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奇闻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3841
颗粒名称: 五、奇闻轶事
分类号: K205
页数: 1
页码: 773
摘要: 罕见巨蛇 1957年4月,王庄乡邓格庄村妇女于长兰等,在本村西山树林中发现一条巨蛇。此蛇体圆,长约10米,蛇背呈黄黑色并有花纹,蛇身有碗口粗,蛇口扁大,下腭宽于上腭,头上有一条10公分长1公分高的红冠,当地人称之为“领杠”。此蛇常在深夜发出一种似母鸡咕咕叫的声音。1988年7月11日和1989年6月4日,邓格庄村于洪明、于长祥等10多名村民先后在西山附近看到此蛇。其原籍山东省蓬莱县,后移居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镇。有关资料记载,阮国长的妻子23岁病故,儿子45岁去世。老人义诊各处,干儿女为数不少,一日三餐数家供养。现此楼完好,成为太平哨镇中心小学校址。最近,宽甸县为其树碑撰铭,以期其长寿事迹永昭后世。
关键词: 历史 事件 蓬莱县

内容

罕见巨蛇 1957年4月,王庄乡邓格庄村妇女于长兰等,在本村西山树林中发现一条巨蛇。此蛇体圆,长约10米,蛇背呈黄黑色并有花纹,蛇身有碗口粗,蛇口扁大,下腭宽于上腭,头上有一条10公分长1公分高的红冠,当地人称之为“领杠”。此蛇常在深夜发出一种似母鸡咕咕叫的声音。1988年7月11日和1989年6月4日,邓格庄村于洪明、于长祥等10多名村民先后在西山附近看到此蛇。
  干参生根芽南王镇贯里村九旬老人邹长富,于1977年从吉林省桦甸县夹皮沟女儿家带回一棵已收藏6年的干野生人参。1979年12月初,邹长富将这棵人参泡进白酒瓶子里。1980年1月初,发现此参萌发根芽,后逐年生长。至今已在白酒瓶里浸泡十余年,长出的新芽长6厘米,粗3毫米。两条根须分别长13厘米、16厘米。
  不明飞行物 1986年9月2日晚8时32分,一个不明飞行物从西北方向进入蓬莱县上空。此飞行物呈圆形,发光,目测直径约8厘米,后面拖着一条长约20厘米的亮“尾巴”,速度较慢,穿过蓬莱上空,向东南方向缓缓飞去。县内大部分地区群众看到,最长目睹时间约50秒钟。
  瞽目自然复明南王镇泊宋家村宋建坤(女),1975年(88岁)上山拾草,不小心一只眼被刺槐条划破,经医治无效失明。1985年突然复明。1991年,她已104岁,视力清晰,生活能够自理。
  长寿老人阮国长阮国长生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四月,卒于1924年1月,享年164岁。其原籍山东省蓬莱县,后移居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镇。阮国长寿终后,省、县要人均赠送挽幛悼念,其中一幅为“两朝七帝五总统,一百六十四春秋”。有关资料记载,阮国长的妻子23岁病故,儿子45岁去世。他孤独一人,行医经商,收入微薄,买药施舍,治病救人。老人义诊各处,干儿女为数不少,一日三餐数家供养。其长寿秘诀是身体常动,血脉流通;保养津液,灌溉脏腑;无忧无虑,精神不散;清心寡欲,心善德高。阮国长临终前将余下的养老金大洋2600元,罄捐乡学,建校舍“步月楼”,命名“阮老人学校”。现此楼完好,成为太平哨镇中心小学校址。真可谓“养生先养德,大德必大寿”。最近,宽甸县为其树碑撰铭,以期其长寿事迹永昭后世。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