,属丘陵山地。明崇祯年间,潘姓由莱阳城迁此定居,因处小河西岸,故名潘家河。耕地1,071亩,人口549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小罗家Xiǎoluójiā 位于招远县城西南24.5公里,良山东北麓的山夼中,村前小河东流入留仙河,属丘陵山地。明万历年间,罗姓一支由大罗家析至村东建村,取名小罗家。清顺治年间,王、孙两姓分别由本县城里和瓦里迁入,村名沿袭。耕地544亩,人口349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知识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本志记载了招远县行政区划、自然村、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等各类地名的标准名称、历史沿革、地理方位、地形概貌、行政归属、自然经济、社会概况等,并插有现行地名图、历史沿革图、彩色照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