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招远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353
颗粒名称: 二、招远城
分类号: K925.24
页数: 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招远县城街道胡同等地名情况。
关键词: 招远县 街道 胡同 地名

内容

招远城Zhāoyuǎn Chéng 位于县境中部,黄(山馆)水(集)公路东侧,滚泉山西麓,北依凤凰岭,南至焦沟河。城区略呈矩形。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
  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建罗峰镇于此。金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北齐刘豫升镇为县,筑为土城,取“招携怀远之义”,定名为招远城,县署设于城中央。元末,土城毁于兵灾。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知县严风重建县署。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知县王明善修复土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知县申良修筑了长2里,高2.4丈,阔1.2丈的城墙;在墙外凿有深1丈,阔2.2丈的濠沟;建城楼四座,设四门。东日盥泉门,南日通仙门,北日望海门,西门因临石埃而久闭。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知县罗锦又增设东南门,日云路门,别号水门。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知县卢绶将县署翻修。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知县田九邱始琢石平布城端,筑雉堞,冠瓴商瓦,以防雨水冲墙,并凿开城西北濠沟横石,引东南泉水入濠,四隅设闸,以制蓄浅。濠内植芙蕖,坝堤栽杨柳,花红柳绿,交相辉映,景色优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知县曲允元砌为石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因战乱县署被毁,只存正堂、土地祠、寅宾馆、典史衙、仪门和大门。清初,县城分设南、北、东三关。东关多商贾聚居,南关设粮市、鱼市2街,北有北关街,是南北交通要道。县衙设于城内西北隅“进士府”(明万历年间工部主事李笃培的府第)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乡绅为褒北宋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状元王俊民,在城墙东南角建有魁星楼,云路门外设有练兵教场,城内除官署民户外,尚有东天和当、西天和当两处当铺。此后,招远城貌始为壮观。民国时期,县署迁入城内旧址,历时26年。1937年日军入侵,在县长杨寿严主持下,将城墙拆除。日军进驻后又重修,后全毁。建国后,县政府于1950年元月进驻旧址,后屡经改建,旧署衙面貌全非。1968年县人民武装部驻入,政府徙于现址。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区规模比建国前扩大了十几倍,并在继续向四郊延伸。新辟成的五条笔直的柏油大街贯通全城,过去的“山间偏邑”、“弹丸小城”,已为栉比鳞次的高楼、烟囱林立的厂房所代替,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机关、学校、工厂、商店、企事业集聚其间,农机制修、粉丝加工、汽车修配及制锁、化肥、水泥、酿酒……等数十个工厂分布四周。城内设有高中2处,初中3处,干部进修学校、电视大学和实验小学各1处,小学8处;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县医院、中医院设于城区。文(登)招(远)公路横贯东西,黄(山馆)水(集)公路纵贯南北。全县16处乡镇的班车,均以此为起点有公路连接,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名胜有温泉晚浴、断霜桥、鸳鸯河等。
  街、路、胡同中心街zhōngxīn Jiē 东起东大街,西至黄(山馆)水(集)公路。东西走向。长1,025米,宽20米。粮食局以西为沙土路面,长200米,其余为沥青路面。沿街有公安局、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气象站、鞋厂、粮食局、林业局、农业畜牧局等单位。街旁大型建筑物有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影剧院、邮电局营业楼、第二百货大楼、工业公司办公楼、金城商行营业楼、健康区住宅楼群等,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此街原系故城的东门里大街。后改称城里大街。因处故城中心和县委、县政府门前,1980年地名普查,经政府批准,命名为中心街。北大街Běi Dàjiē 东起立交桥,西至黄(山馆)水(集)公路。东西走向。长2,600米,宽34米。自招远浴池至立交桥是沙土路,其余为沥青路面。南北走向的西大街、河西路、河东路分别与其交叉。街两侧驻有化肥厂、蔬菜公司、人民银行、保险公司、工商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等43个单位。街旁群楼栉比麟次,大型建筑物有黄金职工温泉疗养楼、县总工会办公楼、第一百货大楼、劳动服务大楼、电影院、公园区住宅楼、北大街旅社楼、经委办公楼、政法大楼、财税大楼、工业展销大楼、石油公司办公楼等,是县城财贸商业活动中心。
  此街原系故城北门外的一条小路。解放后,随着城镇的扩建,路基通直加宽,逐渐铺成横贯县城的主干要道。因处中心街以北,故名北大街。
  南大街Nán Dàjiē 东起河西路,西至黄(山馆)水(集)公路。东西走向。长1,470米,宽22.5米,沥青路面。街两侧驻有招远县土产公司、东关联中、水产局、招城镇兽医站、烟草公司等17个单位。街旁大型建筑物有外贸公司办公楼、贸易综合公司营业楼、肉联营业楼、机关招待所服务楼、县供销社办公楼、农机公司营业楼、县医院医疗大楼、卫生学校教学楼、广播电视局办公楼、烟台市罗山电视转播台办公楼等。因处中心街以南,故名南大街。
   东大街Dōng Dàjiē 南起南大街,北至北大街。南北走向。长500米,宽21米,沥青路面。街容繁华,为封闭式的农贸市场,两侧设有蔬菜、水果、鱼、肉、成衣等摊点。驻有县卫生局、标准计量所、招城镇供销社、照相馆、县家用电器厂综合维修服务部等单位和一些手工业作坊。因处中心街东端,故名东大街. 西大街Xī Dàjiē 南起焦沟河,北至水泥厂。南北走向。长4,000米,宽24米。南段自招远酒厂以南有200米沙土路面;北段从制革厂向北有1,000米的碎石沙土路面,其余为沥青路面。东西走向的南三街、南大街、中心街、北大街分别与其交叉。招远酒厂、弹簧厂、木器厂、面粉加工厂、印刷厂,粮油供应门市部、商业局、县信息中心、机关幼儿园、汽车站、电影公司、剧团等单位分布于街两旁。北段西侧为文化区住宅楼群。
  此街原是旧城西门外的一条泥土人行道。解放后,随着城镇扩建,街道逐渐通直加宽。因处中心街以西,故名西大街。后改称东方红大街,1980年地名普查,经政府批准恢复原名西大街。
  北一街Běi 1—Jiē 东起西大街,西至黄(山馆)水(集)公路。东西走向。长650米,宽16米。两侧驻有县矿山黄金局、招城镇政府、招远十六中、招远一中、招远县教师进修学校、聋哑学校等单位;西端南侧为丁家庄子居民户。
  此街于1968年修筑为沙土路面,原无名称。1984年铺设成沥青路面。1980年地名普查,因处中心街以北,按顺序命名为北一街。
  北二街.Běi 2—Jiē 东起西大街,西至黄(山馆)水(集)公路。东西走向。长615米,宽16米。泥土路面。街南为文化区住宅楼群,街北建有网扣绣花厂。
  此街修筑于1979年,原无名称。1980年地名普查,因处中心街以北,按顺序命名为北二街。
  北三街Běi 3—Jiē 东起西大街,西至黄(山馆)水(集)公路。东西走向。长630米,宽12米。沙土路面。南侧多菜地,北侧驻有葡萄酒厂、交通监理所等单位。
  此街原是条人行道,无名称。1980年地名普查,因处中心街以北,按顺序命名为北三街。
  北四街Běi 4—Jiē 东起西大街,西至黄(山馆)水(集)公路。东西走向。长645米,宽18米。沙土路面。沿街驻有县水泥厂、黄金地质队、拖拉机站等单位。
  此街原是通往后夼村的一条小路,无名称。1979年街道通直加宽。1980年地名普查,因处中心街以北,按顺序命名为北四街。
  西一街Xī 1—Jiē 南起中心街,北至北大街。南北走向。长275米,宽6米。沙土路面。沿街驻有县皮鞋厂、药材公司等单位。街西大型建筑物有金城旅馆服务楼、工业公司宿舍楼等。冈处西大街以西,按顺序命名为西一街。
  西二街Xī 2—Jiē 南起中心街,北至北大街。南北走向。长275米,宽8米。沙土路面。南段西侧为健康区住宅楼群,北段两侧多为瓦平房居民户。因处西大街以西,按顺序命名为西二街。
   西三街Xī 3—Jiē 南起南大街,北至中心街。南北走向。长295米,宽6米。泥土路面。两侧多瓦平房居民户,通行汽车困难。此街在西大街以西,按顺序命名为西三街。西四街Xī 4—Jiē 南起南大街,北至中心街。南北走向。长295米,宽7米。沙土路面。西侧为健康区住宅楼群,东侧多瓦平房居民户。因在西大街以西,按顺序命名为西四街西五街Xī 5—Jiē 南起南二街,北至南大街。南北走向。长300米,宽12米。沙土路面。两侧多为职工宿舍楼。因处西大街以西,按顺序命名为西五街。
  南一街Nán 1—Jiē 东起西大街,西至职工宿舍楼。长350米,宽8米。沙土路面。东西走向。西端向北通南大街。两侧驻有招远县被服厂、食品加工厂、机械厂等单位。因处中心街以南,按顺序命名为南一街。南二街Nán 2—Jiē 东起西大街,西至黄(山馆)水(集)公路。东西走向。长735米,宽15米。沙土路而。沿街两旁驻有县五金化工公司、兽医站、面粉加工厂等单位。因处中心街以南,按顺序命名为南二街。南三街Nán 3—Jiē 东起河西路,两至黄(山馆)水(集)公路。东西走向。长1,470米,宽30米。沥青路面。街两侧驻有住宅建筑公司、敬老院、粮食局食品加工厂、招远酒厂、农机厂、黄金机修厂、物资局、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等单位。因处中心街以南,按顺序命名为南三街。
   南关街Nánguān Jiē 南起南炉村后,北至南大街。南北走向。长775米,宽7米。沙土路面。街两旁为瓦平房居民户。因位于故城南关,故名南关街。
  南门里街Nánménlǐ Jiē 南起南大街,北至状元街。南北走向。长160米,宽8米。石碴路面。通汽车困难。街两侧为瓦平房居民户。因处故城南门里,故名南门里街。
  状元街Zhuàngyuán Jiē 东起东大街,西至西大街。东西走向。长310米,宽6米。碎石路面。街旁多为瓦平房居民户。西端两侧有冷饮部、供销社门市部。
  北宋嘉祐年间,为褒扬王俊民考中状元,取名状元街。
  北关街Běiguān Jiē 南起北大街,北至月牙河。南北走向。长275米,宽6米。是狭窄的石铺路面,通汽车困难。街旁为北关西村居民户。南端两侧有建材公司办公楼、乡镇企业局办公楼、宿舍楼等大型建筑物。因位于故城北关,故名北关街。
  东关街Dongguān Jiē 东起河西路,西至东大街。东西走向。长370米,宽7米。沙土路面。此街本是故城最繁华的一条街巷,曾是全城财贸商业活动中心。建国后,街道变化不大,多瓦平房,两侧驻有体校、招城镇派出所、招城镇供销社等单位,还有个体经营的小商店、理发店、饭馆和一些小手工业作坊。因处中心街以东,故名东关街。
  河西路Héxī Lù 南起南三街的友谊池,北至北大街。南北走向。长1,400米,宽30米。沥青路面。粉丝试验厂、烟酒公司仓库、蔬菜公司仓库,体育场等设于路西旁。因处招城东河西岸,故名河西路。
  河东路Hédōng Lù 南起李家庄子村西,北至朱家咀。南北走向。长2,100米,宽18米。沙土路面。路东侧有游泳池、建筑公司、中医院、建委、油料加工厂、饲料公司、锁厂、电池厂等。因处招城东河东岸,故名河东路。
  彭家胡同Péngjiā Hútòng 东起北关街,西至西大街。东西走向。长125米,宽4米。系狭窄的泥土路面,不能通行汽车。两侧皆为民房。
  清康熙年间,彭姓由青州府迁此定居,取名彭家胡同。
  杨家胡同Yángjiā Hútòng 东起北关街,西至西大街。东西走向。长115米,宽3米。泥土路面。不能通行汽车。两旁皆为民房。
  明初,杨姓由城里移居此地,取名杨家胡同。
  水门胡同Shuimén Hútòng 东起东大街,西至南门里街。东西走向。长160米,宽5米。泥土路面。两旁皆为民房,不能通行汽车。
  1523年在故城东南隅始置云路门,城内水由此门外流,得名水门胡同。
  东市胡同Dōngshì Hútòng 东起招城镇采购站,西至东大街。东西走向,长260米,宽7米。泥土路面。东端北侧有采购站,西端南侧有计量局,其余皆为民房。
  明永乐年间,苗姓在此定居,取名苗家胡同。1980年地名普查,因苗姓绝徒,土陶器市设于此,故改名为东市胡同。
  粮市胡同Liángshì Hútòng 东起鱼市胡同,西至西大街。东西走向。长170米,宽6米。泥土路面。两侧皆为民房。
  招远置县后,曾在此设粮食市,故名粮市胡同。
  兰家胡同Láujiā Hútòng 南起北大街,北至月牙河。南北走向。长515米,宽4米。泥土路面。两侧均为民房。
  元至元年间,兰姓在此定居,取名兰家胡同。
  迎春胡同Yíngchūn Hútòng 南起南大街,北至东关街。南北走向。长200米,宽4米。泥土路面。除招城镇派出所外,两侧均为民房。
  1980年地名普查,经政府批准,命名为迎春胡同。
  鱼市胡同Yúshì Hútòng 南起南沙沟,北至南大街。南北走向。长115米,宽3米。沙土路面。两侧皆为民房。
  招远置县后,曾在此设鱼市,故名鱼市胡同。
  南坝胡同Nánbà Hútòn 南起南沙沟,北至南大街。南北走向,长170米,宽3米。沙土路面。两侧均为民房。
  招远置县后,因在焦沟河筑坝防水,故名南坝胡同。

知识出处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山东省招远县地名志》

本志记载了招远县行政区划、自然村、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等各类地名的标准名称、历史沿革、地理方位、地形概貌、行政归属、自然经济、社会概况等,并插有现行地名图、历史沿革图、彩色照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