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3842
颗粒名称: 编后记
页数: 2

内容

《蓬莱县志》的编纂历时12个春秋,竭蹶砥砺,数易其稿,现终于付梓。回顾编纂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982年2月至1987年5月为建立班子、征集资料和试写部分志稿阶段。1982年2月成立蓬莱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政府办副主任李敏兼办公室主任,借调4名教师为工作人员,开始进行史志资料征集、整理工作。至1984年上半年,辑成《蓬莱概况》和《蓬莱阁志》等系统资料。1984年8月,王承业调任县志办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1985年3月,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地方志工作会议,部署县内各部门编写部门志。此后,县志办公室在组织、指导部门志编写的同时,派员赴烟台、青岛、济南、大连、南京、北京等地系统地查采馆藏史志资料。为把握蓬莱县历史发展脉络,取得县志编修经验,开始进行志稿编写探索工作。至1986年3月,试写了《大事记》和《建置》志。1986年7月,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县志办公室《关于蓬莱县地方志工作的情况报告》,并作出了《关于加强地方志工作的决议》。同月公布周恩惠为《蓬莱县志》主编。1987年2月,宫玉鹏调任县志办公室主任,进一步加强史志编纂工作。至5月,县志办工作人员增至10名,部门志编写和史料征集工作基本结束。全县共编写部门志58份,征集史志资料3000余万字,并试写完成了《自然地理》志,为志稿的全面撰写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7年6月至1989年底为设计篇目、撰写初稿阶段。1987年6月,县志办公室经反复商讨研究,确定了《蓬莱县志编纂凡例》和《蓬莱县志篇目》。此后,实行岗位责任制,按职责分工,全面展开初稿撰写工作。经两年多艰苦努力,于1989年底完成《蓬莱县志(征求意见稿)》,经过总纂,全稿共31编160章489节约120万字。
   1990年1月至1994年6月为研讨、续修、完成送审稿阶段。1990年1月,《蓬莱县志(征求意见稿)》送县内有关领导和烟台市、省史志办公室审查,同时分送县直各部门和烟台市各县(市、区)志办广泛征求意见。5月,于蓬莱县城召开《蓬莱县志》志稿评议会,山东省志办主任李化诚、县志指导处处长马福震,烟台市志办主任赵修基、副主任慕香友和尚庆元及烟台市各县(市、区)志办主任、主编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领导和专家们对蓬莱志稿进行了认真评议,对《蓬莱县志》编纂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会后,县志办公室对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归纳综合,研究制定修改方案,调整了部分编目,按照编辑分工,在征集补充资料的同时对志稿进行修改、补充,经过总纂,分批送烟台市志办审查。1991年7月,聂广明调任县志办主任。此后全体编纂人员,对志稿进行进一步修改。年末,下限至1987年的《蓬莱县志(送审稿)》基本完成。1992年1月,蓬莱撤县设市,中共蓬莱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将编纂中的《蓬莱县志》下限延至1991年(蓬莱作为“县”的历史完结日期)。据此,史志办调整部署,修订篇目,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征集资料,对《蓬莱县志》进行续修、总纂,并根据形势发展增修了《旅游》编。1993年11月,市直机关实行机构改革,撤销蓬莱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后,在政府办公室增设史志编纂科。此后,在市政府办公室直接领导下,周恩惠和李克继续对志稿进行总纂和修定,同时全面征集县志所用图片资料。至1994年6月,《蓬莱县志(送审稿)》完成,共31编180章516节约112万字;113幅图片资料亦编辑定稿。
   1994年7~12月为送审修订阶段。1994年7月,《蓬莱县志(送审稿)》报送蓬莱市、烟台市、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审查。同时,为确保志稿质量,还根据资料来源将志稿分发54个市直部门和20个乡镇校核。此后,根据各级编委会审查意见和各单位校核意见进行了认真慎重的修订。12月,修订后的《蓬莱县志》稿正式通过烟台市、山东省史志编纂委员会审查,送交齐鲁书社出版。
   编修《蓬莱县志》是一次全面系统的县情调查,编纂工作始终是在中共蓬莱县(市)委、蓬莱县(市)人民政府的关怀、领导下进行的。12年间,五届政府先后五次调整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多次召开史志工作会议,下达有关文件,组织指导史志工作的开展。历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均十分关心史志编纂工作,对志稿进行过积极的指导和认真的审查。历届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均由县(市)长或副县(市)长任主任,由县(市)委办公室和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副主任,直接组织协调史志资料征集、部门志编写、《蓬莱县志》稿审核等工作,从而保障了《蓬莱县志》编纂任务的顺利完成。
   本志编纂还得到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中国地方志协会副会长董一博,省志办主任李化诚、张守富多次到蓬莱检查指导工作;省志办负责人刘乾昌,县志指导处处长马福震、副处长徐盛章,烟台市志办主任赵修基,副主任慕香友、尚庆元,科长张振宝、吕福堂、王建光等不仅多次对《蓬莱县志》编纂进行过业务指导,而且均数次执笔修改过《蓬莱县志》稿;青岛教育学院副教授吕长仲抱病为《蓬莱县志》撰写、校改《方言》志稿;北京社会科学院教授阎崇年专程返乡面授志稿修改意见;山东省档案馆处长刘照成、青岛市档案馆科长吴道林等蓬莱游子热情提供馆藏资料查询服务;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京图书馆、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图书馆、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市图书馆、大连市档案馆、烟台市档案馆、烟台市图书馆和蓬莱市党史委、文史委、档案馆、统计局等单位为本志编修在查阅和使用资料方面给予很大支持;市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为修志工作提供了大量史料。我们对上述关心、支持过本志编纂的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修《蓬莱县志》是一项浩繁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市史志工作者以修志为己任,十几年如一日,不计名利,勤奋耕耘,呕心沥血,倍尝艰辛。现本志虽已成书,但受水平所限,缺漏、谬误仍恐难免,恳祈读者不吝教正,以为再修之鉴。
   编者 1994年12月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