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3739
颗粒名称: 丧葬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639-640
摘要: 旧时,一般老年人即备好棺木、寿衣。棺木、寿衣质量依家庭经济状况而异,赤贫之家仅能用高粱箔、苇席裹尸掩埋。一般不能使病人死在炕上,垂危病人咽气前为其剃头、刮脸、洗手脚、穿寿衣,然后停放于堂屋“灵床”。死者长子拖擀面杖,其他儿孙随后,边走边哭喊,到土地庙烧香焚纸,称为“报庙”。派人告知死者亲友,谓之“报丧”。晚上,儿女子媳、本族及亲朋,男在前,女在后,同到土地庙烧香焚纸,称“送大浆水”,然后在附近一交叉路口之处烧纸马,称为“送盘缠”。已定婚但未结婚之亡女,葬于男家坟地。穿孝服被戴黑纱取代,给死者送花圈已形成风气,但一些旧礼仪仍在农村延续,只是规模较小,仪式简化。
关键词: 丧葬 风俗习惯 蓬莱县

内容

旧时,一般老年人即备好棺木、寿衣(俗称“送老衣裳”)。棺木、寿衣质量依家庭经济状况而异,赤贫之家仅能用高粱箔、苇席裹尸掩埋。
  一般不能使病人死在炕上,垂危病人咽气(停止呼吸)前为其剃头、刮脸、洗手脚、穿寿衣,然后停放于堂屋“灵床”(用长凳架起的门板)。咽气后,用红线拴银质小牛或碎银放入死者口中,称为“压口”,用黄纸盖面,灵床下点油灯一盏,灵床前设供桌、烧纸盆;烧“倒头包袱”(上书死者姓名、住址、生辰等),将死者生前用的枕头置于房上。死者长子拖擀面杖,其他儿孙随后,边走边哭喊,到土地庙烧香焚纸,称为“报庙”。至殡葬前,日三次(饭时)长子怀抱“浆水罐”,手拖擀面杖,余者手拖鲜梧桐枝制作的“哭丧棒”,到土地庙“送浆水”。儿女子媳皆披发趿鞋,穿孝服。派人告知死者亲友,谓之“报丧”。
  一般人家多在死者死后三日殡葬,称“排三”出殡(富裕人家有“排五”、“排七”、“排九”者)。其间请和尚、道士念经,超度亡灵;请吹鼓手奏乐助哀。死者死后第二日,置尸于棺内,称为“入殓”;亲朋前来吊唁,行礼致哀,称为“吊丧”,并送上祭品,称为“上祭”;请人用朱笔在写好的神主牌之“王”字上加点,称为“点主”;丧家招待吃面条,称为吃“辞灵面”。晚上,儿女子媳、本族及亲朋,男在前,女在后,同到土地庙烧香焚纸,称“送大浆水”,然后在附近一交叉路口之处烧纸马,称为“送盘缠”。烧纸马前,亡者亲人先用谷草“喂”纸马,给牵马纸人(名日“听说”)“喂”饭;烧纸马时,四只马蹄下各垫一个小饽饽,纸马旁放一张椅子,上置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一件,点火时,将此衣服扔过纸马背部(意为死者已上马),死者亲人放声哭喊,给死者“送行”。殡葬之日,先着人至祖坟地挖墓穴,称为“打圹”;近中午时,族人举棺出宅,同时将已烙熟仍置于锅中的锅饼(发面饼,称为“起棺饼”)翻过来,取出,切成小块,带到坟地。背棺出宅后,置于“杠”上缚牢,抬棺人(俗称“上杠的”)将棺抬起(称为“起棺”),同时,将烧纸盆对准备好的石块(死者有几个儿子即备几块)摔碎,称为“摔盆”。去坟地途中(一般在村内或村头)选一宽敞处设置香案,由主持人一一呼出死者亲朋上前叩拜,称为“路祭”。女送葬人在村头停下,男送葬人到坟地。至坟地,死者之子先后入墓穴扫土,长子将“浆水罐”置于穴壁一洞内,然后下棺入穴,送丧人叩拜,死者之子各抓三把土撒于棺上,众人堆土成丘,并将梧桐哭丧棒竖埋于棺木前,然后焚烧香纸及纸制品,将带到坟地的“起棺饼”每人一块分食之,余者撤在坟周围(意为吃此饼不后怕)。回村后,死者之子每人拿一块摔盆石回家置于粮囤下。葬后三日,死者儿女子媳及本族亲人至坟前,逐人持簸箕绕坟堆撒土、持擀面杖拍坟堆,左右各三圈,称为“圆坟”,意为给死者盖房子。自亡日算起,每7日到坟地一祭,称为“烧七”,七七而止。如“烧七”之日逢“七”(初七、十七、二十七),称为“犯七”,须持纸制小旗(其数量与死者年龄同)遍插坟上。死亡满百天“烧百日”,满1年“烧周年”,烧过3周年即止。“烧百日”、“烧周年”,死者女儿扎制“金山”、“银山”、“聚宝盆”等在坟前焚烧。诸祭日中,“五七”和“三周年”最为隆重,俗称“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
  已婚妇女因生育而亡,不能进祖坟地,于自家地头砌一土坯小屋,停放3年后,再移于祖坟地安葬。
  少年死亡,尸体不能入棺,只能殓入薄木板制作的匣子里,且不能葬入祖坟地,多葬于自家地头。已定婚但未结婚之亡女,葬于男家坟地。
  小孩死后,多用谷草卷之,埋于“乱葬岗”(集中埋死孩子的地方),埋葬方位依农历月份定为:正、五、九,西北牵;二、六、十,上西南;三、七、十一,东南巽;四、八、十二,东北安。
  建国后,提倡破除迷信,丧葬从简,带有迷信色彩的丧葬礼仪渐废。1968年实行火葬。1991年,全县火化率达98%。骨灰盒有的放于殡仪馆,有的安葬于山坡空场。穿孝服被戴黑纱取代,给死者送花圈已形成风气,但一些旧礼仪仍在农村延续,只是规模较小,仪式简化。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