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栾家河乡所辖行政村、自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420
颗粒名称:
栾家河乡所辖行政村、自然村
分类号:
C912.82
页数:
8
页码:
195-202
摘要:
本文收录了山东省招远县栾家河乡所辖行政村、自然村。
关键词:
招远县
栾家河乡
行政村
自然村
内容
栾家河Luánjiāhé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5公里的阜山西麓,四周沟河汇流,属丘陵山区。据马氏古墓砖印证,汉代马氏定居于此,取村名马家寨。栾氏族谱载:“栾姓世为晋卿”。自周惠王始,栾枝、栾质任晋国大夫,因功受采邑于栾,其子孙以封地得姓。元至正年间,栾山、栾岭兄弟二人由河北省栾城县徙居山东黄县,以制簸箕为业,取村名为簸箕栾家。明洪武年间,栾氏由黄县簸箕栾家析居此地,仍称簸箕栾家。永乐年间,马氏徙绝,栾氏人丁兴盛,以村前小河冠以姓氏,易村名为栾家河。耕地2734亩,人口1422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采金。1980年地名普查,与纪山公社栾家河重名,经政府批准,更名为东栾家河。1984年恢复原名,是乡政府驻地。设有银行、医院、供销社、粮所、邮电、建筑、农机修配、汽车站等,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栾家沟Luánjiāgōu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20公里的招(远)黄(县)边境,县内公路由村东纵贯南北,属丘陵地带。明万历年间,栾姓由栾家河迁此沟旁定居,取名栾家沟。耕地617亩,人口623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采金。
九曲Jiǔqū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6公里,双顶以南的山谷中,地属山区。元大德年间,刁姓由通州枣林村迁此定居,因此处有山涧九弯,名日九曲涧,故名九曲。明永乐年间,王姓由本县官庄村迁入,村名沿用。耕地1160亩,人口1509人。以农业为主,有采金和果、林业。盛产黄金。招远金矿九曲分矿设在村北,矿区有班车相通。
栾家店Luánjiādiàn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9.5公里的招(远)黄(县)边境,背靠北围子,地属山区。据栾氏族谱载:明成化年间,栾姓由本县栾家河迁此设店,招徕客商,后定居于此,取名栾家店。耕地602亩,人口504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采金。
九曲蒋家Jiǔqūjiǎngjiā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7.5公里,九曲金矿以东的峡谷之中,地属山区。清康熙年间,蒋姓由本县大蒋家迁此定居,因处九曲涧附近,故名九曲蒋家。耕地528亩,人口676人。以农业为主,有采金。矿区公路绕村而过,交通比较方便。
东李家庄Dōnglǐjiāzhuāng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8公里的桃园子顶东北麓,西邻九曲蒋家,属丘陵地带。据李氏族谱载:明万历年间,李姓由黄县大园迁此定居,取名李家庄。1980年地名普查与道头公社李家庄重名,经政府批准,以县城为方位,更名为东李家庄。耕地903亩,人口784人。以农业为主,有采金。
吕家Lǚjiā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9公里的玉皇顶西麓,北邻栾家店,属丘陵地带。明崇祯年间,吕姓由本县玉皇庙后吕家迁此定居,取名吕家。耕地989亩,人口740人。以农业为主,有采金。
小周家Xiǎozhǒujiā 位于招遥县城东北18.5公里,玉皇顶西南麓的山谷中,属丘陵地带。据谱书记载:清道光年间,周姓由黄县城迁此定居,取名周家。光绪年间,张姓由莱阳唐王屯迁入,村名沿用。后因村小易名为小周家。耕地153亩,人口129人。以农业为主,有采金。
乐土夼Lètǔkuǎng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22.5公里,东临栖霞,北邻黄县,居三县交界处,地属山区。据乐氏族谱载:北宋元圣年间,乐姓由四川平羌县迁此定居,取名乐土夼。明万历年间,张姓由本县芮里村迁入。明末清初,乐姓徒绝,村名沿用。耕地1710亩,人口1107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采金。
解家Xièjiā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8公里的高华山东北麓,东去栖霞北至黄县的公路子村前交会,属丘陵地带。明嘉靖年间,解姓由黄县迁此定居,取名解家。耕地1258亩,人口918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史家Shǐjiā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8.5公里,扒山西北麓,具内公路横贯村中,属丘陵地带。据史氏族谱载:明嘉靖年间,史姓由本县十里铺迁此定居,取名史家。耕地1006亩,人口483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水旺庄Shuǐwàngzhuāng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9公里的扒山西北麓,属丘陵地带。明嘉靖年间,王姓由本县柳行村迁此定居,取名王家庄。1950年因与当地村庄重名,又居低洼水旺处,经区政府批准,命名为水旺庄。耕地941亩,人口679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林家埃子Línjiāáizi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20公里的树顶南麓,村前小河由南向北绕村东去,属丘陵地带。明嘉靖年间,林姓由本县老翅林家迁此定居,因处陡埃前,故名林家埃子。万历年间,栾姓由本县栾家河迁入,村名沿用。耕地741亩,人口637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扒山路家Páshānlùjiā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20.5公里,扒山南麓的沟溪旁,属丘陵山区。明弘治年间,路姓由本县丁家庄子迁此定居,取名路家。嘉靖年间,李姓从黄县城李家巷子迁入,村名相沿。1980年地名普查与罗山公社路家重名,经政府批准,易名为扒山路家。耕地1010亩,人口727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东大夼Dōngdàkuǎng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22公里,招(远)栖(霞)边境,西邻西大夼,村前小河沿蓬(莱)水(集)公路东流入栖霞境内。明天启年间,戴氏兄弟二人由本县孙家夼迁此定居,以南北小沟为界分居两处,兄居东岸,取名东戴夼。清康熙年间,戴姓徙绝,战、刘、谢、刁四姓分别由本县东战家、大刘家、九曲和栖霞官家庄子迁入,村名演变为东大夼。耕地887亩,人口722人。以农业为主。
西大夼Xīdàkuǎng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22公里,招(远)栖(霞)边境,东邻东大夼,村前小河沿蓬(莱)水(集)公路东流入栖霞境内。明天启年间,戴姓兄弟二人由本县孙家夼迁此定居,以南北小沟为界,分居两地,弟居西岸,取名西戴夼。崇祯年间,林、李两姓分别由老翅林家和后花园迁入。清顺治年间,戴氏徙绝,村名演变为西大夼。耕地600亩,人口382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青山李家Qīngshānlǐjiā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5.5公里的青山顶东麓,地属丘陵。明嘉靖年间,李姓由本县后花园迁此定居,取名大李家。1980年地名普查,与纪山公社大李家重名,经政府批准,更名为青山李家。耕地560亩,人口444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青山王家Qīngshánwángjiā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6公里,青山顶东麓,属丘陵地带。明万历年间,王姓由本县山前村迁此定居,此地有一石碾,故名碾子王家。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村名不雅,经政府批准,易名为青山王家。耕地616亩,人口359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青山陈家Qīngshānchénjiā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7公里,青山顶东麓的山岭中,属丘陵山区。明崇祯年间,陈姓由本县下连庄迁此定居,因村西有一石碾,故名碾子陈家。1980年地名普查,因村名不雅,经政府批准,更名为青山陈家。耕地523亩,人口311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采金。
周家庄子Zhōujiāzhuāngzì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7公里的高华山东南麓,属丘陵山区。明万历年间,周姓由黄县城迁此定居,取名周家庄子。清乾隆年间,张姓由本县史家村迁入,村名相沿。耕地685亩,人口402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扒山蒋家Páshānjiǎngjiā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8.5公里的扒山西南麓,属沿河平原。唐末,曲姓在此定居,后徐姓迁入。北宋仁宗年间,曲姓徙绝。明万历年间,徐姓无嗣,过继林姓为子,取名林家。崇祯年间,蒋仁由本县解家村迁入。清康熙年间,王士贤、王士臣兄弟二人由本县九曲村迁入。乾隆年间,蒋氏人丁兴盛,易村名为扒山蒋家。耕地1167亩,人口764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砖瓦烧制。
潘家Pānjiā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9公里的犬山东北麓,属丘陵地带。明嘉靖年间,潘姓由栖霞赵格庄迁此定居,取名潘家。耕地682亩,人口1433人。以农业为主。有林业。
潘王家Pānwángjiā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8.5公里的犬山东北麓,属丘陵山区。据族谱载:明嘉靖年间,王姓由黄县城南张王家村迁此定居,取名王家。因与外村重名,村多潘王两姓,1942年经抗日民主政府批准,易村名为潘王家。耕地822亩,人口435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徐家沟Xújiāgōu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18.5公里,阜山东麓的山涧中,村前小河东流入栖霞境内。明万历年间,贾姓由本县梁贾埠(今十里铺)迁此定居,取名贾家沟。崇祯年间,徐姓由黄县黑山集迁入。清康熙年间,徐姓人丁兴旺,易村名为徐贾沟,后演变为徐家沟。耕地975亩,人口517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下连庄Xià1iánzhuāng 位于招远县城东北20公里的招(远)栖(霞)边境,村前河水东流入栖霞境内。明嘉靖年间,陈、汪两姓由栖霞牙山前迁此析居两地,以村中南北沟为界,西为上庄子,属招远县。东为下庄子,属栖霞县。崇祯年间,人口增多,两村连接,取名下连庄,归属招远。耕地1230亩,人口751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产桑、苇。
西观阵庄Xīguānzhènzhuāng 位于招远县城东14公里的会仙山东麓,村前小溪东流入大沽河,地势西高东低,东南有河谷平原。相传,唐贞观18年(公元644年),唐王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在此操演兵马,设台观阵。明永乐年间,刘、郝两姓由黄县迁此定居,取名观阵庄。崇祯年间,张姓由栖霞于格庄店,王姓由本县山前村迁入。清初,刘、郝两姓徙绝,村名演变为官里庄。1980年地名普查因与东庄公社官里庄重名,经政府批准,以古村名附以方位,更名为西观阵庄。耕地720亩,人口260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松岚。
东观阵庄Dōngguānzhènzhuāng 位于招远县城东15公里的会仙山东麓,东临大沽河,西靠白沙岭,属丘陵地带。据李氏族谱载:明崇祯年间,此地是栖霞县北横沟村李姓的庄田。清康熙年间,李永福、李永贵兄弟二人,由北横沟迁居此地,取名李家庄。道光年间,因村西有官里庄,故易名为小官里庄。民国时属栖霞县寺口乡,1941年划归招远。1980年地名普查因与外村重名,经政府批准,更名为东观阵庄。耕地825亩,人口307人.以农业为主,有松林和砖瓦厂。
杨家营Yángjiāyíng 位于招远县城东17.5公里的阜山南麓,招(远)栖(霞)边境,地属山区。明崇祯年间,杨氏在此购置茔地,故名杨家茔。清乾隆年间,杨姓由招远城里迁居此地,仍叫杨家茔,后因“茔”、“营”同音,改称杨家营。耕地647亩,人口361人。以农业为主,有果业和松岚。
于家夼Yújiākuǎng 位于招远县城东12.5公里的会仙山南麓,村前小溪东流入大沽河,属丘陵地带。清乾隆年间,于姓由本县陡道于家迁此定居,取名于家洼。嘉庆年间,李、徐两姓由本县大李家和徐家沟迁入,改村名为于家夼。耕地798亩,人口341人。以农业为主,有林业。1944年2月10日上午,驻招城和玲珑矿日本侵略军,突然袭击驻此村的北招县十一区区中队,我军奋勇抵抗,区委书记吴华同志以身殉职。
梅家沟Méijiāgōu 位于招远县城东17公里的招(远)栖(霞)边境,属丘陵山区。清雍正年间,梅姓由栖霞县迁此定居,取名梅家沟。耕地800亩,人口368人。以农业为主,有果业和松柴林。
许家庄Xǔjiāzhuāng 位于招远县城东14公里的大沽河西岸,属沿河平原。清乾隆年间,许姓由本县小许家迁此定居,取名许家庄。同治年间,刘、陈两姓分别由本县上刘家和堡子村迁入,村名沿用。耕地642亩,人口291人。以农业为主。
下刘家Xiàliújiā 位于招远县城东13.5公里的会仙山东南麓,面向禄山水库,背靠白沙岭,属沿河平原。清康熙年间,刘姓由招远城北关迁此定居,取名刘家。雍正年间,刘姓一支析居大沽河东岸小沟,易名为下刘家。乾隆年间,唐姓由福山县英唐迁入,村名相沿。耕地1090亩,人口557人。以农业为主,有淡水养殖。
东上刘家Dōngshàngliújiā 位于招远县城东15公里的会仙山东南麓,大沽河东岸,属沿河平原。清雍正年间,刘姓由下刘家析居此地,取名上刘家。1980年地名普查,与金岭公社上刘家重名,经政府批准,易村名为东上刘家。耕地1100亩,人口450人。以农业为主,有林业。
知识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本志记载了招远县行政区划、自然村、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等各类地名的标准名称、历史沿革、地理方位、地形概貌、行政归属、自然经济、社会概况等,并插有现行地名图、历史沿革图、彩色照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